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自己,因为别人已经有人做了。—— 奥斯卡·王尔德
你好,我是胡不喜。
2024年9月6日,我裸辞了。
9年的职场生涯,瞬间归零。
很多人问我:“你疯了吗?”
但我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我裸辞,是因为我想重启人生,活出真实的自己。
你或许会好奇,这大半年我做到了吗?
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01 裸辞的背后
2024年8月20日,我第一次动了离职的念头。原因很简单,却又很复杂。
表面上看,是因为小孩没人照看。那段时间,一岁多的陈皮频繁生病却找不到合适的阿姨,我恨不得马上回家照顾。
深层的原因是,领导同事相继出走,团队面临重组,我看不到继续待下去的意义。
而最深处的动因,是我厌倦了那个终日戴着面具的自己。
当时我在听冯唐讲《道德经》,有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如果不喜欢那就离开,这也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规律。”
是啊,既然不再喜欢这个工作氛围,为什么要勉强自己?
我向来是个在大事上速战速决的人。想清楚了,就马上行动。先后告知了父亲、姐姐和先生后,我立刻写好了辞职申请。
因为晚走一天,对我而言都是煎熬。
说句题外话,如果你也在考虑辞职,我的建议是:先想清楚你的核心需求,再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这样总归会更好一些。
2024年9月6日,我办完了离职手续。离职当天,收到前领导送的一束花,上面写着“向阳而生,自由万岁”。
那一刻,我的心异常平静,没有狂喜,也没有不舍,就像平常下班回家一样自然。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9年的职场生涯,终于画上句号。
我像个刚获得自由的囚徒,却发现短暂的兴奋过后,更多的是迷茫和失落。
02 重启与探索
李笑来说,7年就是一辈子。
一份工作持续干了9年,我确实活成了另一个陌生的自己——封闭、程式化、伪善、软弱、服从、死气沉沉,走在云端之上。
这样的我,与即将面对的接地气的带娃生活格格不入。
离职后很长一段时间,在柴米油盐和鸡零狗碎中,我时而焦虑、时而迷茫、时而亢奋、时而佛系。内心真实的状态,是凌乱的。
一个声音不断提醒我:“人生在世,无非做事。你不能停止做事。”
是啊,未来充满不确定,我需要为可能的职场回归做准备,需要一份兼职维持生活,需要不断更新自己避免被时代淘汰。
于是,离职第二天,我就开始更新微信公众号。其中“胡不喜阅读”这个账号,原本是为了督促自己践行亲子阅读而建的。
裸辞后,我开始稳定更新,深入研究学前教育指导文件,分享实践心得。没想到文章进了流量池,半年积累了近4000粉丝。
03 遇见转机
2025年2月27日,是个平凡却又特别的日子。
那天早晨,我偶然看到鹤竹子的一篇文章《如何优雅地变现公众号?》。被其真诚的分享打动,我订阅了《从零开始的AI生活》专栏。
那天上午,带陈皮打完疫苗回家路上,脑海里不断浮现“死磕”二字。死磕什么?死磕公众号,死磕AI。
但如何把两者结合,让我能赚到社保费呢?(说到这里,不得不吐槽,失业后才知道灵活就业人员每月要倒贴1671元社保费,全职带娃的压力陡增。)
我萌生了一个想法:开通一个微信公众号,分享“死磕AI”的学习笔记和实践心得。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同样待业在家的彤彤妈妈和菀菀妈妈,她们都很认同。
就这样,三个二胎妈妈抱团组建了“三个小白妈妈学AI”公众号。
坦白说,我们都是普通人,甚至对“AI”都很陌生。但我们相信:在AI的加持下,生活一定能变得更好。
04 找寻方向
通过对AI的深入学习,我逐渐明确了方向:用AI赋能写作。
于是,我又报名了“AI写出我心”专栏,却发现一个更本质的问题:我的心被压抑太久了,写不出来。
要践行“AI写出我心”,我认为,首先要想明白:我的人生终局是什么?
只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才能以终为始,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
在思考人生终局这个问题时,我问自己:在生命的尽头,我希望回首往事时,看到的是什么?我希望被记住的是什么样子?
经过深入思考,我渐渐明白:
第一,我希望做一个全然活过的人。不是为了社会定义的成功而活,而是为了成为真实的自己而活。
正如《人生只有一件事》所说:“我是谁?全然活过,自然就知道了。”
第二,我要专注于建设自己的大脑皮层。
正如《专注的真相》所说:“人类文明实际上建立在大脑皮层(即前额叶)之上,至于我们所见外部世界的一切人类创造物,都只是它们的展现方式而已。”
从这个角度上说,作为人类,我们穷尽一生,一切有意义的作为都不过是在建设自己的大脑皮层。
第三,我要按照价值观的优先顺序去生活。
在关系上:自己>家人>朋友>同事>世界
在做事上:睡眠>运动>放松>学习>工作
很多时候,我们被日常琐事占据了全部注意力,却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
我们忙于回复工作信息,却没时间陪伴家人;我们刷着朋友圈,却没时间阅读一本好书;我们追逐短期赚钱,却忽略了长期成长。
当你知道自己的价值排序后,就可以更加专注地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被紧急但不重要的事情牵着走。
这就是为什么我选择放下一份稳定的工作,去追求一种更符合自己价值观的生活方式。
05 一些思考
经过近一个月的AI学习和实践,我的思维发生了微妙而深刻的变化。
从前,我坚信AI是一种生产力,认为新技术必将颠覆一切。如今,我的核心信念依旧,但视角更加全面。
我仍然相信AI的力量不可估量,但不再盲目追逐最新技术。我意识到,"新"不等于"重要"。
更关键的是,我开始将AI视为一种工具,而非目的本身。
在AI学习之路上,培养AI思维才是核心,技术只是辅助。
这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能更有效地利用AI,而不被其所限。
而通过与菀菀妈妈和彤彤妈妈的深入交流,我更深刻地理解了真实连接的价值。
在这个AI迅速发展的时代,真实性反而成为了最稀缺的资源。
真实胜过完美,连接比内容更珍贵,而坚实的价值观则比单纯的技能更为持久。
这段学习旅程不仅拓展了我的技术视野,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我对技术、人性和价值的理解。
在拥抱AI带来的无限可能的同时,我们更要珍惜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联系,这才是推动我们不断前进的永恒动力。
06 重新出发
回望这半年,虽然走得跌跌撞撞,但我找到了新的方向。
从一个戴着面具的“伪善者”,到重新拥抱真实的自己;从一个焦虑的失业者,到享受当下的学习者。
而通过AI写出我心的学习和实践,我逐渐明白:真正的自由不是外在的无拘无束,而是内心的从容自在。
当我们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不再被社会角色所定义,不再被他人期待所束缚,才能真正获得灵魂的自由。
写出真实的自我,不仅仅是表达,更是一种自我觉察和成长。
每一次真实的书写,都是一次心灵的对话,都是一步走向完整的历程。
就像拼图一样,我们通过不断书写,将散落的碎片一片片拼接,最终呈现出完整的自我图景。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
人生终局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而是每一个当下的选择。
当我们能够按照内心的价值观去生活,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能够自由地追寻所爱,我们就已经在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
有人说,AI时代最珍贵的是真实的人性。我越来越认同这个观点。
在这个人人都在喊“All in AI”的时代,我选择用最朴实的方式:和两位志同道合的小白妈妈一起,用AI重启生活,找回真实的自己。不是为了跟随潮流,而是为了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这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通过写作疗愈内心,通过思考照亮前路,通过行动印证信念。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只要保持对真实的追寻,对自由的向往,对完整的渴望,我相信每一步都会越走越坚定。
因为我终于明白:找回自己,就是找回生命最本真的样子。
在这条路上,AI不是终点,而是帮助我们认识自己、表达自己、完善自己的工具。
真正的主角,永远是那个正在觉醒、成长、绽放的你我。
07 写出我心
在准备这篇文章时,我曾深陷一个困境:是先把人生终局的问题彻底想清楚再开始写作,还是边写边想?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
直到竹子老师给了我一个醍醐灌顶的提醒:“写出我心”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澄清自己价值观的过程。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通过写作来厘清内心,通过思考来深化表达。
就像一个人要学会走路,与其坐着想明白每一个动作的原理,不如先迈出第一步。在实践中摔倒,在跌撞中成长,这才是最自然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决定不再纠结,鼓起勇气写下这篇文章。这不仅是一次自我剖析的尝试,更是一次寻找自我的开始。
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
当我真实地表达自己时,思路反而更加清晰了。就像黑暗中摸索前行的人,虽然看不清前方的路,但每走一步都是向光明靠近。
这让我明白:找回自己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重要的不是立刻找到完美的答案,而是保持真诚和勇气,一步一步走下去。
感谢每一位陪我同行的朋友,也感谢在迷茫时给予我指引的良师。
正是有了你们的支持,我才能在这条寻找自我的路上走得更远。
未来的路还很长,但我已经不再害怕前行。因为我知道,每一次真实的表达,都是遇见更好的自己的机会。
这篇文章,也许不够完美,但它记录下了我寻找自我的真实过程。
希望它能给同样在探索人生的你一些启发和力量。
让我们一起在书写人生的路上,勇敢前行。
尾声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热爱生活的人。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来日方长,我永远爱你们。
胡不喜
2025年3月20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胡不喜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