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摘要: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了十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则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被世界各国称作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中华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发展规律的认知与应用,同时也记录了人类与自然共存的过程中所呈现的特殊行为习惯,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融入二十四节气知识点,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文化理解能力,培养幼儿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对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意义进行分析,探讨了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融入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传统文化 幼儿园教学活动
中国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曾谈到,生活即教育。幼儿园课程教学同样也应当追随幼儿的生活经验,寻找契合幼儿兴趣爱好的教学模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曾经提出,教师必须要准确把握幼儿的兴趣爱好,在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育价值,能够使幼儿在大自然的条件下感受到美的教育,提升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因此,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要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提升幼儿的文化理解能力,使幼儿在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中获得多元化发展。
一、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积极意义
(一)加深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华民族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凝结在二十四节气之中,它同样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而如何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建立民族自信,最关键的就在于从幼儿教学做起,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融入幼儿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起点,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传统文化也是重要元素。将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能够使幼儿更早地接触到有关传统文化的内容,使幼儿走进传统文化,加深理解,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丰富幼儿园课程设置
二十四节气不仅代表中华传统文化,还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科学知识。在二十四节气的指导下,古人能够判断气候的变化,并根据节气的指引完成整个春种秋收的工作。由此可见,二十四节气当中包含着气象、天文和农学等丰富的知识,是一笔十分重要的教育资源。而二十四节气也能够帮助幼儿真正走进自然、了解自然。在设置课程内容时,渗透二十四节气的元素,能够加深幼儿对农耕的认知,使幼儿对大自然的了解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之中,而是进一步增强幼儿与大自然之间的互动,使幼儿在亲身体会的过程中学习更为有趣的科学知识。此外,立足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内容,也可以为幼儿设置趣味多元化的探索活动,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
(三)推动课程特色化发展
幼儿阶段教学活动的开展,最关键的就在于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与感知能力。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一年之中四季的变换,包含着许多中华民族的特色内容,比如清明踏春和惊蛰耕种等。在不同的节气当中,融入当地特色的教学内容与民族风俗,能够激发幼儿主动了解四季的变化并感受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比如将二十四节气与大班的美术活动相结合,能够进一步完善幼儿园课程体系,保证幼儿能够接受更完整体系的教学内容。二十四节气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能够帮助幼儿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这也是将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要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园教师应当认识到美术活动对于增强大班幼儿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关键作用,并以此基础改进教学手段与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将二十四节气与美术教学活动有机融合,为幼儿打造更科学且更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内容。
二、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落脚点
(一)利用二十四节气讲解科学知识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融入二十四气传统文化时,应当立足于幼儿的兴趣爱好与认知能力,要注重内容的有效性,更贴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且能够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此外,教师在融入二十四节气时,要注重手段的趣味性,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教师也要注意选择二十四节气内容,能够帮助幼儿顺利理解。由于幼儿阶段缺乏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所以教师所选择的二十四节气内容也应当尽可能通俗易懂。二十四节气,共涉及了五项知识领域,科学领域占比最高。公元前二世纪《逸周书·时训解》中曾谈到: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由此可见,幼儿教师在选择节气时应当利用二十四节气引导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奥妙,并组织学生对自然界的动植物和非生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比如组织幼儿观察发现气温的变化规律。在讲解二十四节气的过程中,有效向幼儿传递科学知识,培养幼儿的科学精神。
(二)利用二十四节气歌谣进行语言教学
我国有关二十四节气的歌谣十分丰富且有大量不同的版本,比如简明版的“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东北地区的二十四节气歌、海南地区的二十四节气歌等,根据当地的地域知识,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变化进行填充。此外,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也十分丰富,比如“春打三日百草萌芽”,总结了与生产相关的谚语。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态,歌谣和谚语的篇幅较小且更容易理解。在较短的篇幅中,涵盖了十分广泛的知识范围,不仅包含农耕知识,也蕴藏着较为丰富的生活常识。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应用二十四节气的歌谣和谚语,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培养幼儿的语言应用能力。除此之外,在二十四节气歌谣和谚语的教学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帮助幼儿了解气候知识和生产知识。
(三)利用二十四节气传承传统文化
二十四节气中包含传统节日与传统风俗,而特定的节日当中,也有特定的风俗习惯和地域文化寓意。比如立春时的鞭牛节,用鞭子象征性地打牛三下意味着一年农耕的开始;清明节踏青扫墓,祭拜祖先;立冬时的彝族颂牛节,当地的人们会将耕牛赶至神崖边参加活动,感谢这一年来牛的辛勤付出……二十四节气中也有十分丰富的饮食风俗,比如立春时吃春饼,夏至时吃凉面,冬至时吃饺子等。突出的还有各个节气中的地域风俗,比如春分时玩竖蛋游戏,立夏时玩挂蛋游戏等。因此,幼儿园教学活动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幼儿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二十四节气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教师应当将二十四节气中的习俗介绍给幼儿,使幼儿感受到农耕时代不同地域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爱国热情。
三、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学活动的有效路径
(一)把握幼儿个性特征,深入渗透传统文化元素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融入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时,教师应当准确把握幼儿的个性特征,立足于幼儿的兴趣爱好,对幼儿进行二十四节气的教学。
首先,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幼儿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带领幼儿走出课堂,感受大自然。通过幼儿独立观察,感受自然界当中的动植物以及温度是如何随着节气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
其次,根据二十四节气中的传统文化知识开展游戏活动。二十四节气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族习俗,因此在讲解二十四节气时,教师可以将传统游戏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使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时了解传统文化知识。比如清明节时,组织幼儿前往操场放风筝、踢足球,立冬时组织幼儿踢毽子、跳房子。
最后,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开展童谣教学。对于幼儿而言,童谣是极具趣味性的教学手段,且容易理解,在教学中也有着十分独特的教学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童谣开展教学,比如引导幼儿对二十四节气之歌进行朗读,在幼儿了解不同节气之间时间关系的过程中,利用二十四节气介绍各种传统风俗,从而帮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基础知识。
(二)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创新美术教学活动
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大部分都有其代表的传统习俗。因此在美术教学活动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够帮助幼儿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同时也能够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使幼儿创作的作品更有生机,提升幼儿的美术表达能力。比如在清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了解并认识清明的含义,帮助幼儿认识到清明这一节气对于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意义,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将传统文化应用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清明处于春季,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因此在清明时节有许多郊游和踏青的活动。教师可以在清明这一节气时,带领幼儿前往当地的社区和公园开展放风筝和插柳的活动,鼓励幼儿在完成活动之后,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记录下来,并发表自己在此次活动当中的内心感受。通过这些活动,不仅能锻炼幼儿的身体素养,也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创作力,增强幼儿的美术表达能力。
(三)利用二十四节气元素创新环境创设主题
创新环境创设的主题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参与热情,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而传统环境创设大多是从二十四节气整体出发,缺乏对某一节气的独立展示,因此环境创设的内容也较为笼统,无法帮助幼儿深入理解相关节气的内涵。因此,幼儿园应当立足于二十四节气的各个元素,合理创设环境主题。在创设环境时应当贴合每个节气的不同含义与传统习俗,要保证二十四节气环境创设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比如二十四节气的食俗和天气都可以作为环境创设的主题。从游戏的角度来看,春分节气的放风筝、立夏节气的竖蛋都可以成为环境创设的主题创新角度。而从教学的角度来看,诗词、艺术创作、生活体验、科学知识也可以成为环境创设的主题。总而言之,二十四节气当中的气候、食俗或是温度变化都可以成为环境创设的立脚点。通过创新幼儿园环境创设主题,能够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更主动地参与到节气活动当中,帮助幼儿深入了解二十四节气。同样,教师也需要筛选二十四节气当中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习俗和气候变化等内容。
(四)创新活动形式,亲身体会二十四节气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首先了解幼儿的认知特征,在此基础上融入二十四节气活动。3-6岁的儿童大多已形成与生活经验相关的概念,且其身体的协调性也已得到了成长。但这一阶段幼儿认知更多依赖于行动,因此在节气教学活动中设置的教学内容应避免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筛选真正适合幼儿学习的节气内容,将原本难以理解的二十四节气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结合,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比如在导入环节,应避免只采用某种固定的方式进行导入,摆脱枯燥难懂的节气知识,选择更令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和游戏作为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在开展正式教学时,也应当避免抽象化的描述,以更直观的形式作为导入,使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能更清晰地了解二十四节气内容,使幼儿在调动各个感官参与的过程中了解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事物特征,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提升感知水平。此外,教师也应当注重提升幼儿对二十四节气的好奇心,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思考,体会和认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四、结语
幼儿教学活动最关键的在于帮助幼儿主动感受生活和大自然,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使幼儿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关键元素,本身也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科学知识与民族习俗。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融入二十四节气,能够引导幼儿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也能够帮助幼儿观察四季当中不同节气的气候特征,感受不同节气独特的魅力。在利用二十四节气引导幼儿深入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能够使幼儿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也是将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教学活动的初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赋能在笔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