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很小,小得几乎看不见。
但在孩子的童心世界中,点点是奇妙的、千变万化的。
课程缘起
一天,孩子们晨间活动时拿起了绘本《点点点》,这本书具有很强的互动性,从头到尾一直像在变魔术,深受我们班孩子的喜欢。
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是常见的,是无处不在的。于是我们通过多种活动学习绘本《点点点》,增加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们依托绘本《点点点》,生成一系列的活动,来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绘本内容。
课程实施
【遇见点点点】
首先我们共读了绘本《点点点》,它是一本有趣、好玩的魔法绘本。颜色、大小各异的点点经过不同的排列和组合产生了丰富多元的变化,符合小班幼儿年龄和认知特点。绘本虽然是静态的物品,但其中蕴含的简单指令,如:按一下会变多、吹一下点点会跑、拍拍手点点会变大等。这些互动让我们班孩子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兴趣也很高涨。在初步的感受完绘本后,孩子们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感受。
孩子们从自己的经验和视角出发,分别讲述了自己眼中绘本里点点的特征。跟随书中的指令,感受着点点们发神奇的变化。
【寻找点点】
那小朋友们在哪里见过点点呢?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点点大调查》,家园合作去寻找生活中哪里有点点。在完成调查表后,孩子们的分享欲都很高涨。
除了提到的这些,幼儿园里有没有点点呢?它们有什么用处?孩子们迫不及待的开始寻找起来。
然后孩子们通过绘画的方式画出了找到的点点,他们发现了地上有做早操的点点,能让我们站的整整齐齐,还有妈妈的项链和姐姐的手链上面的珠子都是点点。
【深探点点】
1.点点排队
绘本中点点的位置、排列不断发生着变化,依托绘本在与孩子们共读到这一部分时,混乱的点点们变得井然有序,按照红黄蓝的规律进行排列,但是有两个点点交换了位置。我便引导孩子去发现,“点点们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它们是怎么排列的?”我们班孩子通过观察初步了解了规则排序。为了进一步拓展幼儿对规律的感知和了解,我们运用了桌面玩具,以游戏化方式和实际操作,引导其继续进行排列规律,感受其乐趣。
2.点点大变身
跟随绘本,随着孩子们拍手,点点们越变越大,甚至颜色融合到来一起。那我便引导幼儿去发现点点有什么变化呢?
原来颜色也会变魔术!那其他颜色混在一起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我们通过颜料以及黏土让幼儿了解三原色混色的变化。孩子们通过认识、感知、操作等多种渠道知道了三原色,了解了红色和黄色变成橙色,黄色和蓝色变成绿色,蓝色和红色变成紫色。在探索中孩子们亲身体验,用黏土进行混色,他们充满了惊讶与兴奋。
3.点点的创造
欣赏完怪婆婆的波点绘画,小朋友们也拿起画笔进行了创作。看,这是孩子们笔下的波点南瓜。
除了用水彩笔进行波点创作,还能用到什么样的工具画点点?有了问题的驱动,孩子们发挥了想象,开始了点点画创作。来看看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吧!
在探索点点的神奇之旅中,依托绘本故事,孩子们探索了三原色、增加了生活经验、感受到了点点的魅力,体会到了动手操作的乐趣;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发展;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然而,点点的奥妙远不止这些,我们还将继续探索、发现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