植此春绿
拥抱春天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春天悄悄的来了,
孩子们就像春天的探秘者
总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班,
跟随孩子们去发现大树的秘密吧!
课程目标
1.使幼儿掌握大树在生态、食用及情感等方面的多元知识,建立对大树全面且深入的认知体系。
2.提升幼儿的综合实践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流畅的表达力以及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促使其树立坚定的爱护树木意识,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日常护绿行动。
课程脉络图
课程缘起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孩子们置身在春天的大自然环境中,感受到了春天里各种事物的变化,同时也激起了他们探究春天秘密的兴趣。一天,在户外活动时间,美嘉突然大喊起来:“老师,老师,你看看这里”,孩子们纷纷围了过来,原来是幼儿园的大树上发出了嫩绿色的芽。
老师,这个是什么呀?
我知道,这个是树上的小芽芽
它长得这么小啊
它是绿色的
它长得真好看
它可能会长出玫瑰花吧!
教师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幼儿园的课程生成应源于幼儿,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敏锐察觉到孩子们对树的兴趣浓厚,顺势引导他们感受与发现春天之美,鼓励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探索,在实践行动里求知,以此收获更多经验,享受探索的快乐。
探秘大树
为了让孩子们与大自然对话,引导他们感受与发现春天之美,我们组织孩子们对春天的树展开了调查。孩子们和家人一起寻求大树的秘密,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教师思考:本次亲子观察活动中,孩子与家长通过测量、触摸、记录,发现不同树的枝芽形态、树干粗细、树皮纹理差异显著。此次活动让孩子直观感受到树木适应环境的智慧,有效激发了幼儿对大树进行探索的兴趣。
数一数树的数量
在“探秘大树”调查表的分享活动中,有的孩子说到:“老师,我家外面有好多好多的树”,这时丞丞问到:“老师,我们幼儿园里有多少棵树啊?”带着孩子的这一问题,我们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
01
第一次数树
第一次数树时,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奔向幼儿园的各个角落。然而,当大家跟老师分享结果时,答案却各不相同。有的孩子说有13棵树,有的说有15棵,还有的说只有9棵。面对这些差异,孩子们感到十分困惑,他们开始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孩子认为是大家数的地方不一样,有的则觉得可能是数漏了或者数重了。
02
第二次数树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数树。这次,孩子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每数一棵就在纸上画一个圆圈来记录。大家信心满满地再次出发,认真地数着每一棵树,并仔细地在纸上做好标记。
当再次汇总结果时,仍然出现了不相同的情况。孩子们有些沮丧,但也没有放弃,他们又开始思考原因。有的孩子发现,在画圆圈的时候,可能因为太着急,画得不太清楚,导致数错了。还有的孩子意识到,在数树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被其他事物吸引而分心,从而出现漏数或重数的情况。
03
第三次数树
针对前面的一系列问题,孩子们在第三次数树时,决定分组行动,并采用系毛根的方式来记录。他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孩子们拿着毛根,每数一棵就在树上系上一根,这样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些树已经数过了,避免了漏数或者重数的问题。
在数树过程中,小组成员们相互协作,有的负责数树,有的负责系毛根,有的则在一旁提醒不要遗漏。最终,每个小组都得出了相同的结果。
数 树
教师思考:通过这三次数树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和统计,更在不断尝试和探索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与树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也收获了成长的喜悦。
测量树干粗细
数树活动圆满结束后,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分享感受。这时,一向好奇心旺盛的广川率先开口:“老师,这些树有的看起来好粗,有的好细呀,怎么才能知道它们到底有多粗呢?” 广川的疑问瞬间点燃了大家的讨论热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最终一致决定开启测量树干粗细的新探索。
用手量
起初,孩子们用自己的小手来测量树干。他们伸出小手,环绕着树干,嘴里还念念有词,比较着不同树干需要几只手才能围过来。
抱一抱
抱一抱大树环节,孩子们张开双臂紧紧抱住树干,感受树的粗壮程度。轩轩一边用力抱树,一边对旁边的小伙伴说:“哇,这棵树我都快抱不过来了,它这么粗啊。”
用绳子量
孩子们拿起绳子开始测量,他们将绳子围绕树干一圈,然后用小手捏住绳子相交的地方,再把绳子拉直,用小眼睛仔细观察绳子的长度。广川将绳子绕在大树干上,测量好后,拉着绳子的一端,向小伙伴展示,还有的小朋友拿着测量后的绳子和其他小朋友比一比,看看他们谁测量的树比较粗。
用玩具量
孩子们选用可连接的玩具进行测量,他们把玩具首尾相连,围着树干圈一圈,她们发现玩具连接的少时,树干圈不过来,只有当达到一定数量时才能围过来。
教师思考:测量结束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聚在一起比一比哪棵树粗,哪棵树细。他们根据测量得到的数据和直观的感受,热烈地交流着。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对树干粗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还在比较中学会了分析数据,进一步提升了观察和思考能力。
年轮的秘密
数树和测量树干粗细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围坐在大树旁,热情未减。眼尖的房永帅突然喊道:“快来看,这断枝上有一圈圈的东西!” 大家立刻围过去,赫赫满脸疑惑:“这是什么呀?”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都迫切想知道答案。
讲解年轮
见孩子们兴趣十足,回到教室我们马上对孩子们讲解了年轮方面的知识:“树木生长时,每年形成层细胞产生新木质部,就出现了这些一圈圈的纹路。树枝和树干都有年轮,树枝细,年轮更紧密。年轮宽窄还和树木生长环境有关,环境好年轮宽,反之则窄。” 孩子们听得入神,不时提出新问题。
画年轮
讲解结束,孩子们迫不及待开启画年轮活动。他们拿起画笔,认真创作。佳乐细致地用彩笔一圈圈描绘,边画边说:“我要把每圈年轮画清楚。” 轩轩画的年轮歪扭,他解释:“这树生长肯定遇到不少困难。” 其他孩子也各展创意,有的添上太阳、云朵,有的画上小树芽。
教师思考:在此次活动中,我惊喜地看到孩子们敏锐的观察力,一个断枝便能引发他们对年轮的深度探索。在讲解与互动环节,他们积极提问,思维活跃,充分展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画年轮及分享画作时,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表达能力更是让我眼前一亮,这不仅体现出他们对知识的吸收,更彰显了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创作大树
做大树
在孩子们对树有了丰富认知后,我们开展用太空泥制作大树的活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做大树
制作完成后,孩子们不仅展示了精美的作品,还结合之前学到的年轮知识、树木生长环境等内容,讲述了大树背后的精彩故事,将自己对树的理解与热爱展现得淋漓尽致。
画大树
在完成太空泥制作大树活动后,孩子们的创作热情依旧高涨,于是开展了新一轮画大树的活动。活动伊始,孩子们如同灵动的小艺术家,迅速拿起画笔,在洁白的画纸上尽情勾勒心中大树的模样。
教师思考:在创作活动中,幼儿展现出多元能力的发展。动手制作时,手部精细动作熟练,作品大胆且具创意;绘画里,想象力丰富,对树木形状、色彩把握渐趋准确。前期树相关活动成效显著,幼儿能将知识融入创作,观察力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
大树的作用
在之前的绘画活动中,有小朋友好奇地问:“大树除了长得好看,还有啥用呀?” 这个问题瞬间引发了大家的共鸣,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幼儿对大树的作用产生了兴趣,面对孩子们的好奇,我们决定开启新的探索之旅。
我们利用图片展示了大树为动物提供栖息地、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等场景,并向孩子们解释:“它能像一把大大的保护伞,给小鸟、松鼠这些小动物提供住的地方;它还能吸收空气中不好的东西,让我们呼吸的空气变得更干净;而且,大树的根紧紧抓住泥土,能防止泥土被水冲走呢。” 孩子们听得入神,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大树不仅在生态方面有重要作用,有些部分还能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食呢。
孩子们了解到 ,我们平时喝的茶就是用茶树的叶子制作的;榆树的果实,它可以做成美味的榆钱馒头;还有香椿芽,香椿树春天长出的嫩芽,用来做菜可香啦。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大树可食用的奇妙之处,我们决定现场制作一道香椿芽炒鸡蛋。
采摘香椿芽
清洗
孩子们来到香椿树旁,兴奋地仰望着满树嫩绿的香椿芽。有的朋友直接采摘低处的香椿芽,有的小朋友则在老师的帮助下踮起脚尖,伸长手臂采摘高处香椿芽。回到教室,孩子们对采来的香椿芽进行了清洗。
香椿芽炒鸡蛋
品尝
教师制作香椿芽炒鸡蛋,孩子们品尝后,纷纷惊叹香椿芽做菜美味,对大树有了新认知。原来大树不仅能美化环境、提供生态服务,还能为我们带来美味的食物。
制作 美食
教师思考: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们展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了解大树作用时,孩子们专注聆听、踊跃提问,沉浸在探索自然奥秘的乐趣中;制作香椿芽炒鸡蛋时,他们好奇观察、积极参与,从食材准备到品尝美食,每一步都充满新鲜感。
爱树护树
绘本《再见小树林》
在幼儿充分掌握大树净化空气、为动物提供栖息地等重要作用后,为进一步升华他们对树木的认知,引入绘本《再见小树林》。
绘本中紧张揪心的情节强烈激发了幼儿的同理心和保护欲。孩子们为小树林的遭遇难过,对树木被砍伐感到气愤,这种情感体验将原本抽象的爱护树木观念转化为具体而真挚的情感,让他们从内心深处珍视树木。
制作“爱心护树牌”
为加深孩子们爱护树木的情感,我们一同制作 “爱心护树牌” ,孩子们拿起画笔,在卡片上认真创作,用绘画的形式述说着爱树护树之情。
爱心 护树牌
教师反思:此次活动促使幼儿对大树作用的理解从生态功能延伸至与人类情感、动物生存环境的紧密联系,深化了对树木价值的认知。绘本情节激发了他们的同理心与保护欲,将爱护树木观念内化为真挚情感。制作 “爱护树木” 宣传卡片,进一步将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锻炼了动手与创造力,强化了护树意识,为今后主动践行护树行为奠定基础 。
活动总结
本次课程,我们利用身边的树木资源。孩子们通过实地观察,充分调动感知觉,观察发现树木的多样性和各种特点。并且孩子们用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天马行空的想象,表达了对大树的喜爱之情。让健康绿色的环保理念和情感自然植入孩子们的心中!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书,是孩子们最好的活教材。相信在探秘大树的旅途中,孩子们会不断感受到大树赋予我们的乐趣与惊喜,收获更多的知识与力量!
END
策划丨师翠
文稿|中班教师
责编|姜文华
终审|刘淑丽
监制|秦新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