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读本并不是一堂课就能全部解决的活动,特别是科学书,我们可以分层次逐步递进。本次活动,尝试分级阅读的做法,由浅入深,通过阅读书的前半部分,让孩子对长大的过程有个美好的印象。透过激发兴趣—自主阅读—观察讨论—理解阅读—动手操作—影像印证等环节,层层递进引导孩子理解树木生长和人类成长的共同点并能表述,体会绘本是生活的再现,体验读本阅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初步了解小树生长和人类成长的过程;
2、尝试用语言表达小树生长和人类成长的相同点;
3、体验与同伴合作、共同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绘本《成长是怎么一回事》点击蓝字查看详情;
2、小树生长与人类成长过程的课件(详见末尾附件);
3、婴儿啼哭声、用于阅读的轻柔音乐、教师自身的成长过程幻灯片(自备)。
活动过程
一、听声引题,激发阅读兴趣。
1、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婴儿哭声的音乐。
师:听!
幼1:小宝宝哭了。
幼2:小婴儿哭了。
师:小宝宝怎么哭了?(引导幼儿猜测,挖掘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
幼1:他肚子饿了。
幼2:他想尿尿。
幼3:他有事,所以哭了。
2、引出“长大了”。
师:小宝宝还小,他有需要就只会用哭的,你们呢?
幼:我们长大了,会用说的。
3、出示教师自己的成长照片。
师:这小宝宝是谁?你认识她吗?
幼:不认识。
师:我们一起请她快快长大。
师幼共同说:小宝宝快长大,小宝宝快长大,小宝宝快——长——大。
(在说到小宝宝快——长——大时,旋转收回小宝宝图片旋转出示长大后的人原来就是李老师,引起幼儿对长大的好奇)
4、引题,进入阅读环节。
师:是的,我就是从小宝宝慢慢长成现在这个样子的。长大的过程十分有趣,秘密就藏在这本书里,我们一起来阅读。
二、阅读理解,探索小树生长和人类成长的过程。
(一)幼儿自主阅读
1、提出阅读要求。
师:小朋友看看谁长大了?他们是怎样长大的?
2、在舒缓的钢琴曲中,幼儿自由阅读。
教师与幼儿围在桌边共同阅读,同时观察了解幼儿的阅读情况。
3、请幼儿说说自己阅读的收获。
师:图书有趣吗?你看到谁长大了?它是怎样长大的?
幼1:我看到小树长大了。
幼2:我看到小女孩长大了。
幼4:小树开花了,结果子了。
……
(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有意识引导幼儿自己从书中寻找答案,发现小树的生长在图片的左页,小姑娘的成长在右页。)
(二)理解阅读,了解小树生长和人类成长过程的相同点。
1、引导幼儿尝试用语言表达两者的相同点。
师:刚才小朋友发现小树生长过程和小朋友长大过程的秘密,现在我们把左右两页合起来,一起看看小树和小姑娘怎样一起长大?(引导幼儿再次看书,发现小树生长和人类成长过程的相同点。)
师:两页合起来看,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1:发现小树和小朋友一起长大。
幼2:小树开花了,小女孩变成小姑娘。
……
2、分组操作,了解幼儿的阅读情况。
师:我们发现了小树、小宝宝长大的相同过程,现在,老师准备了小树生长过程的图片,小宝宝成长过程的图片,小树和小宝宝一起长大过程的图片,我们动手把他们摆出来,去吧。
a组:小树的生长过程;
b组:小朋友的成长过程;
c组:小树生长与小朋友成长过程对比。
(不同难度的操作,满足不同程度的幼儿,让幼儿体验合作、分享成功的乐趣)
3、师带领幼儿共同验证操作的结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成长过程摆对了吗?
(引导幼儿再次梳理小树的长大过程和小宝宝的长大过程,重点验证第三组,引导幼儿尝试将两者的相同点用语言表达出来)
师:小种子在泥土里吸收养料,就好像小朋友在吃饭,接下去引导幼儿自己说:种子发芽了,就好像小朋友长高了……(在验证中加深幼儿对读本的理解)
4、师幼共同阅读,在轻柔的音乐中,教师利用大图书带领幼儿阅读小图书,感受阅读的快乐。
(幼儿通过逐层深入的阅读,对图书有初步的印象,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完整的阅读,幼儿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
三、活动结束与延伸
1、通过演示老师自身成长的幻灯片,为孩子再现成长的过程,把阅读提升到生活当中。
师:小宝宝当上了妈妈,李老师也当上妈妈,你们想知道李老师的成长过程吗?
(师生共同观看教师自身的主要成长过程幻灯片,师适当解说自己成长的主要阶段,师生共同感受成长的快乐,开始了解生命循环的过程,为后半部分的阅读埋下伏笔,挑出幼儿探索生命生生不息的欲望。)
2、活动结束。
师:这本书很精彩,它还有很多科学秘密,我们下次再一起学习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层层递进,活动进行流畅,孩子们都能投入到活动中一起阅读,一起思考。我觉得今后我在语言表述上可以更开放,更具有启发性和凝聚力,我将为之再磨练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机智更为成熟。
本文转载自:江西教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