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对于山东的卷,从小就深有体会,好像一生下来,就注定的道路似的,上学—考学—考公或考编,这就是唯一的出路,除了这条路,好像这学就白上了。
今天一热搜看到南方义乌的小孩放假后,在家帮忙打包、贴单,再看看山东的小孩,基本上都在上辅导班。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南北之间的教育观念差异性是较大的。南方家长注重孩子的亲身体验,实际操作;而北方家长对知识改变命运深信不疑。
我们不能评判孰是孰非,只能谈谈目前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
南方相对来讲比较富裕,在古代就有徽商、浙商、粤商,而北方仅有晋商,南方商人比较多,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基本上不会出现毕业即失业,相反的毕业就回家继承家业了,所以在培养孩子方面注重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孩子们也敢闯敢干,思维比较开放。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安吉能够有自己的安吉游戏课程,因为南方的家长希望孩子自己去探索,从而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冒险精神。
相比之下,我们北方家长更加看重知识的学习,甚至那么培养个书呆子也可以,只要名校毕业能有个稳定的工作。所以家长从幼儿园就开始卷,不停得提前学习,因为家长深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让孩子考上大学是北方家长共同的目标。
因为在山东大部分孩子是没有家业可继承的,像农民的孩子,是要让孩子回家继承这几亩地吗?还是那间宅基地,所以农民更不希望孩子再过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那么公务员事业单位家庭的孩子也没有可以继承的铁饭碗,所以,北方的家长卷知识,是可以理解的。哪怕是企业家的孩子,他们根深蒂固的思想,还是要让孩子读完名校之后再来继承家业。
所以,义乌的孩子在打包、贴单,也是经济基础决定的,我们没有包可打,也没有单可贴,唯有读书这条路,却是最公平最好走的一条路。但我们不要忘记了,学习这条路不能全部寄托于学校和辅导班,家庭教育也同样重要。
综上所述,虽然南北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差异,但从培养路径来讲,都是根据地区差异、家庭情况、经济实力等,选择的对孩子最有利的方式。
最后,愿我们的孩子都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