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班路口多了个交警模型,以提醒大家过路口减速。小二远远看见了,妈妈,有警察,又近一点,他怎么不动呢?他不是人,他不会动。
我想这个交警模型刚开始可能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等到熟悉了以后,渐渐就会忽视这个提醒。
这像不像小朋友喂小兔子,刚开始说不能伸手触摸兔子,还画了提醒图,但随着孩子们和小兔子接触的越来越多,他们已经对这种提醒视而不见,反而要挑战一下,尝试着摸兔子。
后来我们就把禁止的提示拿掉了,老师们和孩子们坐下来讨论如何与小兔子互动,把禁止给小兔子喂什么,讨论可以给小兔子喂什么,把不能喂脏水,讨论为可以喂什么样的水……
随着问题越来越开放,孩子们与小兔子的互动也越来越自然,越来越遵守约定的内容。
我想,这个假交警模型,要想真正起到作用,还得动起来,能够真正发挥作用。而这种静态警示只管一时,再往后就不起作用,成为一种形式了。
因为真正的秩序不是静态的符号,而是动态生长的共识。
此图拍摄角度可以呈现出两条鱼,这是儿子一年前提出的问题。
这是因为光的折射原因,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使得我们从水面上方看鱼时,鱼身上反射的光线经过折射后进入眼睛,同一个鱼的光线会以不同路径进入眼睛,大脑接收到这些光线信息后,就会产生看到两条鱼的视觉效果 。
到底是眼睛骗人还是大脑骗人?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