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姿的生命离不开健康的心理,拥有健康心灵和阳光心态,才能拥有五彩斑斓的生活。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幼儿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纲要》指出“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首先应该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因此在这一阶段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的发挥个人的身心潜能与积极的社会功能。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看看用什么方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吧!
可以让孩子画一张画代表自己,然后问孩子你觉得你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看看孩子说出的优点多,还是不足多。如果孩子说出自己的不足远远多于自己的优点,说明他对自己的自我形象更多是负面的、消极的。家长要在平时的沟通交流中,多鼓励孩子、认可孩子,多给孩子正面的反馈。
可以让孩子画一张画代表家庭,让孩子拿小动物代表家人。比如孩子拿狮子代表爸爸,你可以问,这是一头怎样的狮子呀?孩子如果说,“这是一头凶猛的狮子,它会吃其他动物”,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爸爸在他的心里是一个很吓人的形象,让他感到很害怕。
可以让孩子玩剪纸游戏“支持小队”,就是剪出手拉手的几个小人,问问孩子遇到困难时,谁能支持你、安慰你,就可以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人际关系,有没有朋友,跟朋友间的关系怎么样。
可以用画情绪脸谱的游戏了解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画一下今天的情绪脸谱,这样家长就能知道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绪状态,有什么开心的事,什么不开心或者生气的事情。孩子画完后,跟孩子聊一聊,帮助孩子表达情绪、认知情绪。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搭房子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感受下自己是否对孩子的需求足够敏感,能够支持和跟随孩子,自己是更多的指挥孩子还是更多的给孩子独立空间,自己给孩子设置的挑战是孩子能够完成的还是太难会挫败孩子,自己设定的规则是僵化的还是灵活的。
了解孩子的需求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身教育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让孩子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均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