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市教育局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谋划、凝心聚力、深耕细作、攻坚克难、扩优提质,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十四五”开局起步奠定良好基础。
我为群众办实事!
您的满意,我们的动力!
研制出台中小学特色发展的指导意见,突出青岛教育特色、学校发展特色和学生成长特色,全面实施特色学校建设行动,出台中小学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意见,从正确认识中小学创新创业教育、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研发、创新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等6个方面,指导中小学校科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断提高育人质量。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查看 )
召开招生工作调度会,组织自主招生考试巡考,确保自主招生考试科学、公开、公正、公平。组织召开中小学招生工作新闻发布会及普通高中招生政策解读通气会。加强学校内部挖潜,在相关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和招生班额方面做细致充分的准备。
建立 “六个力”学校常态化管理机制,线上线下有效督促问题整改。印发《青岛市中小学规范办学实施方案》和《青岛市中小学规范办学计分办法》,制定青岛市“五项管理”实施方案。会同多部门进行“四不两直”抽查,对51所学校的68个问题进行集中通报。
今年秋季学期,我市中小学课后服务由小学扩大到初中,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作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依需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参加课后服务学生达到62.7万人,参与率72.9%。近期,在教育部组织的“双减”家长满意度调研中,我市包括课后服务在内的校内“双减”工作家长满意率达到99%。
印发《推进全市义务教育招生“一网通办”工作实施方案》,完成各区市义务教育网上招生入学平台建设,实现义务教育招生报名“零证明”,为广大家长提供优质便利的入学服务。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查看 )
为应对户籍改革入学压力,通过提前印发招生政策文件、召开招生工作会议和专题调度会等,积极推进各区市根据生源分布和学校容纳能力,科学划分学校招生区域;对区域内存在学位极其紧张、存在超班额隐患的学校提前进行预警;学校内部挖潜,一校一策制定具体安置办法。
印发青岛市“强镇筑基”实施方案,协调财政部门,安排1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试点工作,补齐义务教育最薄弱环节,稳定农村生源。省市级试点已达10个。
落实强基培养方案,建立教练员制度,加强教学组织、资源开发和教练员队伍建设,推动10所学科基地校采用“线上+线下”方式有序加强学生培养。在青岛二中、青岛实验高中等学校开办强基培养班,探索强基培养新模式。加强综合高中办学,全市综合高中由14所增加到18所。
确定高水平海洋教育特色校20所、重点建设校13所。成立青岛市中小学海洋教育集团和中国海洋发展基金会海洋图书馆,组织海洋节启动仪式暨“我心目中的海洋”主题绘画活动。对接海洋教育科普基地,组织完成中小学生海洋教育线上研学课程。
深入落实中央劳动教育意见精神,研制出台家务劳动清单制度,建立劳动教育典型案例推广机制,城阳区获评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试验区(山东省共4个)。组建青岛市中小学劳动教育集团,建立劳动教育示范引领新机制。深化科技骨干教师培养“双百工程”,组织科技骨干教师研学实践,加强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在2021年线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选拔赛中,我市29所中小学56支参赛队伍荣获6个一等奖,18个二等奖,19个三等奖。10所中小学校被评为第六届“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特色学校”。
市南区、市北区、平度市3个区(市)入选山东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示范区、16个学校和4个幼儿园入选示范校(园),入选数量均为全省首位。依托青岛市晨星实验学校成立山东省孤独症教育指导中心,承担全省孤独症教育研究、指导、培训、服务等工作。做好620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摸排、逐一安置,努力保障每一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制定《青岛市中小学集团化办学评估方案(试行)》,2021年安排22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局属学校集团化办学。成立青岛六十七中、青岛十七中教育集团。推进青岛五十八中高新校区、西海岸杜威实验学校招生。推进青岛六十八中教育集团“普职融通班”改革试点,优质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稳步推进成效初显。全市优质教育集团达到83个。
建立市级实验学校实验项目常态化推进机制,推动优质资源共享制度。在首届全国劳动教育发展论坛上,三所实验校为会议提供现场,一所实验校案例入选教育部管理文件配套刊发的全国11篇典型案例。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青岛市教育局政务新媒体“青岛市教育局”(微信号:qdsjyj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