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活动中进行的,我们要珍视游戏的价值,最大程度的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让幼儿获得更多直接经验。
在幼儿园各类游戏中,建构游戏因其操作性强、能够再现生活场景、易发挥创造想象而深受幼儿的喜欢。在孩子们的世界里,生活中的每一样东西都可以成为搭建的材料。不同的物品,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都能让孩子发挥无限的想象力,这些材料到底能搭建成什么样的作品呢?
又到了进行户外游戏的时间了,孩子们商量着今天要搭建什么。“我想搭建小花园”、“我想搭一个小房子”、“我想搭探险区的滑梯”……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方舟说:“我们搭医院吧!上周我生病了,我妈妈带我去医院看病,医生给我打针就好了,所以我想搭一个医院。”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好!”。于是,医院的搭建就开始了。
方舟:“我们需要用积木围起来,医院里有大门还有墙。”
洪瑞:“我用圆柱形积木还有长方形积木先搭墙。”
一晨:“我也要加入你们,我负责拿积木材料递给你们。”
墙搭到一半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圆柱形积木和长方形积木不够了,于是方舟和舒馨改变了搭建方式,加入了方块积木,但是我观察到加入了方块积木以后,本来是要高一点的墙,变成了固定在地面上的墙,而且一开始方舟和洪瑞搭建的墙很长,现在的墙却是短的,虽然和一开始搭建的不一样,但是最后还是呈现出一个小医院的样子。
方舟:“医院里面有电脑,还有医生在帮病人看病。”
钰皓:“刘方舟你快来,我用圆柱形还有长方形积木搭了一个电脑,你看行吗?”
方舟:“医院的电脑是正方形的,你这个是长方形的电脑。”
铭泽:“我搭了一个药房,你们可以来买药。”
安阳:“我感冒了,我要买一盒感冒药,张铭泽你帮我拿一盒吧。”
铭泽:“给你一盒感冒药。”
教师反思:
因去医院看病引出孩子们要搭建医院,搭建中材料不够,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解决,搭建出一个小医院。虽然小,但是医院有电脑还有药房,孩子们开始交流在医院里医生用电脑开药,去药房拿药,发挥了孩子们的社会经验以及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建造能力,掌握了一定的搭建技巧,会使用辅助材料,事先能进行一定的设想和规划,并能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一件较为复杂的工程。
这一次的搭建,孩子们把搭建的范围扩大了,不再像刚开始那样小范围的搭建,更多的孩子都加入到搭建中来,并在游戏中有了简单的互动。但是依然是这几个孩子融入在游戏中,其他孩子并没有完全参与进来,以至于出现医生和病人都很少的情况。
通通:“昊鑫,你快帮苗彤看看,她有点不舒服。”
昊鑫:“我来听一听,苗彤你的心跳有点快,你需要放松一下。”
彤彤:“好的,那我需要吃药吗?”
昊鑫:“不需要吃药,你休息一会就好了。”
彤彤:“谢谢昊鑫。”
芮芮:“昊鑫,我最近总是咳嗽,你帮我看一看,我想快点好起来,咳嗽的身体总是不舒服。”
昊鑫:“张芮,你需要做雾化,雾化完你身体里的痰没有就好了。”
芮芮:“谢谢昊鑫。”
教师反思:医院还没有完全建好,孩子们把医院的墙搭起来了,昊鑫和彤彤还有芮芮三个小朋友,他们在搭建的医院里已经开始模仿起医生和病人,进行了角色扮演。孩子们的视角展现大人们去医院的场景,既有模仿也有突破,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也懂得了如何关心照顾别人的情感,回来后我们进行游戏后的交流。
老师:“舒馨,你搭的这是什么?”
舒馨:“我搭的是一个床,这是病人休息的床。”
老师:“我观察到你的床塌了是怎么回事?”
舒馨:“老师,我刚搭好的病床就塌了,塌下来的木板碰到了我,我搭的床不结实。”
老师:“你想好怎么解决了吗?”
舒馨:“我想不能搭那么高了,所以我要搭的低一些,这样床就稳固了。”
铭泽:“老师,这是我搭的医院的电脑,我是张医生,我需要用电脑给病人挂号治病。”
老师:“你想怎么帮助病人呢?”
铭泽:“孙梦煜生病了,我检查了她的嗓子有点发炎,我用电脑给她开药了。”
老师:“你的电脑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铭泽:“我觉得电脑还需要安上无线网。”
洪瑞:“还可以帮助病人输入姓名。”
珂依:“还可以帮助病人在电脑上交钱看病。”
交流分享后,我们再次进行搭建和调整,经过整改,医院终于建好了。
孩子们根据个人社会经验搭建出来医院,并在搭建中进行了角色扮演、分工明确,有医生、护士还有病人,积极融入在医院游戏中,医院搭建完成,孩子们开始互动交流,在观察中发现了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发生的有趣事情。
医院搭建好了,突然刘柯依大喊一声:“不好了,张芮被一辆车给撞倒了,我们需要去救她。”听到急促的呼救声,医院里面的孩子们都很着急,盛钰皓说:“我和刘柯依(护士)、刘方舟(大夫)一起去救她。”说着他们三个人就上了救护车,到了目的地把张芮抬到了救护车上,然后很快就到了医院。他们把张芮带到急诊室,马一晨是急诊室的大夫,他赶紧给张芮检查身体,通过全身检查,发现张芮身上只有一点伤口,于是给她开了药,刘柯依帮助她去拿药,张铭泽是负责拿药的大夫,他开了药以后交给刘柯依,然后刘柯依和宋舒馨把张芮转到普通病房,给张芮吃了药,张芮躺在病床上休息。每个孩子都在医院的岗位上忙碌着自己的工作,看到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突然明白了自主游戏的意义。
游戏结束后,我们进行了游戏表征。
户外积木建构游戏“医院建成记!”这样一个简单的积木搭建,让孩子们一步步探索,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提升建构技能,实现深度学习。
第一阶段搭建的小医院,是因为材料不够出现的问题,紧接着孩子们转变建构结构,搭建了一个小医院,小医院搭建完成。第二阶段孩子们又继续搭建,这个时候医院里面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区域,医生给病人看病的房间。第三阶段医院搭建好了,医院里面有急诊室、就诊室、药房……游戏在发展,建构结构也在逐步完善,孩子们一步步探索并加深医院的建构结构。
2.促进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整个建构过程中幼儿积极规划建构,与同伴共同合作交流,当积木不够时,他们没有争执和冲突,反而能及时调整状态,寻找方法继续搭建。在建构过程中,幼儿积极与同伴互动,社会交往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通过搭建医院,让孩子们更全面地了解了医生的工作和本领。孩子们在角色扮演游戏中体验到了医生的辛苦和付出,也学会了如何关爱他人。同时,通过健康知识的学习,孩子们提高了自我保健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放手养成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品质。
整个游戏过程坚持“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教师一直在面对真实的幼儿,没有以成人的视角去告诉孩子们医院应该怎么搭建,给予他们极大空间和思维自由,以无限信任的姿态给予等待。幼儿真正把自己的认知经验转化为建构思维,在试误中找到解决问题方法。遇到困难需要解决问题时,教师适时进行游戏后分享与交流,给予充分的支持和鼓励,不断调整再建医院,培养了幼儿坚持做事情的品质。
4.下一步支持策略。
一是持续深入医院建构的探索,更好地引导幼儿从认识医院的外部特征到研究内部细节的持续建构,更有利于深化大班幼儿在建构活动中深度学习与发展。二是支持幼儿进行医院角色扮演游戏。引导他们不仅停留在医院建构结构的表面,更要沿着医院这条道路,持续发现医生救死扶伤的伟大事迹,深挖和扮演更多角色,引发更加深入的角色扮演游戏。
教师反思不足的是,在医院搭建成功时,没有很好的记录孩子们在医院的各个岗位发生的事情,这个时候出现问题了吗?并且问题解决了吗?也没有很好的观察记录下来。
当孩子们对医院感兴趣并开始搭建时,我们尊重幼儿的想法,给他们自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在游戏过程中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孩子们自行探索,进行由简到繁的材料设计和组合。搭建过程中,幼儿能够积极思考、讨论并专注搭建自己心目中的医院,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在游戏中得到提升。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以想象为中心,创造性地搭建各种作品,并在搭建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游戏和互动中学习经验与技能,获得自身能力的提升。“建”有乐趣,“构”有深度,我们的游戏故事还在继续,相信医院“建成”记会成为孩子们自信成长的内驱力,助力他们一路前行!英国著名的儿童教育研究专家Tina Bruce教授曾说过:“孩子参与到建构游戏的每一分钟,都意味着孩子更进一步地接近工程学。”让我们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丰富、点缀我们的建构游戏,相信他们一定会给我们展现出不一样的精彩。
自主游戏探索任重道远,我将会不断学习,用更好的专业知识去记录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生的故事。
本案例由关司幼儿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