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讨、去发现的,
大自然、大社会是孩子们最真实的、
最丰富的、最具吸引力的学习环境。”
一日生活皆课程
幼儿园里的一件洗手小事、
一个石头、
甚至一棵小小的竹竿,
都能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课程背景
餐后散步时,孩子们注意到幼儿园的水景假山旁有许多竹子,于是,关于竹子的话题迅速在孩子间展开……
兰添富 :熊猫喜欢吃竹子,可是竹子那么硬,它能咬得动吗。 李昱成:我老家也有竹子,可粗了。
张学君:竹子是一节一节的哎。
小朋友们兴奋的讨论着竹子话题,犹如一颗“好奇弹”在孩子们之间炸开,于是我们开启了关于竹子的故事——“竹”够有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和氛围,鼓励幼儿探索,鼓励幼儿抱有强烈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1.认知目标:了解竹子生长过程和竹子的用处竹子的美及价值。
2.技能目标:形成喜欢竹子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品质,并了解竹文化的知识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竹编。
3.情感目标:学习竹子勇敢,努力向上生长的快乐,激起积极向上的良好情感。
周末家长带孩子们了解不同种类的竹子,让孩子们对竹子有了一定的认识。活动室里孩子们相互分享了自己的发现,同时也产生了疑问:竹子可以做什么?竹子为什么是一节一节的?竹子有什么种类?竹子可以用来做什么?竹子由哪几部分组成?孩子们展开了调查……
吴佳金:竹子有竹节、竹秆、竹枝还有竹叶。
起甄阳:竹子可以做成竹篮、竹椅。
郑俨家:还可以做成竹床呢,夏天躺在上面很凉快。
詹希童:有些筷子也是用竹子做的,
钱航宇:还可以做竹筒饭呢。
课程实施过程
带着孩子们的问题与思考,老师、家长和小朋友们一起走进“竹”世界。
一、初识竹
(1)哪些地方有竹子呢?我们开始在周围寻找竹子的身影,看!我们在好多地方都发现了竹子。
(2)感受竹子
竹子还可以发出声音!
竹子还可以当成乐器呢!
竹子的味道好香啊!
摸一摸,上面好光滑呀!
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等方式,了解竹子的特点、外观,观察竹叶的纹路脉络。
语言:《和竹子在一起》
讲述了生活在南方青山深处的阿斌一家与竹子相伴的故事。春天,阿斌和家人背着背篓去竹林挖竹笋,回家后一家人围坐剥笋,共享劳动的快乐 。夏天,竹子郁郁葱葱,爷爷用老楠竹制作竹笕引山泉,阿斌一家还用竹编器物捕鱼,夜晚阿斌和弟弟围坐爷爷身边听故事。秋天,阿斌用竹条扎风筝,爷爷将晾晒好的竹子编织成竹器拿去集市卖,阿斌和弟弟背着笋干跟在后面,阿斌还会吹起竹笛。冬天,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吃着笋干烧肉,感受着家的温暖,窗外竹子在积雪重压下发出声响,为冬日增添热闹……
二、探秘竹
1.测量竹子
和竹子亲密接触时,宝贝们发现了许多竹笋,有的刚冒出头,有的已经和他们一样高了。所以打算找来各种工具给竹笋量一量、比一比。
2.各种各样的竹子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竹子其实有很多种类,除了绿色还有紫色呢,快跟着孩子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3.竹子的结构
我们一起了解竹子的结构,知道原来竹子有竹根、竹杆、竹芽、竹叶成。
通过观看竹子生长的视频,我们知道竹子是草本植物,不是树!竹子的一生只开一次花,它还有“花中四君子”的称号呢!
教师向幼儿讲解竹子的生长过程,通过讲解,帮助幼儿认识竹子生长的基本阶段,了解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积累自然科学知识。
让幼儿知道竹子生长前期缓慢扎根,后期快速生长,这一特性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成长的过程,培养他们坚韧不拔、耐心等待和坚持努力的品质
4.寻找竹制品
竹子有什么用处呢?它可以做成哪些有用的东西呢?大家一起去找找吧!
原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么多竹子做的东西呀!买菜的竹篮、装东西的竹筐、钓鱼的竹篓,还有竹椅、竹凳等。小朋友们,你们还能找到哪些竹子做的东西呢?
5.教师反思
《指南》强调,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在于激发探究欲、培养探究力。教师应敏锐捕捉并呵护幼儿的好奇心,依托自然与生活场景,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式,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并迁移至新的学习情境,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方法。
以竹子探究活动为例,通过测量、观察结构等实践,引导幼儿运用比较与分析的方法,发现并描述事物特征及变化。这一过程既能丰富幼儿的感性认知、发展形象思维,又能在具象感知中初步尝试归类、排序等逻辑思维训练,为各领域深度学习筑牢基础。
三、竹之味
竹子可以吃吗?
春天到了,竹子不仅可以做成工艺品,还可以成为我们饭桌上一道美味呢!快来看看我们制作的竹子美食吧!
1.竹筒饭
你知道吗?竹筒可以用来制作美味的竹筒饭呢!我们在幼儿园的乐天小厨房里,制作了属于我们的超级美味竹筒饭。
2.制作竹叶粽子
今天户外散步时,我们在竹林边捡到了好多新鲜竹叶。这么多竹叶放着会枯萎,能用来做什么呢?
杨普媱:直接放着竹叶很快就不能用啦,好可惜呀!
张玥彤:就是呀,得想个有意思的办法用起来!
李虹臻:我记得端午节的时候,奶奶用竹叶包过粽子,我们能不能也试试用这些竹叶包粽子呀?
李妍:对!我吃过竹叶包的粽子,香香的!用这些竹叶包粽子,一定特别美味!
四、竹之乐
1.编竹编作品
郑俨家:我在家看到奶奶买菜的篮子是用竹子编的,我也想用竹子编一编,可是怎么用竹子编呢?
探索一:寻找竹编的规律
编竹篮前首先要了解竹编的方法,为了找到竹编的方法,大家拿来竹制品,仔细观察着。
李彦潼:我发现竹条是一上一下的。
詹晞童:我发现竹条是横着和竖着放的。
到底怎么编呢?我们拆开了一个编好的竹编,一起来研究一下。
拆开竹篮后,我们仔细研究,经过不断的尝试,我们发现要先将横着的竹条全部放好,然后将竖着的竹条上下穿过一根根横着的竹条,才能很快地编出来哦!
探索二:竹条总是散开怎么办?
发现一上一下编织的规律后,我们开始编织起来,可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我们在编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碰到摆放好的竹条,把竹条弄乱。这可怎么办呢?大家想出了很多好办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方法一:两个好朋友合作,一个人用手压着竹条的一端,另一个人来编。
方法二:用胶带将竹条的一端贴在桌子上固定住。
方法三:用重一点的物体将竹条的一边压住。
经过不断地尝试,我们终于成功地编出了竹编作品,实在太开心了!
2.教师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与实际操作是幼儿学习的核心路径。在竹编探索中,孩子们通过观察竹制品自主发现横竖交错、一上一下”的编织规律;面对竹条散乱的难题时,他们主动尝试合作按压、胶带固定、重物镇压等多元策略,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与逻辑思维,也在协作中培养了互助意识与经验共享的学习品质,充分印证了”做中学、玩中悟”的教育价值。
3.手工:剪竹子
通过观察发现竹子”节状生长”的特征后,我们尝试将班级自选活动中的剪纸技艺融入手工创作,探索如何用剪纸呈现竹子的形态。谭丁文举着作品疑惑:”怎么没剪出竹节呀?”李佳一端详片刻说道:”你漏了一步!除了两边要剪半圆,上下也要剪,这样才能显出竹节的样子呢。”
看!我们把绿色的纸剪一剪,变成了一根根竹子,还在竹子上贴上了自己亲手画的熊猫呢。看!我们的作品好看吧!
4.绘画:《节节高》竹,中通外直,生而有节,秀逸而富有神韵,中国人最是欣赏竹子这坚韧的品格,也常常拿竹子来自喻。来看看宝贝有没有把竹子的神韵画出来呢?
5.跳竹竿
老师我发现这里有很多的竹竿,可以跳着玩呢。你能教教我们怎样跳吗,我在电视里见过可好玩了。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玩跳竹竿游戏!猜猜竹竿会怎么“动”起来呀?
马鹤萍:两个小朋友有节奏地开合竹竿,像大嘴巴一张一合!
教师:跳竹竿的时候,我们要怎么跳才不会被“夹住”?
宋奕霖:等竹竿分开时快速跳进,合起来前赶紧跳出来,像小兔子一样灵活!
教师跳竹竿为什么要跟着“哒哒、哒哒”的节奏?
张玥彤:有节奏地跳,既不会摔倒,还能像跳舞一样快乐!
教师:这个游戏最有趣的地方是什么?
陈奕妃:和好朋友一起闯关,大家笑着、喊着,比谁跳得又快又稳!
教师:如果跳累了,还能用竹竿玩什么新花样?
兰添富:可以搭房子、当金箍棒变身孙悟空,还能玩抬轿子游戏!
6.赛龙舟
教师:你玩过赛龙舟吗?什么是赛龙舟呢?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用竹竿玩赛龙舟游戏,猜猜为什么叫“龙舟”呀?
杨普媱:因为船的样子像龙,龙头龙尾特别威风,是我们中国的传统!
教师:赛龙舟需要很多人一起,我们要怎么合作呢?
李昱成:大家一起喊口号,同时用竹竿当作船体,动作整齐才能快快前进!
7.教师反思:
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艺术素养的培育需依托自然与生活情境,创设感知美、创造美的实践契机。在”竹韵”主题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通过肢体模仿竹子生长、剪纸塑造竹节形态等艺术形式,将观察所得转化为创意表达。过程中,孩子们不仅主动分享作品背后的构思,更在合作与交流中深化对自然之美的感悟。这既呼应了艺术领域“感受—想象—创造”发展路径,也让幼儿在多元体验中逐步构建起个性化的审美表达。
课程反思
在 “竹” 够有趣班本课程里,我们以竹为媒,带孩子开启奇妙之旅。课程中,孩子们认识竹子特征与用途,创作竹艺作品、玩竹游戏,制作品尝竹筒饭,还动手做竹编 。这一系列实践,让孩子们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与动手能力得到锻炼。看着他们专注观察竹节纹理、大胆用竹枝创作造型,或是合作完成竹龙舟,教师能真切感受到孩子们在探索中成长。
《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借自然与生活契机,引导幼儿用观察、操作等方法解决问题 。课程推进中,我们不断思考:如何让课程更贴近社会、生活与自然?除校园竹林,可带孩子走访竹艺工坊,看竹制品从原料到成品的蜕变;开展 “竹与生活” 调查,让孩子发现身边竹制家具、餐具,理解竹的实用价值;还能联动社区,参与竹林生态保护活动,深化对自然的责任感。
本次课程以自然为核心,运动中玩竹(如跳竹竿)、游戏中嬉竹(竹龙舟)、学习中探竹(解剖竹茎结构 ),为幼儿积累多元经验。每一次与竹互动,都是生命拔节成长的印记,像阳光里的竹节,一节节向着天空伸展。
课程虽暂告一段落,孩子们与竹子的故事仍在延续。期待未来,他们在竹林漫步时,能发现新的竹之奥秘;在手工创作时,赋予竹子更多创意;在生活里,用竹制品感受传统与实用之美。让竹的坚韧、灵动,持续滋养孩子的童年,书写更多与自然对话的精彩篇章,让成长如竹,节节生光 。
初审一校:杨庆会
复审二校:起银苑
终审三校:起天玲
2025年7月16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永仁县城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