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几乎不戴首饰,就像除了重大活动外不化妆一样。原因无他,就是单纯不喜欢。戴上首饰会觉得浑身不得劲,化了妆就感觉脸上无法呼吸。不过偶尔戴点首饰、涂个口红,总会被孩子们发现,被发现后,就有故事发生。
今天,小二发现了我的手链,他很喜欢这只小老虎。他说:妈妈,我玩一分钟就给你哈。然后,他边摸着小珠子边看着小老虎突然说道:它两边都有胡子,它是男生。
我接着问他:为什么有胡子的就是男生?小二指着爸爸说:你看,爸爸有胡子就是男生。
我又问他:你是男生还是女生?小二赶紧回答道:我也是男生啊。我又接着说:可你没有胡子啊?
他愣了一下,接着说道:没胡子也是男生,哥哥是,爸爸是,我也是,我们都是男生。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小二在认知发展中的类比推理与泛化特点。
从认知发展角度看,小二处于前运算阶段(2 – 7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这个阶段的孩子会依据事物表面特征进行思考。当他看到老虎胡子与爸爸胡子相似,就将对爸爸性别的认知迁移到饰品老虎身上,这是典型的类比推理,虽逻辑不严密,但符合该阶段认知水平(小二现在3岁7个月)。
从概念形成角度讲,小二在构建“男生”概念时,胡子成为突出特征。因生活中爸爸作为男性代表有胡子,当看到饰品老虎胡子,就把饰品老虎纳入已有“男生”概念范畴,这是概念泛化的表现。
接着我看着小二问道,妈妈给你找两本书看吧,他每天晚上睡前都会看会儿绘本,他痛快地答应了。
我给他找了儿童性教育专家胡萍指导推荐的两本绘本《小鸡鸡的故事》。这本绘本在以前文章有推荐《我是从肚脐眼生出来的么?我也有奶,只是很小很小,小女孩怎么没有小鸡鸡呢?》和《乳房的故事》。
这两本绘本是我婆婆眼中的禁书,虽然放到书架上,但小二几乎没有翻阅过。这两个月他几乎每天都会看绘本,但经常翻阅的一本是《女巫温妮》。
另外一本是《小猫头鹰》,每一次他都会有不一样发现。
小二拿到绘本后,马上翻起来,翻到小男孩洗澡的时候,他说和他们长的一样,都有小鸡鸡,翻到女孩的时候,说不一样。
接着,他又发现他们上厕所尿尿不一样,男生是站着的,女生是坐着的;他又发现了小狗尿尿也不一样。
我问:哪个是男生小狗,哪个是女生小狗,他一一答出。
后面再翻,他有点看不懂了,就翻另外一本《乳房的故事》,他很快又联系到生活中,他讲妈妈的奶是大的,爸爸的是小奶,这也不一样。
长大了就不能吃奶了,但能摸衣服。
他看到这里,抬头说道:你说不能摸,你看她都摸了。
他总会把在绘本里看到的学以致用,比如他经常放屁,老大会说他,但他总是淡定的讲:都得放屁,要不然,肚子就会变成大球了,会爆炸,这是他看《呀!屁股》发现的;再比如每次我出门的时候,他会讲妈妈一定会回来的,你肯定要回我们家,这是他看《小猫头鹰》得出的经验……
小二对我身上变化的发现,让我想到其实生活也需要一点调剂品,一直白开水般平淡,难免会觉得寡淡无味。偶尔尝试一下新鲜事物,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