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对孩子说:做人,首先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可善良,到底是什么呢?
有时候,一个好的故事,比刻板的说教更能说明问题,也更容易理解和传播。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作《麦淇淋王子失窃案》。
马克·吐温
写这个故事的人,正是美国文学的开山鼻祖——马克·吐温。
今天听来,这个名字似乎有点儿老气过时,但我们熟悉的那种美国式的幽默和讽刺,却有一半来自于他。
马克·吐温和他的妻女们
《麦淇淋王子失窃案》,是马克·吐温少有的关乎善良和同情心的故事。
因为那是他坐在一张大扶手椅上,一边揽着一个女儿,天马行空地讲出来的故事:
图书内页插画
从前,有一个叫强尼的小男孩,他出身贫寒,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唯一的优点是他非常的善良、宅心仁厚。
在他饥肠辘辘差点饿死的时候,更希望自己朋友——一只母鸡能够填饱肚子。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穷苦的老妇人,他把唯一的母鸡送给了她。作为交换,老妇人给了他一颗魔法种子。
强尼吃下了魔法种子开出的花之后,突然发现自己拥有了听懂动物们说话的能力。
在强尼生活的王国里,国王矮小而自傲,王子粗鲁且无礼,他们和强尼的生活本无交集。然而一天,国王突然告示:王子突然走丢了……
在动物朋友们的陪伴下,强尼鼓起勇气,他决定去救出被巨人们带走的麦淇淋王子。
马克·吐温《麦淇淋王子失窃案》手稿
其实,马克·吐温的故事到这里就戛然而止了,人们甚至不知道有这个故事存在。
直到100多年后,他的手稿被人偶然发现,并由作家菲利普·斯蒂德和插画家埃琳·斯蒂德续写故事,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麦淇淋王子失窃案》。
菲利普·斯蒂德和埃琳·斯蒂德
这俩人是美国最具权威的绘本奖——凯迪克金奖的获得者。
他们花了3年的时间,为故事配上了插画,并把马克·吐温请进了故事,把这个故事设计成“我的朋友马克·吐温先生讲给我的一个故事”。
让我们来读一下第一段文字:
你好,
我名叫菲利普·斯蒂德,如果念得快,或情绪太饱满,听起来很像菲利普死掉了!——其实我没有死。对此我十分肯定。你很可能不认识我,从来没听说过我的名字——不管念得快还是念得慢。但你多半听说过我的朋友马克·吐温先生。这个故事就是他告诉我的,他跟我不同,他确实是死了。至少,我估计他是死了,因为他在故事讲到四分之三的时候,起身去加一杯茶,就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噗!
但愿他找到了那杯茶。
这种断断续续、自言自语式的表述方式,其实非常符合孩子的思维方式。而其间的幽默,又会让他们觉得很有趣。
除了保留“吐温式”的幽默和嘲讽,斯蒂德夫妇在续写故事时,也加入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把故事变得出奇的温馨。
让我们来读一下在欢迎强尼的动物晚宴上,夜莺唱的歌:
世界既美丽,又危险,
既欢乐,又悲伤,
既忘恩负义,又慷慨解囊,
世界上的事情多得数不清。
世界是新的,也是旧的。
它是大的,也是小的。
世界既凶狠,又慈悲,
我们,我们中的每一个
都在这个世界里。
短短数十字,没有一个拗口的词汇,却把人生的道理娓娓道来:请以一颗真诚、平和的心对待万事万物。
书里的插画,是埃琳主要以木刻版画的方式来完成的,总体来看淡雅、怀旧、温暖。然而在细节处,却不失考究:
比如小男孩的那种羞涩和不知所措的表情。
城堡守卫斧头之间的蜘蛛网。
各种动物的神态,等等。
安静的画面、配上充满想象力的文字,让人能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之中。
有感于这个故事的巨大魅力,马克·吐温故居所在地——美国哈特福德市的市长卢克·布若宁甚至宣布:将每年的9月26日定为“麦淇淋王子日”。
为了能让这个故事走进中国孩子的心里,出版社请来《哈利·波特》中文版的译者马爱农执笔,相信她的译本,一定不会让你们失望。
图书为双封面设计,精装大开本。
护封之下,是蓝色仿布手感的封面。上面印着一句箴言:
“世界上的生命之多,远超想象;
而天性善良者,最为宝贵。”
内页采用特种纸全彩印刷,色泽柔和、手感舒适,值得珍藏。
当然,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我们不必强调谁是马克·吐温,只需要和他们一起沉浸在那份简简单单的善良里就好。
至于故事背后的寓意、智慧,相信会随着孩子的日渐长大,而被慢慢发现。
《麦淇淋王子失窃案》(原书定价98元)
一条生活馆限时特惠只需68元
至2月7日23:59截止
丨留言有奖 丨
今日话题:你读过哪些关于善良、勇敢的故事,它们对你曾有过什么意义?
欢迎分享你的故事,2月7日我们将从精选留言中选出2位读者,各送出一本《麦淇淋王子失窃案》。
▼
过中国年,送中国礼
▼
下载APP,查看更多一条生活馆限时特惠商品
▼ 点这里,把《麦淇淋王子失窃案》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