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班的运动会——5以内序数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孩子们对第几这一概念开始有了认识,例如,吃完饭后,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我是第一名”,在练习跑步时,孩子们会说“我跑第一”等。为了让孩子们对序数有进一步的认识,我设计了此次活动,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体验序数,更好地掌握序数概念。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比较物体的远近、数量的多少、速度的快慢,引导幼儿从单一方向初步掌握5以内序数。
2、操作目标:能用比较、记录、统计等方式,掌握判断5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的方法。
3、能力目标:发展初步的合作能力及初步的统计能力。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幼儿自制的小飞机(五种颜色);花生豆、筷子若干;秒表三块。
(2)五种颜色棋子,每种20颗,棋盘、记录单三张。
(3)图例三张、起始线三条、红黄蓝白绿五色卡片两套。
2、经验准备:向幼儿渗透有关体育比赛中的规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环节:向幼儿介绍比赛项目。
环节目标:通过讨论,使幼儿明确5以内物体的排列方法和次序。
评价点:能够明确物体排列次序的方法。
教师:要召开运动会了,你们想不想参加比赛获得奖牌、奖章呢?今天在咱们班就要召开一场比赛,比赛的项目有三个:第一个比赛项目是“投飞机”,第二个比赛项目是“蚂蚁搬豆”,第三个比赛项目是“小兔赛跑”,现在请小朋友和闫老师一起讨论一下比赛的规则。
讨论内容:
(1)比赛中,谁可以得第一名?
(2)如果现在有1分,2分……5分,第一名可以得几分?……第五名可以得几分?教师出示作业单,介绍作业单,请幼儿统计比赛得分,比一比谁得分多,谁能得第一名。
2、分组活动:比赛。
环节目标:
(1)幼儿通过比赛的方式比较、判断物体的远近、速度的快慢、数量的多少。
(2)辨别物体的排列次序。
(3)能用语言描述出物体的排列次序。
评价点:通过尝试比较物体远近、速度快慢、数量多少的方式,判断物体从单一方向的排列次序。幼儿进行比赛,每小组推荐一名记录员,边比赛边记录本组小朋友每次比赛的得分情况,其他幼儿检查记录结果是否正确。
3、小组统计,发放奖章。
环节目标: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及初步统计的能力。
评价点:能够运用记录、统计的方式,掌握物体排列次序的方法。
(1)小组统计第一到第五名的顺序(利用棋子、棋盘)。
(2)由各组裁判员根据获奖情况发放奖章,对幼儿进行奖励。
(3)请每组幼儿用棋子表示本组小朋友的获奖情况。
(4)小结幼儿获奖情况。
活动延伸
请幼儿寻找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到第一、第二……第五?
总评价点:通过尝试在生活中经常运用的方式,比较、判断、记录、统计物体排列的次序。活动反思此次活动设计充分挖掘和运用了“生活中的数学”理念,将幼儿生活经常接触到的比赛、游戏活动贯穿始终,使幼儿始终保持对活动积极主动参与的兴趣。
教师为幼儿提供了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机会,考虑到了数学因素的多种整合,如在进行序数的活动中,尝试把点数、数量转换、数字实际意义等内容有机渗透。并且,在活动中尝试运用比较物体的远近、数量的多少、速度的快慢,引导幼儿能从单一方向初步掌握5以内序数,让幼儿尝试生活中排列物体顺序的多种方法。
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教师应与幼儿探讨比赛规则是进一步明确物体排列次序的标准,如投飞机比赛时是按物体远近进行排序的,从而让幼儿明确排列物体次序的方法。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文字内容来自中国农业出版社美少分社书籍《幼儿园创造性数学课程指导用书——操作、创造、发展》
扫一扫,添加中国农业出版(社美少分)社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资源。
声明:本文内容由中国农业出版社独家授权,其他机构不得擅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