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讲座(2)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讲座(2)

我们看了游戏的这几个例子以后,为的是让大家知道不是具体每一个游戏针对的是什么领域。而是游戏当中孩子的学习方式是整合的,是不确定性的,是充满变化的,是有喜悦支撑的,是反复尝试的。是以自己的优势领域能够带动其他领域整体发展,所以既然效果好,我们就说保证游戏的时间与机会是我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课程下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让刚才的这种游戏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

所以大家昨天问我个运动的时候,我会说如果我们的游戏能实现运动的价值和效果,我们希望两个小时都是游戏。因为我的运动的这个目标能达到,第二个方面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们是要用游戏的精神来指导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我们希望在一日生活当中,尽管它不是真的像游戏一样玩。但还是自由自主让孩子能够自己自我驱动的,带着好奇心在这些环境当中学习,所以对于我们老师来讲。

什么事情就是要给孩子的游戏与生活创造机会,因为我们会简单过一下我们创造的是怎样的机会。也回顾一下我们参观的这个环境和材料游戏的特征是不确定性,是整合的,是满足个体差异的我们创造的这个环境和材料就要满足孩子去发挥游戏的价值。所以环境是多变、开放的。它充满变化性,孩子在玩的过程当中自然而然会有很多的探索和发现,能够调整自己的难度。所以这个难度不是根据哪个年龄段来预设好,固定好的,而是有很多环境的不同的特征在里面。

有待孩子自己发现,幼儿园砂石里面可能是有的地方是有小石子的,有的地方是有大石头的。有的地方是有鹅卵石的。有的地方沙子泛白一点,有的地方沙子可能颜色深一点,是因为这些真实世界的差异给了孩子探究的兴趣和可能性。我们刚才说的这些东西不是给特定的年龄段设计的,我们看小班玩沙池,玩这些管道可以玩水。但是我也可以不玩这些东西,我挖个坑自己躺在里面,也是玩沙子的方式,我拿一个盆。然后拿着这个呲水枪给其他小朋友把这个叫洗澡。他们这个小班刚一来的时候,夏天特别热,然后就是这样来玩水和玩球的。也可以,我们看在沙石里面,孩子可以玩一些管道,然后饮水,然后感觉水的流动。但是对于沙水之间的奥秘,它也可以通过做蛋糕来他们放了很多水以后,这个沙子就会呈现出一种果冻状的流动的状态。

我不知道大家在玩沙的时候有没有孩子看到过种非牛顿流体?就是你使劲拍的话它反而会变硬,你轻轻揉的话它就会像果冻一样软软的,QQ 弹弹的。我们看这下面,它不就是这种软嘟嘟的这种沙子?像这些东西我会反思,其实在我的学习过程当中,如果到了高中或者是初中老师讲的牛顿力学的时候去讲这些东西。我是完全没有办法理解的,因为我没玩过,我没见过什么叫非牛顿,非牛顿就跟我们力学的关系是不相同的。是反的。这些孩子是在游戏当中有感知他,他的表述是我一用劲它就硬了,我得轻轻地拿,老师你轻轻地拿会感觉到它好软啊。所以这是我们玩沙池当中的奥秘和价值,这些发现也许小班同学会发现,到了中大班他会慢慢感知到。所以一个沙池并不是给特定的年龄段去准备的。

我们大班孩子对一个空间区域它经验丰富,了解多了。我们看刚才的个非牛顿流体,它是在中班的时候,到了大班他们开始用这些概念去造物了。就是造这些井渠,他首先要对这些沙子怎能够呈现出这种黏黏的状态?要有经验。小班的时候他玩这个管道,然后他是玩一个两个管道。到了大班以后,他就控制4到5个管道,然后把它拼起来。他就用这个沙子的这种特性,然后去糊东西,就把这个碉堡给它粘住,让它固定起来。这些都需要他从小班开始大量的经验积累,以后到大班他才能玩复杂,这些也有赖于孩子体能的一个发展。所以一个沙池我们去创造的时候,它并不是指向一个单一的年龄段。单一的这个玩法,或者单一的探究的一个结果,它是一种开放式的,所以我们在创作的时候。为什么是,就是没有结构,没有太多预设的目的是能够让孩子在自己的水平上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再看一个这个小树林,大家今天也穿过了我们这个涂鸦墙对面的这片树林,冬天的时候下雪它就是这样子的。这个我们现在把它叫作一个树林带,目的是,就是什么不确定的,比如说这里面有水。有颜料。孩子既可以玩颜料的水,然后也可以在树桩上画画,也可以在墙上涂鸦,当然还可以把颜料和沙土混合起来。他们也在玩角色的游戏,但是在这里面他们对于颜色的探究就跟墙面上的发现就不一样了。因为粘不上去,反正你用很多很多的颜料,不是稠到一定程度,它是滚不到土上,而且可能滚了以后颜料被土包裹住了。

颜料是看不到,所以孩子会发现我用了很多很多的颜料反复涂。但是没什么效果。所以我们把这个区域敞开了,让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了,以后他才有对于这些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这种不确定性的发现。会大大打。哎,我们原来课程当中讲的红色配蓝色是什么色?蓝色配黄色是什么色?红黄蓝配在一起是什么色?如果你想要什么就只是颜色的搭配我们再看还有的孩子,他是完全不玩这个颜色的。坐在这个大木桩上,他是玩想象的游戏,就是一个孤岛,他在玩荒岛生活,他自己在上面。然后想象很多我是怎么开船的?我是一会开船了,一会有人来营救我了,一会后面有这个鳄鱼过去了。他是在玩想象的角色的游戏,还有的孩子他是在用颜料在做汤圆,拿了一锅,然后拿了海洋球。

然后在上面刷各种各样混合的颜色,还有的孩子在这里面是像科学探究一样在研究这个放颜料的盒子怎能够悬停在上面水桶的半中间啊。就他手拿的这个地方,然后它是上面几个小的颜料罐,里面灌完水以后,它是悬浮在我们这个水桶中间的。所以它在看这水桶里面的水装到多高的时候,这个盒子可以砰的一下弹起来,然后悬浮在这个水上。所以一个场地上对于不同的孩子,他的探究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我们老师来讲,涂鸦区并不只是画画的,也不是涂鸦的表征的,也不是只是有颜色的、混色的。其实它是非常综合的,有待于我们老师打开思路去发现。当然还有一些我们传统意义上说的小猫钓鱼,钓着钓着追蝴蝶跑了,我们看也,我们孩子也有在追蟋蟀的。在事业上长本事,我在关注他。

在孩子抓蟋蟀的时候,我们老师经常观察的时候,焦虑想到的是我这个游戏环境当中。我的目标,我是在涂鸦区里面涂鸦的,你是在干什么的?但是我们现在做游戏以后,我们要反过来,我们不是,我要你干什么,我本来也没要你干什么。然后你是在干什么的?你是在研究蟋蟀的。你是在抓蟋蟀的。你看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还需要我支持你什么啊?这是老师把自己的目标放下来,以后去追随孩子,所以游戏支持每一个孩子的探索和发现。

这个孩子如果对生物很感兴趣的话,他可以在幼儿园里发现非常非常多的动植物。他就是一个动物学家,一个植物学家。我们又想到了刚才他也是领域整合的,抓蟋蟀它也可以手眼协调,它也要不停跑,它也有运动能力的发展。它要让小伙伴过来看,帮它一会拎东西,一会帮它去看,这个蟋蟀跑哪也有生活的交往和合作。所以我们老师不要把领域发展的东西想太多,我们要放轻松,要相信游戏当中肯定是整合的。

比如说这个大树林,还有大山坡,今天我相信大家也去看了一个山坡,光秃秃的什么,但恰恰是因为它没什么开放的。才让孩子有了创造和改变的机会。我们看小黑在唱歌,可以从上面滑下来,跳下来,我也可以在上面滑草,我也可以铺一个布。然后加速,然后我也可以在上面搭积木,我还可以在上面像冲浪滑雪一样滑板、滑。孩子的玩法是无穷无尽的,关键在于我们给他的环境是开放的,允许他想怎玩就怎玩,所以我们会看到冬天他们也能滑滑雪。夏天滑冰,冬天滑雪,只要你允许他玩,他会想出来他要怎么玩弹力球,有的时候我觉得冬天比夏天还好。冬天穿厚就在雪地上摔一跤其实也没什么,很好玩。

对于这个综合的操场来讲,我们很多的平时就是体育活动会放在上面,是一些体育器材,但现在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改变和创造的机会来适应他们的自己的发展水平和难度。所以我们其实在操场上玩什么都是可以的。在这里,给大家延伸一些我们对于室内环境的这个创设和思考,儿童村的室内环境是比较特殊的。空间也是开放多变的。我们看到他们在教室门口做记录的空间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做记录延伸到别的班级门口去,一霎时旁边去可以。延伸到外面去都可以。教室内有很多的楼梯和洞,原来我们的教室是希望工工整整的孩子都能坐进去坐好,然后能够整齐划一、安静。但现在我们希望他们有大小不同的空间,能够调整和创造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游戏,所以有这个小洞。你看有的孩子在里面是下棋的,然后把这个围棋拿进去,两个人在里面下棋,有的是把门封起来。然后三个人躲在里面,然后有的是装饰的,用这个丝带,它的这个纹路装饰很好,都是孩子的游戏。然后我们有楼梯,然后有这些凹下去的部分,楼梯上孩子就拿弹力球,然后把它滚下来玩,所以楼梯也是一个他空间的一个机会。哪怕我们这些立柱不是铁的吗?然后把个墙面上的磁铁,你看到按照这个颜色大小方向全部给它吸在这个柱子上做个装饰还有这个下沉的空间,然后他们把这个小球放进去以后,也是谁的小球滚的快,因为这个凹槽里面不会弹出去。所以捡起来很方便。

这是我们托班的教室因为托班的孩子他对于空间收纳都相对来说还比较有挑战,所以老师就直接把第一节的材料放在这个凹槽的边上。坐在这个洞里面玩。我们中班的孩子就把积木自己拿到这个凹槽里面去玩,所以这些变化的空间都是孩子探索的机会。我们的天井天窗孩子在上面够个昆虫,然后还有的就是放风筝,把它放到个天窗里面去。所以这些是变化的空间,然后这些空间也没有什么是孩子自己定义的,没有说什么东西必须在哪里玩。所以积木它可以拿到教室里面,在教室有一大片空地上打,也可以在教室外面打,都是由孩子掌控。因为这是我们讲到的环境创设,环境的开放性没有预设,是给孩子留足了改造的空间。

这里讲一下材料是低结构、可移动、可组合的,这里我放了一些都是一些低结构的材料,然后大家可以自己去思考。低结构的意思就是孩子拿到以后不知道怎么玩。你看不出它的固定的玩法,看上去不像一个玩具,它的结构非常的低,但是它可以随我怎么搬动。想怎么玩就怎么玩,随我组合想把几个放在一起都可以。然后我们在投放的时候要求数量充足、种类多样,就一定要多,因为地结构材料如果只有一个的话是没办法玩的。但是它多了就不一样了。

我们看积木,有的孩子在这个地面上拼字,这个车然后有的孩子搭房子,有的孩子在探究它的平衡。对吧?他也是在搭,但是这个不是实用功能的房子,完全是装饰性的,主要是为了好看,为了结构很牛很厉害。然后它就有形式上、造型上的美感和它的力学上的美感。

小的积木我没有个几百块,它造不出这种特别长的积木,它不需要很多种形状,但是我就需要多。形状不一样反而不好倒,我就需要他很多。我们刚才也说到了,其实这样的女孩子她身体活动量也是很大的,她一早上光摆这几百块积木倒了再摆一次。她一早上就大汗淋漓了。

我们还有低结构的材料的一个优势,就是它可以随意组合,我想要把它搭出空间结构我就搭。不想搭出空间结构,我还可以想象替代,我把它替代成杯子、碗、椅子还有蛋糕。我把它替代成电视机、沙发都可以,我想让它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区域这个材料的数量和种类,梯子大家看比较多的是梯子,就是搭成这种高高低低的这种闯关。但实际上还是我们就在这上面,他们要滚球,所以轨道要特别的长。

如果梯子的数量比较少的话,孩子是没有办法探究这长的通道的,他的探究的能力就因为材料的数量限制被限制住了。不是说他不可以没有能力去做这样大的探究活动,是因为没东西了,没材料了,所以我也就不玩了。所以材料比较多。比如说木板,可能有的老师说3块、5块够了,但是你投放他的能力提升上来以后。他可以驾驭的材料数就多。比如说垫子,孩子拿这个垫子,你要允许的话,他可以当船,当这个木筏到河里面,我们说他感受到了浮力和平衡。跟我们拿一个小纸船在河上,在水盆里面测试是完全不一样的。三个人怎么站在上面让这个船不翻?还有我们的电子小班也需要很多,但不只是起保护的作用,它还可以自己把它当作这个挑战的闯关的轨道。当然当孩子跟其他材料组合在一起的时候,他还可以把这些垫子玩出其他的花样,跷跷板、跳水台。什么飞碟、飞船等等,在这个上面滑来滑去的。刚才我们也看到了,在楼梯上这个垫子滑下来了等等。

另外要跟大家说的是低结构材料的优势,就是它不限制你投放的场地,你放在哪都可以。你放在沙石里也可以,山坡上也可以,操场上也可以,平地上也可以,这个草坪上也可以。都可以,没有说什么材料一定要放在哪个场地上才能玩,就能发挥它的价值。没有,这也是低结构材料的一个作用。

作为园长我比较开心的就是我只要采购特定种类的东西,就可以把幼儿园各个区域给它放满。我觉得管理起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方便。比如说我们沙池里面这些鱼板,孩子把它放平了以后也可以在这上面跳。跟我们是不是在这个塑胶场地上,孩子,我们看到的这个想要的体育活动是有类似的地方。

我们讲一下室内材料思路是一样的,低结构、可移动、可组合。把探究的机会留给孩子材料就是多,这个种类多,数量多,结构就是低结构低的意思就是你拿一个东西出来,你也不知道怎么玩。每一个孩子他的玩法想法都是可以不一样,这个就是我们选材料的一个原则。有的时候我会删除掉一些具象化的东西,比如说乐器,我尝试过上个学期把这些乐器,比如说把它的杆子拔掉。然后把这个乐器就是长得跟原来的这个传统的乐器不一样。然后就会把这个乐器,比如说这种捏的这个叫什么响板,把它拆了,就是不把它绑成一个乐器的样子。然后就变成低结构的,就孩子可以把它当乐器,也可以不把它当乐器,他当然还是可以想。然后或者再想一些低结构的材料,它是能发声的,但是它不是一种乐器,然后孩子自己可以把它改编成创造成一种乐器。如果他需要的话,这些是一些理解过材料的思路。我们看孩子的玩法就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比如说把这些螺母就当枪,也有的孩子就是把一颗一颗的这个螺母当作糖。当作娃娃,家里的东西都有。在这里要跟大家提一下的就是绘本其实在教室里面如果要自主阅读的话,我的思路也是一样的。就是绘本的种类要多。然后我们对于绘本的预设和预期要低,就是让它变成一种低结构的材料,而不是说一个绘本就是要达到一个语言活动的目标。达到一个特定的任务或者是流程,而是说这本书是用来看的。

小班孩子看可能是看图,中班孩子看可能是看一些细节,上大班孩子看可能他就是看文字、看情节都有。小班孩子看的时候是创编,大班的孩子看看可能理解他的意思。这个书籍对于所有年龄段的孩子来讲,他都有他自己的价值,所以在投放书籍的时候不追求。就是一定要跟我们的活动目标相匹配。它是没有一个已经预设好的目标,更多是投了看孩子喜不喜欢,如果他在看,我就留下来。如果不看我就把它替换走,所以这是跟低结构材料一样,书也是让孩子随处可拿,随处可看。好基础的材料有了以后,我们跟户外的材料一样,想怎玩就怎玩啊。孩子是自己去探究的,所以没有什么材料是一定要怎么组合,比如说放大镜,你看跟小班的孩子玩呢?它这个放大镜不是用来科学探究,它发现它的结构上的特征,它正好把几个螺旋齿轮给卡进去。它就能制造一个有支架一个机器。然后我们看墙上的一些磁钉,大家昨天肯定也看到了,这孩子根本不把磁钉当作一种,就是吸这个记录纸的工具。他把当玩具,跟我们这个磁吸的魔方吸在一起以后再打好这些魔方。它也不是用来把它搭成一个立方体,视为它的目标,它的目标是把它搭成各种各样它想要的东西。所以这是我们的两种玩具、两种结构材料就发挥了它最大的价值跟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力。我们再看当孩子有了结构材料以后,他的科学探究其实也会更深入、更丰富。


 

拿了手电筒,这是我们大的3月份的时候。我们看到。一两分钟的时间,他已经完成了,我们平时如果我们教学活动当中的话,他已经尝试了三四种了。第一个一块对起来,两块和一个手电筒对起来,然后他现在摆了横向的四块。好,然后两个小朋友手电筒上一下是吧?他已经变换到了第二种了。好,好,然后交换这些,这个彩色块的数量现在是5个了,对吧?五个手电筒,然后频繁闪动,看个柜门上的个颜色的变化。

他说让我这个小朋友拿一个垫板,拿一个白色的大垫板。然后这个女孩子说你不要在这吃了,你去山洞里面吧,山洞里面就是我们刚才个楼梯下面的个黑洞里面。她觉得这样的现象会更明显。

想去拿个白色的大冰块。反正你说什么我都不知道。调试手电筒,然后你看女孩子给她拿了多的亚克力块,这就是材料数量要多,结构要低。然后在环境当中我们有很多这个彩色的透明的东西,有塑料的,有亚克力块的,然后还有刚才个磁吸的个东西。其实也是彩色的,如果他想要用的话,其实也是可以用的。好,现在孩子在这排第三排。孩子他刚才这个地方不够大,他现在就是到这个坑里面。你看个女孩子在干什么?她在贴着个墙往上抬。他们俩的想法是不一样的,男孩子还是继续刚才自己的这个尝试,只是它的块数颜色的变化变多了。女孩子是沿着墙把它垒上去,你说的是哪里出来的?好,然后他现在又垒第二层了,在这个第一层的上面又铺一层。

它的现象不明显,以后它能做的方法就是把这个污浊的东西改成白纸,然后能让它的颜色看得更清晰。

我们就不把它完全看完了,告诉大家的意思就是低结构材料,第一,当你投放的数量多。孩子才有可能去尝试这多种,或者去验证这多种它的假设。第二个刚才看到的结构材料随它怎么用,还有的是白纸垫板、托盘,然后以及各个场地上都被它用起来去验证和其实就是控制变量。对吧?控制这里面影响它结果的因素,然后来尝试是不是会看到现象的改变,所以在我们的室内。如果我们投放大量的材料,比如说我刚才说了相关的材料,彩色的纸胶带,它一样可以看颜色的变化。它会想纸胶带会跟这个亚克力块效果不一样吗?我贴上去看一看,允许它使用和操作,当然这个允许也包括允许他们看上去不相关的一些行为。他可能中间有一天是没有拿这个手电筒去尝试的,但是他过了一天他又换了放大镜,手电筒架起来去尝试。然后又把这个改了,就是脱开了间距。所以我们老师还要长时间去观察,来观察孩子对这些材料的探究。

所以说到这里还是回到这个材料上,低结构、可移动、可组合,数量要多,种类要多样。种类多样就是如果你投放这些彩色的东西,你可以不同材质的、不同颜色的,在刚才我们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刚才讲的环境上和材料上提供的这个机会,我们讲了游戏以后,说除了游戏以外,还有一个就是把游戏的精神放到生活里。我们在这里也跟大家分享一下生活的环境和生活的材料。目的就是一样是开放的,孩子可以自主地去感知,有很多的材料和机会,他们可以在三年的过程当中逐步去发现其中的关系。比如说他养护植物,既有他自己带来的养的,也有在幼儿园里捡的,可能是挖了一些苔藓。捡了几棵草,弄了几片叶子,也可能是把这个野草的花给捡过来,也有他们自己养的。有他们自己带来的这些小鱼,也有幼儿园抓的这些小动物等等,这些都是开放的,我们给老师要做的是给他提供大量的机会。让他去养护、观察。

在观察的时候我们也去思考,让孩子要有可以观察和参照的信息,要有相关的工具,所以就有随处可见的这些测量的工具。然后有这些日期、天气等等的信息。除了动植物,天气是跟孩子息息相关的,其实还有一块特别宝贵的学习资源,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幼小衔接当中其实有很大的一块。就是孩子能不能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如果可以很熟练自己收拾书包,穿衣服,带好自己的东西,管理好自己的一日生活的时间日程表。其实上小学减轻了很多的压力。

我们从小班开始就让孩子自己做,比如说些夹小的坚果、杨梅、花生,然后比如说自己去擦桌子。在这里我们讲到了环境和材料的提供。这些毛巾就是我们老师愿不愿意让孩子自己做好这件事情的一个环境创设,你给他提供的有这个擦自己擦桌子的毛巾。有没有自己可以扫地的扫把,然后有没有适合孩子使用的夹子、镊子,有没有放在他的桌子上的每人一个的小餐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老师要申请的,其中包括这些衣架、鞋架,还有他的拖鞋等等,有的可能幼儿园是没有提供这些环境。孩子也就很难去完成,很好去管理自己的生活。这里我们也看孩子分这个点心,拿这些东西给同伴分这些碗,都是孩子们自己做的,我想这些是他们上小学的一个基础。就是他的生活完全可以自己来管理和操作。

在这里面其实还有很多所谓的知识的学习,包括分这个典型一个组如果有7个人,每个人分两块饼干的话。分多少?这个就是我们小学昨天也讲过的,如果幼小衔接的话,这个720以内的加减法,包括乘法的基础可能都渗透在这里面。所以他在数,他在想他们组有几个人,然后再数。当他在这里数好了以后,他回到自己的组里,又要开始每个人一个小餐盘,然后他的数到底够不够?这两个是他的,这两个是他的。

我们昨天说了数数是一种感觉,对吧?这个孩子还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就是说他看到我们成人看到三个一排的时候,其实你就已经知道了。上面是9个、12个就有这种感觉。但对这个孩子来讲他是不行的,他不知道一个总数和量的概念,他是这两个,你的这两个,我的这两个。他的,他还在慢慢根据人和画面来匹配这个数量,所以孩子这是他的学习机会。他大量操作以后才会有感觉。

我们再看之前杨老师也在,他们在数这个哈密瓜,因为一日生活当中每天吃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有的时候颗粒大,有的时候颗粒小,有的时候好数一个是一个,有的时候大小一样,不好数。为什么会觉得不公平?你拿三个,我也拿三个,你的大,我的小,到底拿哪三个?他就产生了疑问和问题了。所以这也是孩子在生活当中学习的一个不确定性,他不是一个只是数学答案一样的这个算式。还涉及到公平、规则等等的概念,与分这些相关的,我们还有支持性的环境。比如说我这里给大家呈现了一些图片,这个不是标准答案,只是我们的一些尝试。

孩子既然在生活当中学习,他需要知道这些信息,哪些信息是我可以暴露给他,让他自主去观察和学习?比如说拿三块哈密瓜,我们小班呈现的就是一个图片。什么3块?反正就长这样啊?这是他的数学的感觉,如果是拿5颗我们的这个坚果,我就给他呈现图片,他会自己看5个一组就长这个样子。也有一些其他信息的辅助,比如说数字,还有这个点,我们说一一对应的时候,就是数字跟点这样去对应。我们到了大班以后就有不同的呈现,大班上和大班下,大班上它是有这个数字的。然后到了大班下以后,有的班级就全部都是汉字了,有的孩子是识字的,有的孩子不识字。不识字怎么识字呢?大家用的过程当中自己摸索感受,对吧?他看到个碧根果他是认识的,他看到车厘子也是认识的,然后我就看电视机上,反正就是这两样东西。然后最后都是三颗。我就慢慢知道电视机上的这个东西是车厘子和碧根果,反正就是二选一,然后他会知道。

在这样的慢慢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我们孩子刚才说游戏最大的特征是喜悦。没有外部的标准压力和挫败感,在这种喜悦驱动下,通过反复尝试和练习逐步达成。所以对于我们小班开始,我们就珍惜生活当中的机会,比如说日期,比如说年历、月历,从小班开始就投放了。但是小班开始的信息相对简单,然后另外没有多冗余的信息,所以从最右边开始,老师是一个确定的。今天是几月几号,这是一个确定的,就告诉你今天是几月几号。你不认识日历,没关系,这个是你可以参照的。但是如果你认识的话,或者你感兴趣的话,在电视机的屏幕上,在幼儿园的这个电子时钟上到处都有可以相互联系和佐证的信息。你可以通过电视机上的观察,发现老师提供的这个信息到底对不对。我也可以通过电视机上的信息去看昨天和今天的关系,我也可以自己在这个台面上去找,也有的小朋友会去看这个电子时钟上显示是几月几号。

所以幼儿园里有很多这样的跟日期和星期相关的信息,孩子是通过不同的工具来逐步根据自己的水平去认识这些信息的。三年的时间可以逐步去达成,这样孩子能够适应自己的节奏。然后适应自己的能力,然后跟自己的观察和好奇匹配起来。这是生活当中环境的一些例子,还有材料,剩下我们来说一下这个时间,之所以把时间放在这一块讲。是因为游戏和生活的时间它的逻辑是一样的。就是第一总时间要充足,所以我们的上午和下午肯定是有超过一小时以上的游戏时间的,一般是在一小时20分钟到一个半小时。就是因为前后还要收纳什么的,所以户外游戏的时间我们基本上8:50就出去了,然后到10点左右开始收,然后就是生活上的时间是一个时间段也是要充足的,所以这里我写的是自我服务与点心。

10点到十点半,自我服务就是从游戏收纳开始,他要换衣服、要洗手、要喝水,然后要去吃点心。一直到游戏的记录,有的孩子可能到11点钟这个点心才吃完。所以也是生活的和记录的时间是混在一起的,有长达一个小时的时间,孩子可以自己调节。在下午的话其实也是一样的,就是我们餐后以后就是孩子可以自己安排,既可以看书,也可以游戏。然后如果吃慢的孩子也可以多吃一会,午休起来以后两点半。

其实一直到4点钟这个的时间就是点心、游戏这两件事情。天气不好的时候可能会安排室内的阅读或者是其他的活动,因为我们也需要上一些安全课等等。可能这些就安排在天气不好的时候,然后天气好的时候都是到户外去活动和游戏。这是我们的一日生活的时间安排,在游戏的基本活动的幼儿园课程,我们到这里就梳理一下。我们老师为孩子创设的条件,游戏室内外的游戏的环境材料,生活就是室内外的这个生活的材料。阅读的书籍等等,这个是他们的环境材料。下面我们讲一下除了游戏以外,大家很关注的这个一对一倾听和集体的对话。在这里我们把它作为课程当中孩子学习方式的另一个通道,就是他的反思,孩子在游戏当中其实有大量的反思是通过操作来反思的。但是我们都知道人的反思除了有行动的,其实它也有绘画的、语言的这种符号表示上。所以我们在游戏基础之上,然后给了孩子反思的机会,就让他们能够把自己的问题思考,把经验观察等等能够表征表达出来。

所以在我们的一日生活当中,就有基本上除了游戏以外,除了生活的这个实际操作以外,两种板子。一类是记录,就是孩子自己画自己记,一类就是说说又分为不同的形式。一个是一对一说,我跟老师说,我跟同伴说,还有就是集体获小组第说,这个在我们评估指南上就叫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然后展开讨论,对吧?我们就是互动的,成集体的对话。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讲座(2)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