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华爱华——看见孩子即看见未来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基础教育界正聚焦学校应如何创新变革,以应对快速到来且日益不确定的未来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让人引以为豪的是,在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ic Forum )发布的《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的报告中,中国唯一入选的教育模式就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园教育模式,而这也是报告中唯一入选的学前教育模式。

可见,基于游戏的幼儿园教育具有面向未来的意义已成为共识。正是因为游戏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才决定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学的生成性,从而激发人的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这些品质正具有对不确定的未来的最大适应性。在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无时无处不在自然地发生着。因此,学会在游戏中发现幼儿的学习、在游戏中理解幼儿的发展,也成为成就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凡是真正做到放手游戏的幼儿园,师幼共同成长的事实有目共睹:首先是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直接可见,且发展水平令人震撼,甚至大大突破教师预设的天花板;其次是游戏带给教师前所未有的专业自信和职业幸福,让教师从心底相信儿童、敬佩儿童,确立起理解儿童、支持儿童的专业形象。但我想指出的是,游戏促进幼儿发展是必然的,然则教师是否随之发展并不绝对

教师对待游戏的态度决定其发展成就。如果教师认定幼儿的游戏只是低水平的瞎玩,或者认为幼儿在游戏中是不会自然发生学习的,那么就会居高临下地对待游戏。在这样的视角下,幼儿常常是这也不行、那也不会。因此教师总是迫切地想对幼儿的游戏行为指手画脚,但给出的所谓支架往往是为幼儿的发展潜能设限,自己也无法从幼儿的游戏中得到专业突破。

如果教师认定幼儿在游戏中有学习的内生力,认定即使教师不在面前,幼儿也会在游戏中自然习得经验、获得发展,那么他们就能俯下身来向游戏中的幼儿学习,去欣赏和研究幼儿的游戏行为。这样的教师不会急于介入幼儿游戏,而是通过对游戏的观察和倾听,反思自己的行为。他们眼睛里看到的往往都是幼儿在既能也会的基础上的发展可能性,思考的往往是怎样的支架才能支持幼儿主动学习。这样的教师将会伴随幼儿的游戏不断成长。

我很欣喜地看到《看见孩子》正在构建这样俯身向幼儿学习的平台。在这里,研究者和实践者作为一个共同体,一起研讨儿童的学习与发展,交流教师的反思与实践,呈现受益于游戏的师幼共同成长,共同探索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态。

读了华爱华教授给《看见孩子》写的序,让我想起了徐泽民老师的《做温暖的陪伴者》一书中,讲的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其中一位领导的比喻:他认为幼儿教育要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农民怎样对待庄稼,决定了庄稼的命运。农民全力以赴的是铺足底肥、浇足水、精耕细作,把土地整得松软舒适。农民日夜思考的是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才能满足庄稼的需要。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农民来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人。农民知道,只有关爱是不行的,还要懂庄稼,才会有好的收成。关键在于,一个好农民一定知道种庄稼要讲究时间和规律,违背种植规律,就不会有好的收成。这个比喻从本质上揭示了幼儿教育要遵守和尊重幼儿发展的规律,关注个别差异,支持每一位幼儿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发展。

那么,在当下。我们正走在看见孩子的路上,当我们俯下身子看见孩子的同时,一定也能够看见最好的自己!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耕铄妈妈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华爱华——看见孩子即看见未来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