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生活中数的运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中指出,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的发展包含了儿童对数、计算、空间/几何、测量和模式认知能力。学前儿童的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有一条清晰的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轨迹,但发展的阶段并不是一刀切,前后会有交叉,即他们在同一阶段中可能会使用不同水平的运算策略。而发展幼儿的运算能力则少不了儿童对基数概念的掌握,那么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我们先一起接着往下了解。
数运算的概念
幼儿园的数运算是指幼儿在3 – 6岁阶段,对数量的感知、理解以及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等相关数学活动。它包括幼儿认识数字,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通过实物操作等方式掌握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以及用简单的图表来呈现数量关系等内容,旨在培养幼儿初步的数学思维和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数学问题的能力。
幼儿数的运算支持性策略
1
创设情景,实物操作
幼儿学前教育阶段更多的都是以游戏为主,在学习数运算的过程中从游戏的角度与角色出发,孩子更愿意融入其中。
情景有了,前期必不可少的就是具体操作。《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的运算能力发展经历是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前期阶段,应该多为幼儿提供实物操作的机会和有意义的情境问题,以发展其数运算概念。
2
多元表征,抽象数运算发展
当幼儿对数学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就会将数运算从具体到抽象的一个过渡环节。其中,抽象的过渡环节即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表征手段。例如:演示、解释各种现象、口头语言、书面语言等形式来表现对数概念的理解。
而我们则可以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多进行数概念的表征,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进行表征表达,从而促进幼儿对“数运算”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如:今天班级上多少人选择了拍球?多少人选择了跳绳?引导幼儿进行口述的表达或其他类型的表征,从而将数据进行整理,最终呈现出记录表、统计图,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进一步掌握数运算。
家庭数的运算小游戏
对于学前儿童,发展数运算能力是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对于当下的目标都各不相同。小班级的幼儿更多的是通过数数比较两者之间物体的多少,从而感受物体的增加和减少,为数运算作前期铺垫。
中大班级则侧重于对加减运算的实际理解,对幼儿运算能力技能有一定的要求。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各年龄段中,培养幼儿数运算的家庭小游戏。
1
小班级——分水果
游戏玩法:
家长拿出一些水果,比如 2个柠檬,让孩子数一数有几个柠檬。随后家长增加 1 个柠檬,问孩子现在有几个柠檬,以此类推。
2
小班级——搭积木
游戏玩法:
(1)加法:家长拿2块积木,幼儿拿1块积木,家长问幼儿一共有几块积木。
(2)减法:搭好3块积木,然后拿走1块,家长问幼儿还剩下几块积木。
3
中班级——分零食
游戏玩法:
家长拿出5包零食,引导孩子进行5的分成,如分成1和4、2和3等分成方法。帮助孩子理解数的分解和组合,也是一种简单的减法运算的练习。
4
中班级——水果分类与计数
游戏玩法:
(1)让孩子将水果按种类分类。数一数每种水果的数量,比较哪种水果最多或最少。
(2)难度递增,如“比苹果少2个的水果”是哪种?以此类推。
5
大班级——超市购物
游戏玩法:
家长和幼儿扮演顾客和收银员。用玩具货币、商品标签模拟购物场景。商品标签上标好价格,幼儿在计算购买多种商品的总价过程中练习加法。例如,顾客购买了总价为 8 元的商品,给收银员 10 元,幼儿要算出找零 2 元。
6
大班级——数字卡片
游戏玩法:
家长随机抽取两张数字卡片和一张运算符号卡片,展示给幼儿看。让幼儿说出运算结果,如抽到“4”“+”“3”,幼儿要回答“7”。每次挑战成功可以奖励一个小贴纸。
幼儿数的运算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良好的数感和丰富的经验。3-6岁幼儿还处于数概念发展的初期,数运算能力在不断的经验积累和尝试中慢慢发展,因此,家长在数运算的家庭指导中,应该更关注幼儿对数学问题的理解,而并非只关注“正确答案”,需在操作和表达中进一步促进数认知能力的发展。
拍摄:蔡婉葵
编辑:蔡婉葵
校对:江丽怡
初审:陈 茜
李燕琪
终审:李素云
地址:增江街经三路68号
优师教研020-82668112
欢迎扫码关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增江街金时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