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来源
我班孩子大多比较好动,喜欢敲敲打打,而注意力又不是很集中容易分散。打击乐活动就很适合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同时还可以在演奏器乐时发展节奏感,激发孩子们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性,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户外体育活动时,我和孩子们利用各种形象来跑步,在小马跑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十足。回到班里,我为孩子们播放了《大马告诉我》的音乐,没想到孩子们自发的跟着音乐模仿了马跑。何不将乐曲用打击乐的方式表现呢?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打击乐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
2、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练习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3、能够遵守打击乐活动的规则。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认识并学会敲击双响筒、串铃、铃鼓等乐器。
2、节奏谱、录音。
活动过程
1、幼儿与教师共同和着乐曲《大马告诉我》走进教室。
提问
(1)你见过奔跑的马吗?马跑时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学学看。
(2)用什么方法使马跑得更快?幼儿模仿。
2、听音乐,配语言。
请小朋友认真听音乐《大马告诉我》,引导幼儿分辨音乐什么地方像马跑,什么地方像骑马人在喊“驾”,可用动作或语言跟音乐模仿。
3、出示图谱,带幼儿边看边说,熟悉后跟音乐分声部练习。
幼儿分两组,请一组幼儿发出马蹄声,一组幼儿发出“驾”的挥鞭声。
4、用乐器演奏。
(1)教师敲击各种乐器,引导幼儿探索什么乐器像马蹄声,什么乐器像马脖子上的铃声,哪些乐器的声音可以来代替骑马人喊的“驾驾驾”声。幼儿讨论好后教师将相应的标记贴到图谱下。
(2)幼儿学习演奏。
幼儿自选喜欢的乐器,坐在相应组内,看图谱练习打击,教师做指挥,幼儿看指挥跟随音乐演奏。
5、结束活动,把小乐器送回家。
活动分析
每个幼儿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活动就很适合幼儿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通过打击乐活动,能获得演奏器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发展节奏感,激发幼儿对音色、曲式结构的敏感性,培养幼儿基本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意识、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达到良好的审美体验。
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常出现幼儿不愿参与或被动参与打击乐活动的现象,源于幼儿的表现我们分析原因有:
1、打击乐活动组织形式单一,幼儿单调的看节奏谱或按老师的指挥进行练习,没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2、选择乐曲时没有全面审视乐曲的活动操作性和趣味性,乐曲与幼儿欣赏水平、年龄特点不符;
3、配器时乐器种类不合理,种类过于繁多;
4、节奏谱复杂,幼儿应接不暇,顾此失彼等。
因此中班打击乐活动应:
1、引导幼儿体验并自由表达音乐的情绪情感,初步感知节拍和节奏,感知音乐的前奏、开始、结束;
2、带领幼儿仔细听辨自然界、生活中的各种声响,并说出或想象声音的特点(快慢、强弱……);
3、能通过乐器即兴创造、表演伴奏;
4、培养幼儿正确的使用、有序的收放乐器的习惯。
教师介入及策略
1、可以把幼儿分成两组,分别表现出稳定的节拍与节奏;
2、慢慢的两组可以同时歌唱,一组打节拍,另一组打节奏,练习二声部;
3、可以让幼儿边走边唱歌,通过走路踏出稳定节拍,同时用手拍出歌曲节奏;
4、帮助每个幼儿找到自己相对固定的节奏感觉,在进行打击乐合奏时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