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指导手册
致爸爸妈妈的话:
“幼小衔接”是什么?
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
幼小衔接家长应持什么态度?
家长应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准备?
做好以下这些准备工作
这些才是保障孩子能够顺利适应
小学新环境最大的勇气和底气
快来一起看看吧!
1. 心理准备
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
Full of expectation
愿望和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和关键,父母需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内心感到期待、自豪。父母和孩子一起准备学习用品,了解书包,文具盒的用处,也可以让孩子接触身边的小学生,帮助孩子初步了解,建立积极的入学期待。请家长注意莫用负面的话来吓唬孩子(如 “你就淘吧,过些日子上学了让老师治你!”之类),让孩子对小学生活有压力感和抵触情绪。
所以,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
是第一关
也是最重要的一关。
对小学学习充满兴趣
Be full of interest
不要害怕孩子的问题太多
求知,是每个孩子的本能
主动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2. 素质和素养的准备
课堂能力
1
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
是认识孩子世界的基础
是孩子发散思维的触角
父母可以在平时生活中
引导孩子边观察边思考
还可以通过游戏
培养孩子围绕一个目的
或者一个问题仔细观察
2
培养专注力
小学和幼儿园的上课模式
是不一样的
小学的课程时长
要比幼儿园长
所以孩子需要一定的专注能力
和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宁愿孩子专注10分钟
也不要三心二意的一小时
不随意干扰打断孩子
陪孩子共同专心做完一件事情
都是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好方法
3
培养锻炼记忆力
一年级写100个字,认400个字
拼音,课文,古诗背诵全靠记忆
父母可以平时带孩子
玩一些记忆力小游戏
比如联想词语配对
还可以从生活细节中入手
如睡眠质量、饮食习惯等
帮助孩子提高记忆力
自主能力
4
要学会独立
培养独立性
一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但对于孩子能够顺利开启小学生活
真的非常重要
孩子上学了必须要做到能够自己吃饭、穿衣
自己收拾书包、个人物品
打扫卫生等生活技能
这些也是孩子能够增强信心
开启新阶段学习生活的基础保障
5
培养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培养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完成任务和责任
另一方面,承担后果和负责任
二者不可或缺,同样重要
6
培养时间管理能力
儿童初步的时间观念的形成
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
父母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做计划表
或一起规划作息时间表
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什么
比如:现在是几点,该干什么
需要等待多久,做一件事要多久
还可通过多种方式,
帮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时间
例如“1分钟挑战”游戏、10分钟
可以做哪些事情等,
学会按时作息,做到守时不拖沓。
以此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安全保护能力
7
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足够的自我安全意识不止是孩子上小学的必备能力更是应该贯穿一生的意识入学后,孩子的安全问题是家长应该首要关注的事,比如游戏安全,及早嘱咐孩子课间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接送安全,要事先同孩子约好接送地点,嘱咐孩子家长没来时原地等待,不乱跑,不跟别人走;
饮食卫生安全,饭前便后要洗手,
用自己的杯子喝水等。特别要关照孩子,裤衩和背心覆盖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冒犯。
8
增强意志力
小到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一件事
不半途而废
大到能够遵守规则
明白自我不等于自我为中心
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习惯建立好
才会形成根植于内心的意志
9
培养忍耐挫折的能力
随着孩子进入小学
遇到挫折和承受压力的几率也随之增加
所以父母从小给孩子的锻炼机会有多少
孩子正确对待挫折失败的能力就有多少
3. 做好习惯上的准备
阅读能力准备
1
培养自我阅读习惯
如果家长能做到以下的五个坚持
一定能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坚持定期带孩子到图书馆看书或买书
●坚持每晚半小时亲子阅读
●坚持自己读书,给孩子做好榜样示范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坚持为孩子寻找阅读的伙伴
●坚持无压力阅读
在阅读的早期只和孩子“聊”书
绝不“检查”孩子阅读成果
千万不要在孩子间“内卷”
不要给自己的孩子随便下定义
看到别的孩子能背好几首唐诗
而自己的孩子只会2首就说孩子笨
这样的标签
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从而影响他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2
培养认真倾听习惯
学会倾听别人讲话
是孩子进入小学的必备能力
倾听能力的培养是基础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提醒自己
少一些“啰嗦”与重复
时间久了孩子会难以分辨
哪些应该听,哪些可以不听
不利于倾听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生活习惯
3
有条理的收纳整理
学会自己整理各类物品
这不仅是生活自理能力的表现
更是责任心的培养
我们可以孩子设立自己专用的
物品、空间和抽屉
房间物品可以弄乱
但自己必须收拾打扫整洁
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
自己洗内衣、袜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4
适应小学的作息活动
相比幼儿园的宽松快乐,
小学的生活一下子紧张了许多,
家长在日常应该调整孩子的作息,
按照小学的普遍进校时间推断孩子的起床时间,
而且要逐渐缩短孩子的午睡时间,
把孩子的生物钟慢慢调整过来。
养成准时睡觉
和按时起床的好习惯
同时家长以身作则,以规律作息影响幼儿。
这是尽快适应小学作息的最佳方法
就连冬奥冠军谷爱凌姐姐也强调了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呢
5
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让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之中
不仅是良好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也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好途径
建议家长鼓励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如:摆放碗筷、餐后整理餐桌、
洗碗、扫地、扔垃圾等,
并指导他们学习正确的方法。
家长也需以身作则,分工做好家务劳动。
同时,注意引导幼儿
尊重生活中身边的劳动者,
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体能锻炼准备
6
爱运动更主动
除了孩子之间单纯的玩耍
日常还应该包括体育锻炼
建议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运动,
可根据孩子个体情况,
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提升动作协调能力,增强体质。
此外,注意在日常生活中
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
参与一些诸如画、剪、折、撕、粘、拼
等方面的活动,多动手勤思考。
4. 做好社交准备
语言表达能力准备
1
能够自我表达
孩子的社会互动主要依靠表达
父母可以在平时
多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想法
培养孩子能够清楚流利的
表达自己的意愿
2
学会面对冲突与矛盾
小学阶段7-9岁是孩子
自我意识发展非常浓烈的时期
他们之间开始有竞争、有比较、有分歧
良好的情商和沟通、应变能力
对他们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家长们不妨多带孩子
多多认识些不同年龄的伙伴
消除孩子易胆怯、易畏惧的心理
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对应
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小学集体生活
3
有条理的收纳整理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与合作
在遇到矛盾和冲突时
学会换位思考,调整自己的举止行为
这样的教育不仅让孩子现在受益
对孩子未来进入社会都大有帮助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从学唱歌画画到学数学语文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孩子的习惯、心理、思维的转变
幼小衔接教育,也不仅是上幼小衔接班,学小学知识那么简单
教育专家曾说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
而是童年生活的一种自然延伸和过渡”
从孩子进入幼儿园的第一天
与小学的衔接教育就在发生
幼儿园的教育
是完全能够帮孩子做好幼小衔接的
也是最适合孩子的衔接教育
-END-
联系我们:
优师教研0826-2753858 2753878
地址:广安市前锋区奎阁街道沙坪路208号
邮箱:3604747042@qq.com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广安经开区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