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间游戏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日复一日的劳动、生活中总结得来的,是人们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的缩影,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教学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资源、教学范围都有了新的定义,更多的生活资源逐渐融入教学之中。而民间游戏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重视对其的探索对发展教育事业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幼儿兴趣、个性发展、身体素质等情况,在幼儿体育教学中融入民间游戏,不但可以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还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因此,教师要深刻剖析民间游戏的价值,立足新的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增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主要探讨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体育教学的路径。
体育课程是幼儿教学体系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不仅可以锻炼幼儿体魄,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活动塑造幼儿强大的内心。教师应该重视体育教学,一方面重视教学方式的创新,另一方面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拓展,才能组织满足幼儿需求和发展的体育活动。民间游戏具有明显的教育优势,将民间游戏融入体育活动中,可以让幼儿体会到锻炼的快乐与童年的乐趣,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全面发展。民间游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地域性特点,同时具有极强的规则性,与幼儿实际生活差异明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刻探索,才能在幼儿体育教学中合理地融入民间游戏,从而提升幼儿园体育教学质量,帮助幼儿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民间游戏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趣味性、民俗性、集体性活动,广泛流传于民间,游戏材料往往可以就地取材,形式十分灵活。根据游戏要求,游戏内容、规则和材料可以因地制宜,随时变化,在幼儿群体中十分受欢迎。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融入民间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体育兴趣,拓展幼儿的眼界,提升幼儿的知识储备,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
幼儿发展教育指南提出,要将幼儿的生命健康放在幼儿教育工作的第一位置,这凸显了幼儿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幼儿进行丰富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其养成强健的体魄,帮助其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因而根据幼儿身体发展需要,幼儿每天的户外体育活动不应少于2个小时。民间游戏取材方便、规则简单、趣味性强、不受场地限制,并且可以多人操作,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这些优势,将其灵活地融入教学中,才能最大化地发挥民间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价值。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民间游戏可以增强幼儿自信心,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民间游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游戏时要充分调动肢体、语言、眼神等多重感官,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展现等游戏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体育的兴趣。例如,传统“狼吃娃”游戏中,需要两人合作保护“娃娃”,才能确保“娃娃”安全,不被狼吃掉。在做这个游戏时,幼儿需要商讨如何合作才能抓住狼,在该游戏中协力对抗危险,才能保护好“娃娃”。这一游戏可以让幼儿树立坚强、勇敢的品质,同时在集体活动中也可以让幼儿形成合作意识、集体观念 [1] 。
幼儿认知能力处于动态发展阶段,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把控幼儿动态发展的节奏,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设计教育教学和游戏活动,才能让幼儿得到进阶式的成长。幼儿园时期,幼儿身心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此时教师将民间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可以为幼儿创造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提升幼儿认知能力。教师如果只设计一些常见体育游戏,不仅会降低幼儿参与性,也会窄化幼儿的认知面,不利于其体育兴趣的提升,体育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将民俗类的游戏纳入体育教学中,不但可以充儿的游戏内容,还可以扩展幼儿的眼界,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幼儿能够通过游戏来学习民族文化和生活知识,从而持续提高其对社会的认知水平。
民间游戏有开发幼儿智力的作用。教师正确的引导对于幼儿智力的开发意义重大,教师应结合幼儿的需求针对性地引导,借助有价值的资源为幼儿的学习保驾护航。民间游戏有一定的竞技性,只有输和赢两个结局,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胜负心理,使幼儿在游戏中尽力拼搏,为自己或所在队伍而努力。比如在进行躲避球的游戏时,幼儿为了保证不被躲避球打中,顺利进入最后环节,要精准判断躲避球的走势并躲开攻击,还要精准判断对方的口令,精神要高度集中,并要灵活摆动身体,整个游戏过程十分考验幼儿的智力和应变能力。这样的民间游戏较多,不同种类对幼儿的考验也不同,如有的民间游戏考验反应能力、专注力和思维认知能力,在这些民间游戏的锻炼下,幼儿的专注力、反应力、空间能力能够得到提升,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开发。
目前,在幼儿园体育教学中,教师对民间游戏的应用不足,大部分教师对民间游戏的认识不够充分。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较杂乱,不但要对幼儿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还要为幼儿设计每日活动,导致其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了解民间游戏,同时,幼儿园教师缺乏对应的体育知识,导致教师在应用民间游戏时略显生疏。本文通过实践调查得知,当前的幼儿园体育教育很少应用民间游戏,老师们对这些游戏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并且一些老师认为,这些游戏可能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自己不能控制游戏的进程 [2] 。
和现在的幼儿园游戏相比较,有部分民间游戏的内容比较单一,游戏方法过于简单,趣味性不足,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老鹰捉小鸡”这一游戏的规则相对固定,教师不重视探索游戏的新玩法和新规则,游戏内容往往重复单一,时间稍长幼儿就会感到乏味,从而降低其参与游戏的积极性,最终降低体育教学效果。
目前幼儿园的游戏设施包括跷跷板、平衡木、滑梯等,设施虽多,却少有民间游戏设施。民间游戏设施、材料的不足,导致民间游戏活动难以掌控和开展。
要想高质量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先了解和认识民间游戏的价值,收集不同形式、不同规则的民间游戏,并将这些民间游戏编成“民间游戏”百科大全,为教学提供参考。教师可以扩大渠道,从不同路径了解、收集民间游戏,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了解民间游戏,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走访调查、调查问卷等形式让家长、居民了解民间游戏 [3]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结合幼儿的需求、兴趣、身体情况融入民间游戏,给幼儿讲述民间游戏的由来,从而激发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
民间游戏虽然形式多样,但是部分游戏并不适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刻分析幼儿综合情况,结合幼儿的兴趣、个性、身体素质,挖掘民间游戏中有价值的内容,创新民间游戏的规则,探索新玩法,才能让民间游戏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中。
民间游戏种类多、形式多样,教师应通过前期的收集和调查充分了解民间游戏,将其分类后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的民间游戏,以促进幼儿的成长。例如,教师经过调查,将民间游戏分为三类:(1)体能消耗较小的游戏。如走铁环、走方格、丢手绢;(2)体能消耗较大的游戏。如丢沙包、跑道游戏、踢毽子、老鹰抓小鸡、跳大绳、跳皮筋;(3)智力型游戏。如狼吃娃、五子棋、走弹球、抓五子。将游戏分为不同类型后,教师结合幼儿的需求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民间游戏,遵循“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基本原则,在小班体育教学中设计以体能消耗较小为主的系列民间游戏活动,这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不适合体能消耗较大的游戏。如在跨越障碍物的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将丢手绢这一民间游戏融入活动中。活动开始前,教师先让幼儿围成一圈,手绢丢到谁的背后,谁就要捡起并翻越旁边的障碍物,之后随机丢下手绢后归位,捡到手绢的小朋友再接着翻越障碍物,已经翻越过的人不能二次翻越。通过这一活动,幼儿不仅锻炼了身体,也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认识了民间游戏。
要想在幼儿体育教学中有效融入民间游戏,教师不能只是一成不变地应用它,而要做到灵活改编,才能吸引幼儿的参与。例如,在“跳房子”游戏中,一名教师将游戏规则进行了创新,创新后的民间游戏深受幼儿喜爱。在原始方格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幼儿在该游戏中的熟悉程度,适当增加难度,在原始格子上画出不同的房子,从而提升游戏的挑战性,促使幼儿对该游戏的喜爱能够持续下去。这一创新明显改变了民间游戏的应用方式,让教学收获了更好的效果。当然,对于民间游戏的创新而言,教师还应广开思路、敢于探索,在保持原始游戏内容的基础上再添加相应的材料和情境模式,通过不断地尝试,让以往的民间游戏不但拥有趣味性,还能实现创新,这样有利于提升幼儿对游戏的积极性。
民间游戏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更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民间游戏活动形式,结合幼儿需求设计民间游戏,让体育课堂活动更加多样化。例如,在进行“老鹰抓小鸡”这一民间游戏时,鉴于该游戏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教师可以创新活动形式,借助“呼啦圈”开展游戏。教师作为“老母鸡”可以用呼啦圈保护幼儿,随着教师的指令,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进入呼啦圈中就表示得到了保护,而没有跑进呼啦圈的幼儿被老鹰抓获。通过改变民间游戏的形式,不仅提升了民间游戏的趣味性,也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综上所述,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生活知识和生活资源。将民间游戏和幼儿园体育教学结合在一起,能够丰富课程资源,创新教学形式,让传统的课堂变得灵活,同时能够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幼儿内在潜能,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求,最终提升幼儿体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炜.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体育教学的路径[J].亚太教育,2023(3):71-74.
[2]杨薇薇.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体育教学的路径探析[J].新课程研究,2022(3):84-86.
[3]曹婷.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的策略[J].湖南教育(D版),2016(9):27-28.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赋能在笔尖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