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由来:
小班幼儿的发展是以游戏为载体的,他们常常把生活中见到的事物当做游戏。最近,桌子上撒的奶渍、水渍也成了他们的游戏对象,他们时而吹一吹,时而用杯子底抹一抹,玩得不亦乐乎。以此为契机,我抓住幼儿兴趣点,结合园本课程,设计了这节吹画活动《会跳舞的墨汁》。
吹画是一种可以“玩”的艺术表现形式,其画面效果抽象,具有随机性,符合小班幼儿喜欢涂鸦的特点。既满足了他们“玩”的需求,又可以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活动名称:《会跳舞的墨汁》
活动目标:
1.对吹画活动感兴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吹动墨汁的方法。
3.能大胆尝试,体验吹画的乐趣。
活动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吹画的方法,并大胆尝试吹画。
活动难点:在吹画过程中尝试调整嘴的位置,以及吹气的力度,探索吹画的方法。
活动准备:墨汁、熟宣纸、毛毡、抹布。
经验准备:使用过墨汁和宣纸,了解它们的大致特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好奇心):
1.师:今天老师要变一个魔术,我要让墨汁在纸上跳舞,你们相信吗?
2.教师吹画(引导幼儿仔细观察)
提问:
1.我是怎么变魔术的?(引导幼儿说出用嘴吹墨汁)
2.墨汁被吹得怎么样了?(引导幼儿说出墨汁被吹动了)
二、感知气流:
师:原来这个魔术的秘密是用嘴对着墨汁使劲的吹。你们能吹出有力量的风吗?快伸 出你们的小手试一试,看看谁能吹出有力量的风。
1.幼儿尝试用嘴吹手心,感知气流吹在手心的感觉。
2.引导幼儿感知用力吹和轻吹的区别,以及嘴离手心很近和很远的时候手心的感觉。
三、幼儿尝试吹画。
师:你们想不想试一试,看谁能让墨汁跳起舞来?
教师巡视,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在幼儿寻求帮助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小朋友的做法。(主要引导幼儿观察嘴和墨汁距离的远近,吹气力度的大小,帮助他们梳理怎样吹墨汁才能流动。)
四、作品赏析:
1.将作品放在展板上,供幼儿欣赏。
2.引导幼儿交流成功的经验,鼓励幼儿同伴之间互相学习。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投放气球,让幼儿在感知吹气嘴型的同时增加肺活量。
2.把吹画材料投放到美工区,供幼儿继续探索。
3.幼儿可在吹画基础上点画梅花,增加幼儿成功感。
活动反思:
优势:
本次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极具趣味性。注重幼儿尝试吹的过程,而不是吹的技能。重在幼儿的探索、尝试,而非直接告诉幼儿该怎样做。小班幼儿第一次接触吹画活动,对这种 “能玩”的作画形式非常感兴趣,探索的欲望很高。在观察教师让墨汁在宣纸上“跳舞”的时候,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通过观察老师吹画的过程,幼儿可以说出用嘴对着墨汁吹,墨汁被吹动了。趁着幼儿兴趣正浓,我引导幼儿吹自己的小手。通过直接的体验,利用多种感官,感知嘴和手距离的远近、吹气力度的大小改变时手心的不同感觉。
在材料投放方面,熟宣纸吸水性介于打印纸和生宣纸之间。既不会很快吸干墨汁,也不会让墨汁轻易流到纸外。便于幼儿的操作,增加幼儿成功感。
不足:
本次投放的墨汁稍浓,造成部分幼儿吹画时有些费力。个别幼儿出现嘴型不正确的现 象,导致吹出来的气对不准墨汁。活动前没有提前预设此类问题,所以活动中没有引导幼儿针对此项问题的感知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