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膳食模式转变、身体活动减少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导致肥胖人群日益增加,幼儿的肥胖比例飞速增长。
01
『 什么是肥胖症 』
肥胖症:各种原因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分布异常,通常伴有体重增加,一定程度的明显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由于食物摄入过多或机体代谢的改变而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造成体重过度增长并引起人体病理、生理改变或潜伏。
02
『 肥胖的危害 』
一、身高生长
肥胖儿童易于出现骨龄提前,影响身高生长潜能;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早熟等疾病的风险较高,对身高增长和成年身高有不利影响。
二、智力发育
肥胖的婴幼儿,易于出现大动作发育落后的现象。肥胖儿童发生红细胞携氧能力不足、呼吸功能下降、脑组织含脂肪细胞过多的风险较高,易于导致大脑皮层缺氧,进而影响儿童智力发育。
三、心理健康
肥胖儿童因为体型被同伴嘲笑和排斥,继而出现自卑、同伴关系不良等阻碍智力潜能发挥的心理状态,对儿童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也将产生不良影响。随着肥胖状态的持续,肥胖儿童可形成孤僻、内向、退缩的个性,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这种心理状态可能会长期伴随儿童,甚至影响一生。
四、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肥胖儿童易于出现有氧能力降低、心肺功能受损、血压异常、血脂代谢异常、血糖异常(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低减等病症,将极大的增加远期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五、消化系统
非酒精性脂肪肝。
六、泌尿系统
肾小球硬化。
七、呼吸系统
肺功能障碍,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哮喘。
03
『 科学有效防控 』
一、合理膳食
1.提倡均衡膳食,控制食物的总量,调整饮食结构和饮食行为,不建议通过节食减重,也不建议短期内快速减重,避免出现减重-复胖的反跳循环,鼓励超重儿童进食蔬菜和全谷类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每人每天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25种以上,保障食物的多样性,促使儿童食欲、肥胖改善效果等均可有效保障。
2.家长为儿童优先选择能量密度较低(每克食物所含的能量)和饱腹感强的食物,少吃能量密度较高的食品和饱和脂肪、反式脂肪的摄入脂肪,尽量不吃高脂、高糖、高热量的食品,超重/肥胖儿童应适当减少每日总热量的摄入。
3.发挥表率作用,少吃或避免进食油炸类、饼干类(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方便类(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冷冻甜品类(冰淇淋、冰棒和各种雪糕)和烧烤类食品。
4.饮水以白开水为主,少喝含糖饮料和碳酸饮料。
二、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1.进餐过程中,控制进食速度,细嚼慢咽,避免对儿童进行食物奖励或食物惩罚,家庭和托幼机构合作,纠正偏食和挑食不良习惯,避免儿童过度进食。
2.培养儿童规律就餐、自主进食的饮食行为定时、定点、定量进餐,每次进餐时间为20~30分钟,细嚼慢咽、不偏食、不挑食和不暴饮暴食。
3.每餐间隔时间3-3.5小时,餐后漱口及散步15分钟,培养文明进食的良好饮食习惯,少吃或不吃不利于健康的食品。
三、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每日久坐时间不超过1小时,电视观看时长与儿童肥胖存在计量关系>3h电视,更容易肥胖,久坐行为每增加1小时,肥胖的发生率增加1-2%,发生程度越高,保障幼儿每天不低于9小时的睡眠,研究表明睡眠和肥胖有密切关系。
四、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保证儿童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肥胖儿应参加中、重强度运动,鼓励超重或者肥胖儿童多参加集体活动。
文图排版丨夏 琴
初 审丨杨 思
终 审丨张蔚兰
用爱传递快乐 用心成就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