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自然角就是个以小见大的浓缩生态园。也是在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在创设有声有色的植物角的同时将直观形象生动“图示”渗透到到植物生长、成熟、及辅助的各个环节, 吸引幼儿的眼球产生幼儿与种植区中各种植物的互动, 帮助幼儿发现植物变化的过程, 从而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方法, 发挥“图示”促兴趣、促观察、促探究、促关爱的教育价值从而获取相关的知识经验, 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以及爱心、耐心、责任心等品质, 并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关键词: 小班植物角 “图示” 互动
自然角在绿化幼儿园, 优化生态环境的同时, 还能为幼儿提供一个了解植物与环境关系的平台, 为生态教育开辟一个“窗口”。教师还可以抓住契机, 因此衍生出一系列的生成活动为教师建构课程提供广阔的思路。
一、创设有声有色的种植地
结合《指南》中小班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构想班级种植区环境的创设方案。通过幼儿与种植区中各种植物的互动, 满足幼儿观察、发现的需求, 充分发挥小班种植区的教育价值。
自然角是幼儿园生活的场景之一, 种植区成为小班幼儿天天愿意主动光顾的区域, 取决于他们对所选植物的变化性和可观察性。就变化性而言, 要让幼儿感受到植物变化的速度、变化形态的改变, 比如种子从发芽到长大, 天天在长、日日在变。就可观察性而言, 要使环境创设方便幼儿观察。
教师尝试发挥“图示”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利用“图示”直观记录、利于比较的作用;发掘“图示”游戏性、操作性的潜力。帮助幼儿发现植物变化的过程, 从而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方法, 有效发挥种植区的教育价值。
“图示”结合不但可以充分融合“图”的具体形象、变化的特点和“示”的生动动态的特点, 还可以使种植区环境更生动, 更易于幼儿与植物的互动。
二、“图示”的充分有效运用
1. 种子生长过程图示运用种子成熟图片的运用
种子生长过程图片是教师有意将种子生长的过程进行拍摄, 并整理、打印, 供幼儿观察其生长的过程。植物生长的前阶段比较明显, 拍摄时注意间隔时间可逐渐变长。生长过程可做成活页, 便于图片的添加。
例1:植物生长的变化
第一阶段的发现:当植物生长过程的相片在种植区中呈现, 就吸引了幼儿及家长的眼球。
入园, 欣欣妈妈发现了种植区中的变化, 便问:“欣欣这图片上是什么呀?”欣欣介绍说:“这是发芽、长大的种子。”通过提示, 妈妈进一步发现了相片中的奥秘, “哦, 你看这是第一张, 后面长出了这么多, 真是太神奇了!”
第二阶段的发现:2月底月初, 我们种下了菠菜的种子, 约过了3个多星期, 菠菜发芽了。幼儿高兴地告诉老师:“那个绿的菜发芽了!”新生的植物就像我们可爱的孩子, 让人感觉心情特别好。老师拍下了菠菜发芽时的样子。
第三阶段的发现:又过了2周, 幼儿在对比刚发芽时相片后发现, 菠菜长高长大了, 天天指着相片问:“菠菜还会长大吗?”老师肯定地说:“会的, 你看这上面的叶子越来越大了哦!”欣欣兴奋地拿着水壶一边浇水一边说:“那我给它多浇点水, 让它快长大!”
没过多久菠菜又长大了, 许多幼儿带着家长特意来看它。
运用分析:
1.植物的生长是一个过程, 拍摄过程性的相片, 更利于幼儿观察、比较和发现。利于成人与幼儿在观察中进行有效互动, 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从中获得观察、比较的方法。
2. 植物生长过程照片, 根据植物的生长周期, 幼儿对不同植物的兴趣程度和发现。可以制作成活页的形式, 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教师通过图片记录, 可以激发幼儿自主记录的意识, 为以后幼儿在种植区中的观察、记录做铺垫。
2.种子成熟图片的运用
种子成熟图片是利用购买种子的包装袋或网络搜索的图片, 进行打印、塑封, 摆在相应植物边, 供幼儿观察、想象。成熟的植物图片, 为幼儿照顾植物提供了当幼儿看到植物长出的叶子, 开出的花时, 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 结出果实只是植物生长的一个结果, 而抽芽、长叶、开花、结果才是植物生长的过程。幼儿对这一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是其成长都受用的。他们体验到自己劳动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 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品尝到责任的意义。
3. 图示的辅助运用
标识是在一定参照物上进行标记, 帮助幼儿对植物的发展过程进行观察、发现和比较。具有对比形象性、趣味操作性, 附有一定情景的标识设计更利于小班幼儿的观察、发现和比较。
运用分析:
1.图示标示的提供便于幼儿观察、发现、比较。为小班幼儿创设的标识是有一定具体形象的, 小班幼儿的观察是基于情境基础上的, 在观察看谁爬得高、爬得快有比较时, 幼儿会觉得这是在游戏, 从而引发幼儿细致的观察, 发现植物生长中有趣的现象。标识与图片结合使用, 更利于幼儿的观察、发现和比较。
2.图示标示的提供便于幼儿对自己的发现进行表达。是植物生长的参照物, 幼儿通过参照物进行比较, 并且通过参照物对自己的发现与他人进行交流。标识就像一个媒介帮助幼儿表达自己在观察中的收获。
三、“图示”运用的教育价值
众所周知, 小班幼儿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 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种植活动中运用“图示”以多种形式将种植区中的植物以形象、有趣的形态呈现给小班幼儿, 可以让幼儿在亲历种植的过程中提高观察、探索、表达、的能力, 从而获取相关的知识经验, 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以及爱心、耐心、责任心等品质, 并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1.“图示”促兴趣: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 在种植区中教师有意识地采用“图示”运用暗示、引导幼儿这样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其直观、有趣的特点。另一方面又能促进幼儿产生关注植物生长过程的兴趣。
2.“图示”促观察:“图示”用它真实、直观的形象, 展示植物种子生长的过程, 帮助幼儿记录种子生长的奇妙过程。
3.“图示”促探究:通过“图示”幼儿关注植物的成长过程, 产生关心植物的情感, 激发幼儿产生对植物生长的探究。
4.“图示”促关爱:幼儿看着“图示”上种子的变化过程, 看着植物一天天不断的成长, 慢慢变成像图片上的样子, 幼儿从中得到喜悦。
参考文献
[1]郭海燕.《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生成课程中的作用——瑞吉欧环境创设思想的启示》.
[2]冯怡.关于幼儿园种植园地的实践探究.儿童与健康, 2014年5月.
[3]尹坚勤.重要的科学教育资源[J].幼儿教育, 2006年3月.
[4]赵辉.浅谈小班幼儿的谈话活动[J].幼教博览, 2012年12月.
[5]彭小元.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究的环境[J].幼儿教育, 2006年3月.
[6]郭爽.小眼睛看大世界——寓教育于自然环境中[J].幼儿教育, 2013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