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摘要:实践证明, 将“任务单”运用于体育游戏之中, 能满足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 促进游戏的可持续开展。具体应用而言, 教师要规划“区域”, 创设情境;确定任务, 分类设计;适度引领, 巧妙指导。由此, 让幼儿在“任务单”式的体育游戏中玩出健康、玩出智慧、玩出快乐。
关键词:大班幼儿体育游戏“任务单”设计应用
大班幼儿虽然具备了初步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但其自主意识还处在较弱的水平, 学习的持续时间也不长。实践证明, 将“任务单”运用于体育游戏之中, 能满足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 促进游戏的可持续开展。
体育游戏中的“任务单”是指在幼儿开展体育游戏的过程中, 用来指明游戏地点、游戏内容、游戏任务等内容的提示单或提示图。在具体应用时, 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任务单上的提示, 找到游戏目的地, 同时合作完成游戏单上的任务。
一、规划“区域”, 创设情境
对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合理规划, 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游戏效率。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不同功能的区域, 让幼儿乐享其中;分工制作游戏器具, 充分利用资源;分类投放材料, 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由此为幼儿体育游戏的开展提供外部支持, 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 合理规划游戏区域
根据设计初衷, 教师们将实施体育游戏的区域安排在一楼的大操场, 并对一楼操场的场地进行细致的划分:1号、2号场地以走跑区、钻爬区为主, 3号场地以跑跳区为主…… (详见表1) 这些游戏区域的设置使得幼儿的游戏更具针对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游戏, 教师也可统筹安排各场地的使用时间, 实现资源的整合利用。
表1 幼儿园大班户外体育游戏区场地划分布局
(二) 分工自制游戏器具
教师们经过讨论和实践, 创造性地将旧物变成有趣的游戏器具, 充分发挥其价值。
另外, 幼儿园还发动家长、幼儿共同参与到自制游戏器械的过程中来。比如, 教师发动农村幼儿的家长将稻草做成稻草人、草团、草尾巴、草棒球等十分环保的体育游戏器械, 将废旧物品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这一做法不仅给幼儿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器具, 还增强了幼儿园、幼儿、家长三者间的联系。表2为大班教师、幼儿和家长自制的部分体育器械。
表2 大班段教师、幼儿、家长自制体育器械统计表 (部分)
(三) 分类投放游戏材料
在准备体育游戏活动前,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幼儿的动作发展目标分类投放材料, 体现不同幼儿的不同层次要求, 为幼儿量身定制合适的游戏材料。
1. 根据幼儿兴趣, 投放游戏材料
体育游戏中的材料色彩鲜艳、样式新颖, 能极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投放了色彩鲜艳的五彩挑担 (由矿泉水瓶改造) 和“自制平衡木” (由废长凳改造) , 供幼儿自由组合开展游戏。幼儿对这些别致的游戏器具充满兴趣, 容易被吸引, 大多愿意尝试一番, 仔细琢磨这些器材的玩法。这一尝试过程正是幼儿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的提高过程。
2. 根据区域功能, 投放游戏材料
教师一开始就按照锻炼功能对大班体育游戏的活动场地进行了区域划分, 如钻爬区、投掷区、跨跳区、平衡区等。因此, 教师依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特点, 有选择地投放活动材料。如在钻爬区, 教师放置了一些便于幼儿钻爬的垫子、钻圈、自制钻栏等, 并在挂绳上吊一些小铃铛、气球等物件, 便于他们练习钻爬动作, 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和手脚的协调性。
二、确定任务, 分类设计
任务是推动幼儿在安全范围内发展的重要载体。确定适当的游戏任务能为幼儿游戏的开展提供明确的方向, 从而避免游戏的盲目性和无效性。此外, 教师还可分类设计具体、形象的游戏任务单, 使幼儿一目了然。
(一) 确定游戏任务
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培养目标、游戏开展安全指数等内容, 教师确定了适合该年龄段幼儿开展的、有利于其各方面发展的60多个体育游戏任务。幼儿在游戏任务的引导下, 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游戏水平获得巨大提升。
1. 以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依据
根据大班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求知欲强、喜欢挑战”的年龄特点, 教师确定了20余个适合该年龄段幼儿开展的体育游戏任务, 设置生动的游戏情境, 吸引幼儿参与。
在“跳圈+钻洞+掷沙包”这个游戏中, 教师设置了孙悟空打妖怪的游戏情境, 并把三个任务串成一组, 以挑战闯关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幼儿能够掌握双脚并拢跳5个呼啦圈和投掷沙包的方法, 但难以理解和掌握匍匐前进的动作。教师经过反思, 发现幼儿对有环境暗示的任务 (如用5个放好的呼啦圈来练习双脚并拢跳等) 都能较好地完成。因此, 经过改进, 教师在垫子的两边对称地摆放倒下的椅子, 使椅背相对形成一个“山洞”。幼儿在“山洞中”很快就学会了匍匐前进的动作。
2. 以幼儿培养目标为依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以下简称《指南》) 对5—6岁年龄段的幼儿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等提出了合理期望。教师根据这些幼儿培养目标, 确定了有利于该年龄段幼儿各方面发展的30余个体育游戏任务。如根据《指南》中“学习单脚跳”的培养目标, 教师设计了“先单脚跳房子, 然后单脚将足球踢进球门4次”的任务单。大多数幼儿可以很好地完成“跳房子”, 而对于踢球, 多试几次也能成功。
3. 以游戏安全指数为依据
幼儿在“动”的过程中, 势必会出现由各种原因造成的磕、碰、撞等现象, 对幼儿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如何既让幼儿玩得开心, 又玩得安全,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游戏的安全系数, 教师常选择“滚筒、呼啦圈、球、爬网”等器具作为游戏材料。比如对于游戏任务“夹球越障碍”, 教师要求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夹球、背球、跨障碍运球等方式来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 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这些器具安全性较高, 又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多项能力, 是十分合适的游戏材料。
(二) 分类设计游戏
教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分类设计游戏任务单, 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游戏水平。
1.“多人单任务”游戏单
该类任务单需要多个幼儿组成游戏任务组, 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主要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游戏中, 教师设置A、B、C三名幼儿, 连续爬过8个横栏。三名幼儿全部按要求爬过横栏, 该任务才算完成。这一任务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团队协作潜能, 每一名幼儿都专心致志, 希望自己的团队能顺利完成任务。幼儿还不时为同伴加油鼓劲、提出建议, 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2.“单人单任务”游戏单
该类任务单要求一个幼儿为一个游戏任务组, 独立完成一项任务, 主要培养幼儿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独自完成游戏任务的精神。游戏中, 教师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为幼儿设置了不同的拍球目标, 如幼儿A的目标为连续拍球10个, 幼儿B的目标为连续拍球15个。不同的任务单适合不同的幼儿, 是因材施教理念在实践中的体现。
3.“多人多任务”游戏单
该类任务单需要多名幼儿组成一个游戏任务组, 按顺序依次完成多项任务。该游戏主要为了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坚持的优秀品质。游戏中, 教师请A、B、C、D四名幼儿每人依次完成拍球、跳绳的任务, 每一名幼儿的成绩都合格后, 再合作搭建环形建筑。幼儿在游戏中充分运用已有的经验, 与同伴积极交流、合作, 并互相鼓励, 游戏目标顺利达成。此外, “单人多任务”“接龙型游戏”也是可供选择的游戏单。这些游戏任务能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培养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真正发挥游戏的育人作用。
三、适度引领, 巧妙指导
在实施“任务单”式体育游戏活动中, 教师会根据大班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 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隐而不露的点拨。如设计不同难度的游戏地图和任务单, 用易于幼儿理解的图文呈现方式, 引导幼儿根据图上的提示, 完成游戏任务。
(一) 学看任务单, 熟悉游戏方法
引导幼儿学看游戏任务单是幼儿进行游戏的基础。每张游戏任务单上, 教师都会用幼儿易懂的简笔画或照片, 来指明游戏地点、游戏内容、游戏任务等。教师要引导幼儿看懂任务单中的简笔画所代表的意思, 如:第一个格子写的是参加本次游戏的幼儿姓名 (或学号) ;第二个格子是告诉幼儿本次游戏的内容是什么;第三个格子会详细地向幼儿说明具体的任务数量和完成游戏的标准;第四个格子是游戏的场地分布图。看懂这样的任务单能帮助幼儿熟悉游戏方法, 提高游戏效率。
(二) 设立路标图示, 熟悉游戏路径
幼儿园的户外运动场地空间跨度较大, 为了让幼儿熟悉各游戏区域的环境、材料及活动的注意事项, 教师在相应的游戏区旁贴上“小贴士”,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创设游戏环境时, 为了让幼儿能第一时间找到游戏场地, 教师会在各个活动区的拐角处设置一些“图文并茂”的路标, 为参与游戏的幼儿指明方向。教师还在游戏区域贴上“安全小贴士”, 告诉幼儿该区的运动项目及安全注意事项, 让幼儿更清楚地了解可以怎么玩, 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三) 建立良好常规, 保证游戏秩序
大班幼儿较缺乏规则意识, 因此, 教师需要建立必要的常规, 培养幼儿的游戏规则意识。教师给每个班级规定了一个固定的集中讲解区域, 规定各班在游戏开始前到指定区域集中领取游戏任务单, 强调游戏安全、了解游戏路径, 然后幼儿拿着游戏单进行游戏。教师则会在第一时间走到自己管辖的区域, 组织游戏的开展, 并在游戏过程中及时进行引导, 保证游戏秩序。幼儿完成该区域的任务后, 负责该区域的教师会检查每位幼儿的身心状况, 确保幼儿的身心安全。
(四) 注重个体差异, 把握介入时机
参与游戏的幼儿必定存在着个体差异, 鉴于此, 教师必须适时介入, 填补个体发展的不均衡性, 做到因材施教、适时指导。在跳绳游戏中,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掌握跳绳技巧的差异程度, 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花样跳绳”游戏任务。比如对于程度较好的幼儿, 教师可以要求其完成4种以上花样跳绳, 每种跳法跳20次的任务, 并依次递减。这样的做法既达成了锻炼目标, 又充分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求, 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五) 提升游戏难度, 赋予新的挑战
针对大班幼儿“喜欢挑战”的年龄特点, 在幼儿顺利完成游戏任务后, 教师会根据其“最近发展区”, 将游戏的难度进行适度提升, 赋予幼儿新的游戏挑战。“任务单”游戏实施一个月后, 大D班的所有幼儿都能顺利完成“单人单任务”和“多人单任务”。经调查, 教师了解到大D班的幼儿在体、智方面的发展要比大班段其他班的幼儿快一些, 先前设计的任务单对于该班的幼儿来说过于简单。鉴于此, 教师根据该班幼儿真实水平, 重新设计了一套适合该班幼儿的“体育游戏任务单”。新游戏单里的任务难度有了一些提升, 但还是处于大D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中, 符合儿童发展的规律。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在大班幼儿体育游戏“任务单”的设计与实施中, 教师为每一个幼儿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设计有层次的体育游戏和任务单, 尽力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 发展他们的基本能力。由此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培养幼儿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让他们在“任务单”式的体育游戏中玩出健康、玩出智慧、玩出快乐!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3]刘建霞.幼儿园户外活动体育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杨金凤.运动中成长–幼儿运动活动中师幼积极有效互动的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
[5]段春梅.户外区域体育活动的教与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END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赋能在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