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年幼的时候,我们曾漫山遍野地奔跑,在田间拾取稻穗,看河水漫过河堤,我们的童年多少是与我们的孩子不一样的。我们很难向孩子传递那种感觉:那种细致、温暖,始终被包容,和永远有趣的感觉。
自然还在,只是好像变得遥远了。身为父母,我们当然可以教给孩子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一大堆的道理,但很难把记忆复制给他们:真正的美好,是需要孩子亲自去感受的。所以,带孩子去吧,去到那探索与发现的巨大实验室。
课堂可以在家门口的绿地,也可以在郊野的公园,甚至是一方小小的阳台。和孩子一起观察、一起玩、一起笑,分享彼此的发现,到书里寻找解释,继续深入探索……自然而然,循序渐进。或许你只为打发时光,或让孩子“跑电”,但时间会给出答案,孩子和大人将从中获得怎样的成长。
暮春之月,草长莺飞。百家游学会联合10位自然导赏员,推出首份给孩子的自然书单。她们都是力行者,以多年的学习、阅读、实践,与孩子一同扩展知识的视域,积累起丰富的一手经验。所选书目,都是在广泛涉猎基础上的精选,每一本都经受了家长与孩子的双重“考验”。科学、严谨是为首要遴选条件,在此基础上,注重内容的趣味性、绘画和摄影的美学水准,如有特别的创作视角和美学表现,更是为作品增色。
我们将图书标记为三岁以上和六岁以上两类,是为家长选择之便。只是有阅读经验的家长都明了,孩子的阅读水平因人而异,亲子阅读和独立阅读的选择标准也不尽相同。事实上,多数的自然童书,适合年龄为零到九十九岁!总有一份不老的童真,率直地写在每一本优秀的自然绘本中。
幼儿阅读率最高
《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3岁+)
【美】史蒂夫·詹金斯 著
【美】罗宾·佩奇 绘 郭恩惠 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9年5月
詹金斯曾说,他希望通过创作给孩子“呈现直观的信息”,《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是一个很好的注脚。没有复杂的表述、曲折的故事,有的是优美而逼真的拼贴画,明确而直接的信息。作者提出了问题,解疑的过程同时是思考的过程,读者由特写画面翻到下一页,看到动物的全景画面,几乎立马就能悟出各种器官的不同功能。
《鲸鲨》(3岁+)
【日】新宫晋 著 郑明进 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0年12月
《鲸鲨》的世界只有黑、白、蓝三色,纯净安宁,就如同绘本希望传递的信息——鲸鲨躯体庞大,但性情温和。作者新宫晋是一位雕塑家,他以细密的钢笔线条和点绘技法,表现出富有立体感的鲸鲨和变幻无穷的海上光线。随着他悠缓的讲述,读者会被友善的鲸鲨所感染,仿佛悠游在蓝色海面之下,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水的星球,我们地球”之中的寓意。
《忙碌的嘴:关于动物怎样吃东西》(3岁+)
【英】华莱士 著 【英】柯林斯 绘 丁一 译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7年9月
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方式吃东西,它们的食物不同,吃东西时还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吃草的动物,肉食的动物,有牙齿的动物,没牙齿的动物……这本妙趣盎然的低龄绘本紧紧抓住“吃”这一让孩子着迷的主题,以形象的语言、大量拟声词和色彩鲜明的绘图,将动物多样化的吃东西方式展现在读者面前。
《喜欢暖暖的猴子》(3岁+)
【日】福田幸广 文/摄影 蒲蒲兰 译
连环画出版社 2009年8月
一夜雪后,深山里的猴子成群结队来到温泉边。这些以爱泡温泉闻名的日本猕猴,享受着“暖暖”的感觉,互相梳理毛发维持友谊。偶然的机会,福田幸广发现猴子更喜欢太阳,“暖暖”的太阳。整本书以摄影呈现,情节和叙述都很简单。然而从温泉到阳光再到母亲的怀抱,一层一层递进的温暖,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树真好》(3岁+)
【美】贾尼思·梅·伍德里 文 马可·塞蒙 图
舒杭丽 译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2009年4月
这本六十多年前出版的图书,至今仍让人感慨感动——它简单,纯真,诗意,在淡淡的行文和粗朴的画笔中,一页又一页让人发现“树真好”。许多树很好,一棵树也很好,树给鸟筑巢,为牛遮阴,树能遮风也能挡雨,树是温暖的童年回忆,“人人都想有棵树”。书中没有大道理,却以和风细雨的方式,让人重新审视树与人之间的美好联系。
编辑心水之选
《大自然 一天·一年·一条河》(6岁+)
【法】热内·梅特莱尔 著 魏舒 译
《山居鸟日记》(6岁+)
昆虫爱好者进阶指南
厨房外的自然课
导赏员妈妈常备读物
遇见本土自然
《我看见一只鸟》(3岁+)
刘伯乐 文/图
明天出版社 2014年5月
小女孩画下从没见过的野鸟。在和妈妈一起寻找的过程中,她们比较了麻雀、野鸽子、五色鸟、红嘴蓝鹊、画眉等等台湾常见的鸟类和画的小鸟之间的差别,观察和描述了不同鸟的外形和习性特点。这部作品曾获得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是故事书也是一部别样的“鸟类图鉴”,作者通过细腻的绘图和层层设问,引导读者观鸟识鸟,体验其中的乐趣。
* 封面图:《美丽散步·在水边》【德】托马斯·穆勒 编绘,海豚出版社 2013年4月
联合推荐
执笔:罗敏
“领”悟自然
立足本土
点个在看
分享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