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为什么幼儿缺乏创造力?开放式建构游戏释放想象力的底层逻辑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为什么幼儿缺乏创造力?开放式建构游戏释放想象力的底层逻辑

我常常在幼儿园角落里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们排排坐,按照老师示范的步骤,用完全相同的积木搭建着几乎一模一样的”房子”。那些小手虽然灵巧,眼神却少了些光彩——这让我不禁思考,我们是不是在无意中扼杀了孩子最珍贵的创造力?

被束缚的想象力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正确答案”的牢笼里。从识字卡片到早教APP,太多东西都在暗示”只有一种正确方式”。我见过一个四岁的小女孩因为把太阳画成紫色而慌张地擦掉,只因为同伴说”太阳应该是红色的”。那一刻,我的心揪了一下——谁规定过太阳的颜色呢?毕加索不是说过吗,他花了四年时间画得像拉斐尔,却用了一生学习像孩子那样画画。

问题出在我们的教育方式上。太多结构化活动,太少自由探索的空间。就像把小鸟关在黄金笼子里,再精致的牢笼终究是牢笼。孩子们需要的是整片天空,而不是按部就班的飞行手册。

建构游戏的魔法时刻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室角落悄悄放置了一堆看似毫无关联的材料:纸箱、布料、木块、塑料瓶。最初孩子们面面相觑,不知从何下手。但很快,魔法发生了——那些材料在孩子们手中变成了太空船、城堡、甚至是会说话的机器人!有个平时沉默寡言的小男孩用纸箱造了个”时间机器”,绘声绘色地描述它能带我们去恐龙时代。他眼里的光芒,比任何标准化测试的高分都更珍贵。

这就是开放式建构游戏的魅力所在。没有说明书,没有对错,只有无限可能。孩子们在摆弄这些材料时,大脑中那些负责创造力的神经连接像烟花一样迸发。他们不仅在构建物品,更在构建思维方式。

为什么这招管用?

从脑科学角度看,开放式游戏激活的是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这个在我们发呆、做白日梦时最活跃的区域,恰恰是创意的源泉。而结构化活动过度依赖执行控制网络,就像让大脑始终处于”工作模式”,没机会进入”创意模式”。

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过,在游戏中,孩子的表现总是超越平时的行为水平。当一个小女孩宣布”这块积木是我的魔法手机”时,她正在进行最纯粹的符号思维训练——这种能力,可比死记硬背字母表重要多了。

给想象插上翅膀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却又需要极大的勇气——放手。多提供些开放式材料,少给点具体指示。我特别喜欢在教室里设置”创意角”,那里有各种零碎材料,唯一的规则是:没有规则。看着孩子们把晾衣夹变成恐龙牙齿,把纽扣变成太空船的控制按钮,这种时刻总让我感叹:孩子的想象力啊,比我们这些被”正确答案”驯化的大人丰富多了。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无序。良好的自由探索需要两个支柱:充足的时间和安全的心理环境。当孩子知道不会因为”搭得不像”而被纠正,真正的创造力才有机会破土而出。

重拾童真的智慧

有时我会想,也许不是孩子们缺乏创造力,而是我们成人失去了发现创造力的眼睛。下次当你看到孩子用”错误”的方式玩玩具时,别急着纠正。蹲下来,问问他的想法——你可能会听到比教科书更精彩的答案。

毕竟,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不都来自于打破常规的想象吗?从莱特兄弟的飞行梦到乔布斯的”不同思维”,所有改变世界的创意,最初可能都像极了孩子们那些”不切实际”的建构游戏。给孩子一片自由创造的天地,谁知道他们将来会搭建出怎样美好的世界呢?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为什么幼儿缺乏创造力?开放式建构游戏释放想象力的底层逻辑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