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3-4岁幼儿应能在引导下不偏食、挑食,喜欢吃瓜果、蔬菜等新鲜食品,小班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期。基于此,为了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进餐习惯,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求,开展了本次班本课程“吃饭这件‘小’事”。
说说吃饭这件事
经过一个学期,小朋友们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生活,能积极地参与集体活动,但是每到进餐环节,教室里总能听到……
老师,我不饿。
老师,我不吃菜。
老师,我不想吃了。
一顿饭下来,不少孩子没吃几口就剩下了,既没养成好习惯,还浪费了粮食。该如何破解这些问题呢?请看小五班的成长之路。
为什么会有剩饭?
这天中午和往常一样,孩子们的餐盘里有剩饭剩菜,于是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探讨原因所在。
孩子们挑食的小脑袋里藏着不少小想法呢:没见过的食物不敢碰,看着蔬菜下不了口,咬不动的直接推开,遇上不爱吃的更是摇摇头——这些小理由,就是他们挑食的小秘密。
问卷调查
为了更加了解孩子们的喜好以及进餐习惯,我们邀请爸爸妈妈和宝贝共同完成调查表,用涂涂画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经过调查后发现,甜甜的食物和油炸食品深受小朋友喜爱,蔬菜却少有人青睐,需要大力咀嚼的肉类也惨遭嫌弃。
不喜欢的食物可以不吃吗
“不喜欢的食物可以不吃吗?”带着这个孩子们常有的小困惑,我们在晨间谈话时展开了一场热闹的讨论,一起举手表决,看看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探究食物
食物金字塔
为了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要吃各种食物,老师和孩子们一同走进“食物金字塔”的世界。我们在认识中激发对各类食物的兴趣,了解每种食物藏着的营养秘密,更懂得每天要吃不同种类的食物,原来均衡饮食才能让身体长得棒棒的。
健康和不健康的食物
在和孩子们一起探究食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对油炸食品、蛋糕这类食物总是格外偏爱,于是,我们顺势开展了关于“健康与不健康食物”的课程,一起聊聊哪些食物更适合我们健康成长。
你好呀 蔬菜
孩子们对蔬菜的喜爱度普遍不高,我们挑选了幼儿园餐食中常见、又容易引发孩子兴趣的几种蔬菜,带着他们摸一摸蔬菜、闻一闻独特的清香。等到午餐时再遇上这些熟悉的蔬菜,不少宝贝对蔬菜产生了兴趣,还主动问起:“老师,明天会有什么新蔬菜呀?”
粒粒皆辛苦
移植小番茄
孩子们一起移植了小番茄苗,每天大家都会轮流给它们浇水、观察。看着番茄苗慢慢抽芽、长叶,可迟迟不见结果,不少孩子急得念叨:“小番茄怎么还不长出来呀?”
这份焦急里,藏着他们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直观感受——原来一颗小番茄的长成要等这么久,植物生长真是不容易呢。
培育豆苗
孩子们亲手播下豆种,一天天细心培育着小豆苗。从小小的种子破土而出,到慢慢舒展叶片,长成绿油油的苗。
这份亲眼见证的惊喜,也悄悄在他们心里种下了对蔬菜的爱惜——他们知道了蔬菜的成长都藏着时光和心血,自然也更懂得珍惜餐桌上的每一口饭菜。
麦香知辛苦
小麦成熟的时节,我们带着孩子们走进小菜园,一起认识金黄的麦穗,还亲手摘下了几束。饱满的麦穗在阳光下闪着光,孩子们捧在手里,眼里满是欢喜。
通过绘本故事,让孩子们知道:这些小麦能变成餐桌上的馒头、面包、面条。可当听到“做一个馒头要用到好多好多小麦”时,孩子们恍然大悟,不由地感叹:“原来我们吃的每一口,都是这么多麦穗换来的呀!这就是‘粒粒皆辛苦’吧!”
光盘小达人
“珍惜粮食”从不是一句空话,更要落实在行动里。我们为每一个吃完饭菜、没有剩饭的宝贝准备了小奖励,鼓励更多小朋友加入“光盘行动”,让节约粮食的小种子在日常点滴中慢慢发芽。
“一日生活皆课程”,看似寻常的“吃饭这件小事儿”,实则是贴近幼儿生活的生动课程。我们始终从孩子的认知水平与发展需求出发,让课程源于生活,更回归生活。
幼儿进餐习惯的培养,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我们愿陪着孩子们一起,在每日的餐食时光里慢慢探索、悄悄进步,让这份成长如同涓涓细流,滋养他们的童年。
版权声明
本文系济南市历城区机关第二幼儿园河畔园原创作品,版权归河畔园所有,转载需授权。感谢您的关注!
编辑:陈效炎
初审:杨 阳
复审:万 新
终审:栾婷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历城区华山河畔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