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由来
孩子们对漂亮的维族服饰和优美的维族舞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孩子们都竞相来到表演区,换上漂亮的舞蹈服装,伴随着视频翩翩起舞。后来,孩子们把舞蹈进行了改编,创编了《快乐的小玲鼓》。孩子们跳舞的热情更加高涨,于是生成了《优美的民族歌舞》主题活动。
活动准备
在活动开展前,我们进行了“你最喜欢哪些民族的歌曲和舞蹈”的调查与研究。孩子们有的说“哇哈哈”;有的说“我们早操时跳了藏族的马兰谣”;还有的说“我们在小班的时候跳过拾豆豆”
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主题活动调查问卷,对孩子们的问题进行统计,初步制定了主题墙式的四大板块内容:维族歌曲哇哈哈、金孔雀、有趣的民族打击乐、献上最美的哈达。
细节查看,请继续阅读
主题墙式解析
1、维族歌曲哇哈哈
在活动中,孩子们问“什么是哇哈哈呀?”我把这个问题有抛给了孩子,他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哇哈哈就是我高兴地时候哈哈哈的笑;是早晨起来打哈欠;是太阳出来我们在外面开心地玩……最后,孩子们将这些讨论进行了总结:“哇哈哈”就是一个笑声,这首歌里就是让 幸福大家幸福开心,开心了就笑了。
孩子们认真的倾听歌曲,发现了歌曲里有小铃鼓的声音在演奏,在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用舞蹈、身体乐器、打击乐器来展现新疆音乐特有的节奏型:0XX XX | XXX XX
2、金孔雀
在开展音乐活动《金孔雀》时,有句歌词-—雪白的羽毛金光照。这时轩轩突然说:“我在采摘园里看到的孔雀是绿色的”。我们立即上网查阅资料,孩子们发现:现在的常见孔雀是蓝孔雀和绿孔雀两种。
(1)于是,我提出问题:“孔雀都开屏吗?”
“当然是母孔雀了,因为它爱漂亮。”
“不对,是公孔雀。爸爸告诉我的,我们在书上看到了。”班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2)紧接着我再抛出问题:“想知道到底谁开屏,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答案呢?”
“上网查一查!”
“回家去看书!”
“去动物园亲自看一看!”
……
第二天孩子们纷纷带来了自己的答案,琪琪说:他回家看书,发现是公孔雀开屏,因为他身上有小眼睛。
(3)再次提问:“公孔雀为什么开屏?”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孩子们欣赏了大班哥哥姐姐跳的跳孔雀舞,自编了舞蹈动作,总结了的小窍门,了解了葫芦丝。
3、有趣的打击乐
喜欢敲敲打打是幼儿与生俱来的本能。打击乐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幼儿通过打击乐活动,能获得演奏器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激发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性,培养基本的合作能力、创造意识、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达到良好的审美体验。
活动中,我们欣赏了大班幼儿的打击乐表演《咙咚锵》,孩子们发现了锣鼓镲也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也选择了一首欢快的歌曲《大马大马告诉我》来演奏。
经过商讨和反复的探索,孩子们确定用 XX XX|XX XX|X X|X— 的节奏,选择了容易演奏的单响筒、串铃、铃鼓、沙锤和大鼓,并组建了15人的打击乐队。
4、献上最美的哈达
整个版面其实就是对歌词的一个诠释。孩子在对照记忆歌词的同时欣赏了藏族服饰、歌舞、美食,特别是藏族人最珍贵的礼物“哈达”,对哈达进行了创想。
5、畅想演出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进程中,孩子们组建了自己的舞蹈队、打击乐队、合唱队等各种形式的表演小分队,向往着能够举办一场民族歌舞演出活动。于是,我们一起畅想,我们班的演出是什么样子的?
“有舞台,下面要有很多观众,很漂亮。”
“要有主持人和照相的。”
“我要请很多小朋友来观看演出,请爷爷奶奶,让爷爷奶奶开心点”
“前面的观众有很多笑脸,有几个笑脸就有几分。”
“前面还要有分场的窗帘子。”
“弄点报纸让人们来。”
……
通过孩子们的解释我明白了窗帘和报纸分别是大幕和宣传海报。
于是,在活动区中又延伸了主题活动的内容,美工区、表演区相结合,美工区进行了门票与海报的设计。孩子们收集了自己观看演出时的门票,并针对门票上有什么进行了讨论。
最后,他们决定门票用硬纸,有漂亮的民族花纹,有排号的结果。我们也针对海报的设计进行了讨论。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将遇到的问题用绘画的形式展现,也有一些安全事项的提醒,如:裁纸刀――孩子们看到老师使用也想试一试,于是,我将它拿出来,但特别提醒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使用。
制作时应该注意什么
门票的名字是孩子们投票产生的,其中,“爱心”15票,“花蝴蝶”13票,最后,孩子们决定将这两个名字结合在一起:爱心花蝴蝶。本次主题活动,孩子们感受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了解了我国是由很多民族结合在一起的大家庭,意义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