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著作,一个经典
一段奇遇,一种情怀
当“儿童”与“经典”相遇,
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主题来源
在阅读月《玩转西游记》活动期间的一次故事分享会中,柳汐小朋友讲的一个《俺老孙》的故事瞬间抓住了孩子们的耳朵,唤起了他们对《西游记》中角色的回忆……
“我妈妈也给我讲过这个故事。”
“老师,我很喜欢孙悟空,他有金箍棒太厉害啦。”
“我还看过《西游记》的动画片,里面还有猪八戒、唐僧。”
“我知道,而且里面还有很多神仙和妖怪,他们都非常厉害。”
教师有话说
《指南》中指出:“从小引导孩子进行阅读和欣赏,能够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其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培养其文学艺术素养。”结合孩子们对西游人物的兴趣,以《西游记》故事为载体,一场西游记探索之旅悄然出发了……
初识西游
亲子调查
关于《西游记》孩子们的心中充满了“十万个”为什么……
孙悟空是哪里来的?
孙悟空的金箍棒有多重?
猪八戒肚子为什么那么大?
沙和尚挑的担子很重吗?
为解决孩子们的困惑,通过亲子调查让他们对《西游记》有了初步的了解。
幼儿分享
第二天,孩子们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分享、讨论:“我知道孙悟空,他的金箍棒特别厉害……”“你们知道猪八戒还有一个什么名字吗……”
亲子共读
充分发挥家长资源,鼓励家长为孩子提供绘本进行亲子共读,丰富幼儿的经验。
“妈妈,这孙悟空怎么啥本领都会呀?”
“因为他从小就很爱学习呀,他为了求学,翻山越岭找到了菩萨祖师当老师……”
“这猪八戒都那么胖了,还要吃,他就不能留点给孙悟空吃下吗?”
教师有话说
《西游记》不仅是神话,更是幼儿成长的启蒙书。本次“初识西游”主题,通过亲子调查、集中分享、亲子共读三大环节,构建“幼儿—家庭—课程”三位一体的传统文化启蒙模式。亲子调查表以“我知道的人物”“我知道的兵器”等童趣问题为载体,激发幼儿表达欲;集中分享中,幼儿化身“小老师”讲述故事片段,展现语言与社会性发展;亲子共读则通过与家长一起阅读等形式,将传统文化融入亲子互动,实现教育从课堂到家庭的延伸。
探秘西游
探角色
《西游记》中都有哪些角色?你最喜欢哪个角色?
逸尘
我喜欢孙悟空,他很聪明还特别厉害。
我喜欢猪八戒,他是天蓬元帅。
澔然
新辰
我喜欢铁扇公主,她长得很漂亮而且还有芭蕉扇特别厉害。
我喜欢唐僧,因为唐僧长得很帅。
周昱
调查
2024.11.8
在《西游记》的奇妙世界里,每一个角色都有着独特的闪光点,吸引着小朋友的目光……因此,我们对孩子们喜欢的角色展开了调查。
投票
2024.11.8
“你最喜欢哪个角色呢?”孩子们的意见都不一样,于是开启了一场为自己喜欢的西游角色投票活动。
绘画:我喜欢的角色
2024.11.8
了解了西游记中的不同角色后,孩子们拿起手中的画笔,给自己喜欢的角色绘制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小像。
1
猪八戒
猪八戒特别搞笑,看到美食就知道吃。
2
铁扇公主
铁扇公主长得很漂亮,她的芭蕉扇特别厉害。
3
孙悟空
孙悟空很聪明,他的金箍棒能打很多坏人。
探兵器
《西游记》中各大神仙、各路妖魔鬼怪都有属于自己的兵器,而且每一种兵器都有神奇的作用,这对孩子们太有吸引力啦,就这样,开启了一场兵器的探索。
小朋友们对各种兵器都有基本了解,在区域活动时,他们也动起手来,开始制作这些兵器。
探故事
你们有看过、听过西游记的故事吗?
我听过《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唐僧为什么总是被白骨精骗呢?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他都去了哪些地方捣乱呢?
我看过《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那个假的孙悟空也特别的厉害
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们截取他们感兴趣的片段一起欣赏……
看完后,孩子们迫不及待的想将《西游记》中的其他故事分享给大家。在云幼的六一节城堡童话周,柳汐和杨芷小朋友勇敢上台,用童趣的语言讲述西游故事……
在家里,家长们也会利用空余时间,通过亲子绘画的形式,加深幼儿对《西游记》角色、情节的理解。
教师有话说
在探秘西游中,我们通过语言、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寻找《西游记》中有趣的内容,让他们真正走进西游记,为创造性探究《西游记》做准备。
玩转西游
“玩”西游
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腾云驾雾,孩子们都希望自己像西游记的人物一样,拥有神奇魔法和降妖除魔的本领。于是,一场“玩转西游”活动开启啦……
飞跃“花果山”
“小猴子们集合啦!今天我们一起飞跃花果山!”孩子们像小飞侠一样勇敢地向前冲去。
西游建筑队
“我们要把火云洞搭的大一点,不然红孩儿和他的爸爸妈妈住不下。”
“城堡好像矮了点,你再去拿点积木来。”游戏中,孩子们通过搬运、堆叠材料,锻炼手臂和腿部力量。
红孩儿的火云洞
玉华城
流沙河
“说”西游
“唐僧骑马咚哩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这首耳熟能详的童谣经常被孩子们频繁哼唱。在一次餐前活动中,他们自主选择伙伴进行上台演绎,在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自主性。
点击观看视频
随着对《西游记》的深入探索,孩子们也产生了一些疑问:
“孙悟空为什么是石头里出来的?”
“唐僧怎么总是念紧箍咒?”
“孙悟空是不是妖怪?”
其中,孩子们对于“孙悟空是不是妖怪?”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于是,我们班围绕辩题“孙悟空是不是妖怪”开展了班级辩论赛活动。正反双方在比赛中“你来我往,互不相让”,通过辩论赛也进一步拓展了“群体阅读量”。
为更好地激发幼儿从不同视角看待人物角色,我们用“引发辩论”的关键提问,助推幼儿之间的相互辩论。赛中,孩子们大胆阐述观点和看法,还会使用故事里的片段,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
“演”西游
在前期阅读月共读《西游记》书籍的活动中,孩子们都被西游记的每一个角色、每一个故事所吸引,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表演一番,而云幼城堡园的“梦幻西游,狂欢六一”童话周活动正好为幼儿提供了机会,那要表演哪一个呢?
“老师,我要当孙悟空,他会打妖精特别厉害。”
“我在书本上看过妖精,长得特别漂亮”
“西游记里面还有仙女,老师,我想当仙女。”
“我要当唐僧和猪八戒……”
孩子们最后通过自主投票的方式,确定表演《梦回西游》
从最初对《西游记》故事的懵懂认知,到深入理解每个角色的特点,再到生疏的动作练习,孩子们一次次坚持排练……
为了让当天演出更加惊艳,家长们非常配合地购买角色表演服和道具。
终于,一场别开生面的《梦回西游》主题演出在小舞台上精彩上演,孩子们身着精心准备的服饰,化身经典角色,带领我们一同踏上了奇妙的西游之旅。
点击观看视频
教师有话说
此次活动以“玩转西游”为核心,活动中,我们紧紧抓住了孩子们对《西游记》的喜爱,通过听、说、合作、探索、表演等方式走进《西游记》,体会了传统文学的魅力和乐趣。他们敢于发现、乐于交流、善于思考、勇于尝试。从“投票选角—配合排练—家园协作一成功演出”四阶段,构建了“幼儿主导、家园支持”的传统文化实践模式。在舞台上,幼儿自信展示,用稚嫩的台词、夸张的动作,演绎出心中的《西游记》,更用坚持与创意诠释了成长的意义。
美味西游
取经路上不光有降妖伏魔,还有让人垂涎的仙家美食!说起美食,孩子们开始讨论起来……
婧怡
西游记有人参果,我妈妈说这个人参果吃了会长生不老。
那个桃子看起来红红的非常好吃,我也想吃。
彤彤
牧牧
老师,唐僧肉很好吃吗?我也想尝尝。
老师,我想吃金箍棒,我想跟孙悟空一样厉害。
栩楠
于是,我们根据孩子们的意愿进行举手表决,最终,蟠桃和紧箍咒的票数最多。
为让孩子亲身体验自制美食的快乐,促进幼儿手部肌肉动作的发展,一场“魔力馒头”活动就这样开始啦!
1
大闹“蟠桃”园
将火龙果切成小块放入破壁机榨成汁,倒入碗中。
牛奶加入白糖搅拌至融化,然后倒入面粉中。
搓一搓、捏一捏,把醒发好的面团捏成“蟠桃”状。
在“蟠桃”顶端涂上火龙果汁,终于,美味的“蟠桃”馒头完成啦!
2
戴好“紧箍咒”
南瓜切成小块上锅蒸熟,捣成泥。
将南瓜泥倒入面粉中揉成团,取一小块南瓜面团,搓一搓,将扁平面团卷成圆环状,终于,迷你版“紧箍咒”馒头做好啦!
“叮–!”当香喷喷的“紧箍咒”馒头和“蟠桃”馒头出锅时,孩子们的眼睛瞬间亮成了小星星,迫不及待想要尝尝仙界的美食。“老师,这个桃子会开花,我等下吃完会和仙女一样漂亮!”更有小朋友把紧箍咒放在手心,假装自己是唐僧,在念紧箍咒。童言无忌的欢乐,让整个教室都变成了欢乐的“花果山”。
教师有话说
结合《3—6岁儿童发展指南》,本次的西游美食活动,旨在通过传统文化浸润、生活技能实践与创意表达,促进幼儿在健、语、社、科、艺等领域的全面发展。活动目标聚焦《指南》中“手的动作灵活协调”“亲近传统文化”“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力”等要求,通过趣味化操作激发幼儿兴趣。但是,部分幼儿在卷制“紧箍咒”圆环时遇到困难,导致形状不均匀,产生挫败感。未来,我将以“大带小”合作模式,让能力强的幼儿帮助同伴,落实《指南》中“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的要求,让传统文化教育真正成为幼儿成长的“金箍咒”。
乐评西游
“西游漫漫,童心熠熠;三方共话,成长熠光。”当《“童”你一起,“趣”西游》的奇幻列车抵达终点站,我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从“懵懂听故事”到“自信演西游”,从“害怕妖怪”到“争当孙悟空”,从“依赖家长陪伴”到“主动邀请伙伴‘打妖怪”——孩子的点滴进步,正是他们成长的最美见证……
幼儿成长观察镜
教师
在《“童”你一起,“趣”西游》主题班本课程中,教师通过动态观察、互动记录与情境化评价,以表格形式呈现幼儿在课程中的多维进步,真正实现“玩中学、学中悟”。
家长
家长们用朋友圈记录、群内分享、评价表等多元方式见证了孩子的蜕变……
幼儿
这次班本课程活动中,孩子们不仅扮演了角色、完成了任务,更学会了用声音记录成长。他们的自评中,有对角色的热爱、对合作的思考、对美食的喜欢……我们一起来听听中二班孩子的童言童语。
扫码听录音
教师反思
在本次《“童”你一起,”趣”西游》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以经典名著《西游记》为载体,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形式,让中班幼儿在游戏与探索中获得了全方位的成长与发展。课程始终遵循《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核心精神,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有机融合,让幼儿在快乐中感受了经典文化的魅力,更促进了他们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为后续的主题活动开展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我们将继续以《指南》为指导,在传承中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图文编辑:毛浩妃
一审|何君丽
二审|徐 琦
三审|王念萍
推送学校:江山市云宾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江山市云宾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