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防疫需要,自5月11日起,全市中小学(高三除外)暂停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疫情的反复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带来了心理层面的波动,由此引发的情绪变化是正常的。作为学生和家长,该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呢?快来领取这份防疫“心”口罩——疫情停课居家学习心理调适指南吧!
学
生
篇
一、接纳自身的变化
自疫情以来,我们的生理、思维和行为上都有了相应的变化。这些变化其实是正常的,在我们心理学上称之为“应激”的表现。
二、表达你的情绪
找一张纸,写下你的担忧,画出你的焦虑和烦躁并表达出来,假装它是别人写/画的,这样可以帮助你认识担忧的本质,只是你的想法,不是已经发生的事实。
三、尝试放松训练
可通过深呼吸放松法、躯体肌肉放松法、想象放松等方法,调节情绪,应对疫情带来的情绪影响。
四、保持平常心
保持一颗平常心,按部就班,保持正常的学习状态。制定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而有收获的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有效率地完成作业。
五、寻求人际支持
建议可以通过电话和网络等方式与家人、朋友聊天倾诉。和值得信赖的朋友、家人、老师保持联系,通过互相交流增强归属感和情感支持。
六、正向思维转化
“凡事不要只往坏处看”,学会去看看这段经历的“价值”,有意识地进行正向思维转化,或许会让人的感受更好一些。
七、保持愉悦的运动
运动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还可以帮助减少精神紧张,增加愉悦心理。每天做一些运动,认真对待线上的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尝试多种运动方式。
八、良好生活作息
拥有大量属于自己的时间而不懂得安排,内心会产生矛盾。因此,做好每日的时间规划,划分学习、娱乐和休息的时间十分重要。
九、关注积极信息
建议大家从官方、权威平台获取有关疫情的信息,一起积极配合防疫工作,做好个人卫生防护,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一切总会好起来”。
十、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尝试了上述方法还不能疏导自己的心理困惑时,可联系班主任、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及时向学校和社会心理服务等机构的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家
长
篇
一、管理自身情绪,做好榜样
家长们要增强自身心理健康意识,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做孩子的榜样,多一些积极思维,多一些积极暗示,主动关注各种积极的信息。
二、看见孩子情绪,沟通疏导
家长要留意孩子是否发生显著变化,理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及时进行正面疏导和缓解,可以通过运动、音乐、绘画、做手工等方式转移注意力。
三、尊重理解孩子,给予空间
随着与孩子在家里共处的时间增多,亲子矛盾和冲突可能也会增加。过度的控制和监管,不仅让孩子缺乏心理上的安定感和界限感,有时还会引发孩子的逆反。
四、管理电子产品,预防沉迷
为了防止孩子沉迷网络,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沟通商讨制定合理的使用公约,达成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协议。
五、适应线上教学,共同监督
家长在督促孩子进行网络学习的同时,可以鼓励孩子与班里的伙伴互帮互助、共同监督,分享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的收获。
六、关注异常行为,及时发现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与班主任、心理老师进行沟通,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早发现、早介入,保护孩子的健康和安全。
亲爱的同学们、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戴好口罩,做好防疫;保持距离,线上联系;在家隔离,更加积极;亲子关系,一起参与;你我携手,共同抗疫!
编辑:广安市教育和体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