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踏上奔赴幼儿园的路途,抬头望去,一轮圆润且略显苍白的月亮悬于天际。
我背着太阳的光辉,迎着那轮月亮前行,这独特的画面,为新一天的工作添了一抹别样浪漫,也让我怀揣着期待,来到幼儿园。
在教代会上,老师们提出关于教学的宝贵提案。其中一条提议——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带新老师,吸引了我的注意。初入职场的新教师,面对复杂的教学工作,常常陷入迷茫,这是新理念与传统教学的冲突,也是学校教育与现儿园的脱轨。我猜,这提案或许就源自一位渴望成长的新教师,或是经验尚浅却满怀热忱的教育者,它饱含着对自我提升的渴望。
回顾我们幼儿园的发展历程,自开园以来,尚未建立如青蓝计划或深蓝计划这类成熟的教师培养机制。在班级教师分配上,虽秉持综合能力、强弱结合的原则,但在教师专业成长的系统性培养上,存在不足。这一提案,为我们提供了改进方向。
在自主游戏推行的这五年(2020-2025),宛如一场马拉松。起初,我们戴着口罩前行,艰难探索;随后迎来调整,稳步推进;2023年摘下口罩后,大家全力狂奔,把魂都跑掉了。而到了2024年,脚步慢了下来。这一慢,给了我们审视自我的契机,让我们对自主游戏中的表征、倾听和记录有了全新认知。
起初,为确保自主游戏的规范性与系统性,我们对表征、倾听和记录采用硬性要求。制定详尽规则,要求孩子按特定方式表征,教师依固定模式倾听、记录。然而,事与愿违。孩子们在条条框框的束缚下,失去了原本天马行空的创意;教师们也在机械执行中,错过孩子们许多真实且珍贵的瞬间。
随着对自主游戏理解的加深,我们意识到,尊重教师意愿、给予他们自主发挥空间,或许才是更好的方式。毕竟,教师最了解自己班级孩子们的。对于活泼健谈的孩子,教师可以多倾听他们讲述游戏故事,并用文字详细记录;对于喜爱绘画的孩子,则鼓励他们用色彩描绘游戏场景,再耐心倾听解读。在记录方式上,也不再局限于单一文字,照片、视频等多元化形式,都能生动捕捉孩子们的精彩瞬间。
从硬性要求到尊重教师意愿,这一转变,体现的是我们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察。教育,绝非简单的模式传递,而是充满温度与智慧的互动。
忙碌的一天结束,下午下班回家路上,一群大雁吸引了我的目光。它们排成整齐队列,振翅向北飞去(我还听见了它们的叫声)。望着它们远去的身影,我深知,追逐大雁并非易事,需要持续的努力与坚定的信念。这正如我们在教育路上的探索,每一步前行都充满挑战,需要不懈的付出。
回到家中,吃完晚饭正在编辑公众号文章,这时微信公众号推送来我的2024创作回顾,让我满心感动。过去一年,我竟输出30万字内容,阅读量150多万,分享次数超10万次。
更让我惊喜的是,粉丝城市分布中,发达城市占比颇高,而我们不过是一所农村幼儿园。这意味着,即便身处乡村,只要用心创作、真诚分享,我们的教育理念与故事,也能跨越地域,引发广泛共鸣。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