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能自定规律进行排序。
2、操作目标:能够按颜色、数量、形状、大小等模式进行规律排序。
(1)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2)培养幼儿自检、互检的能力。活动材料1、棋子、棋盘。
2、各种图形(颜色、大小不等)卡片若干,吸管、珠子、各种线、纸带、布带、塑料袋衣服、胶棒、双面贴、胶条等。
活动过程
1、以班级的新年活动引出幼儿时装秀。
2、引导幼儿观察表演者的服装及饰物,引出不同的排序规律学习。
引导幼儿发现服装上的图案及饰物上的组成元素是分别按颜色、数量、形状、大小等模式规律排列的。
3、集体操作。
(1)请幼儿设想自己要设计的图案的样子及排列规律。
(2)请幼儿自定规律,操作棋子进行图案设计。
(3)请幼儿针对规律排序进行自检、互检。
4、分组操作。
(1)引导幼儿根据已设计好的图案进行制作。
(2)分组:运用规律排序的方法制作服装、头饰、腰饰、项链、手链等。
5、幼儿进行展示。
活动反思
此次数学活动来源于孩子生活,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表演的方式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且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了孩子们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整个活动自始至终的主角都是孩子们,从主题活动过渡到数学活动,从单纯的制作服装过渡到装饰服装,从材料的收集到孩子们自主自愿地设计服装,这些过程都体现出孩子们的主体性。表演不仅仅是女孩子的最爱,男孩子也十分喜欢,于是在材料的投放上要有性别差异,既符合女孩子的需求又符合男孩子的喜好。材料也应当丰富,能够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材料的形状、质地都应当多样化。鼓励幼儿操作、思维求异。当孩子们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设计想法时,他们都是与众不同的,充分展现出了孩子们的自信。
操作过程中孩子们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因此我设计了让幼儿先设计再操作的环节,目的是让幼儿能够在做事情之前有自己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能够按计划行事,同时也避免了受同伴的影响。自检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
自检的能力是在数学活动中渐渐培养的,它对于培养幼儿自我学习、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尤为重要。此次活动我也涉及到了这个领域,通过自检的过程使孩子们对此次活动的要领加以巩固。我认为教师有意识地培养、潜移默化地渗透对孩子是非常有影响的。活动中一些孩子们操作结束后能够根据规律自我检查,也有一部分幼儿不能够主动完成,需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检,我会将这种学习习惯的教育方法渗透于每次数学活动中,让孩子们渐渐形成习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内容来自中国农业出版社美少分社书籍《幼儿园创造性数学课程指导用书——操作、创造、发展》
扫一扫,添加中国农业出版(社美少分)社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资源。
声明:本文内容由中国农业出版社独家授权,其他机构不得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