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童年·乐享美好-
游戏启智,生活润心;
童趣筑梦,乐享成长。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认知世界、发展能力的重要方式;课程是幼儿园的灵魂,更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当游戏化、生活化的教育深度融入园本课程,自主探究与同伴合作成为课程的主线:孩子们在真实情境中点燃兴趣,教师在观察与回应中持续精进,园所内涵随之丰盈。由此,每个孩子都拥有快乐而独特的童年——在玩乐里自然成长,在成长中始终拥抱美好。
在这一理念引领下,高青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的每个班级都成为了充满魔力的小小天地,老师们化身为“魔法师”,依托孩子兴趣、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精心打造独一无二,趣味盎然且富有教育深意的班本课程和游戏案例。
这个暑假,我们想把这份在班级里悄然发生、蓬勃生长的教育精彩,透过屏幕,分享给每一位关心孩子成长的您。
高青县第二实验幼儿园中二班班本课程
“爱”是每个孩子生命成长中必不可少的,就像植物获得阳光而向上伸展,每个孩子都在努力地感受爱、寻找爱、付出爱。在中二班,一场关于生命和爱的探索之旅悄然开始……而故事的开始,要从姜老师变大的肚子说起。
01.课程缘起
姜老师的肚子鼓鼓的,比以前更大了。
可能是姜老师放假吃太多好吃的东西了,所以变胖了。
我发现姜老师站一会儿就要坐下来休息,张老师都不让姜老师拖地了呢。
姜老师,你的肚子里是不是有小宝宝啦?
关于姜老师的肚子里住着一个小宝宝这件事,引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面对孩子的疑惑,老师追随孩子的兴趣,一同开展了“爱的‘孕育’记”班本课程探究活动。
02.课程目标
1.在探究生命过程中,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感受生命的意义与美好。
2.让幼儿感受自己在爱中的成长历程,获得内心的满足感,珍惜与家人的感情。
3.在活动中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学会感恩,表达自己的情感。
03. 课程网络图
04.爱的初探
我从哪里来?
小宝宝是怎么住到姜老师肚子里的呢?老师的肚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孩子们对小宝宝的到来非常好奇,一个个关于小宝宝的问题悄然而生。
带着疑问与好奇,老师与孩子们一起观察姜老师的“大肚子”,并且通过分享绘本故事《小威向前冲》得知原来每一个小宝宝都是“小蝌蚪”变的,是爸爸和妈妈爱的种子,爸爸身体里的精子在游泳比赛中得了第一名,和妈妈身体里的卵子抱在一起,就变成了可爱的小宝宝。
教师思考:
在学前教育阶段,“生命教育”也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但如何用幼儿能理解的话语或形式来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是我们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借助绘本开展活动,绘本中丰富的画面既能直观的让幼儿了解到生命的形成,又不失趣味性,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知识也丰富了自身对于生命起源的认知。
生命小调查
妈妈怀孕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妈妈肚子那么大,会不会很辛苦啊?爸爸可以做什么呢?我们决定回家问问爸爸妈妈。
教师思考:
幼儿对于“生命起源”有着积极的探索精神,他们对于“生命”的认知处于一种“模糊”阶段。活动中,我们提供调查表,将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整理和延伸,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孩子们在活动中通过实践探索、社会交往、图画表征等表达形式,对生命起源进行初步探索。
05.爱的初见
关于宝宝的各种猜想
在绘本中,孩子们了解到了宝贝孕育的过程,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什么样的呢?面对孩子们的疑问,姜老师找来了自己产检的照片,孩子们初次认识了B超图,看到了姜老师肚子里宝宝的样子。
原来B超单可以看到宝宝的样子,我看到了宝宝的头和小脚,小小的,真好玩。
宝宝正在躺着睡觉呢,真可爱。
妈妈肚子里面黑黑的,宝宝住在子宫里。
B超单可以看到老师羊水的多少,宝宝的生长情况,真神奇。
宝宝样子大猜想
大家看到了产检照片,于是开始猜想宝宝长什么样子呀!
悦悦:“我长得像我妈妈,都是大眼睛。”
洋洋:“我长得像爸爸,白白的。”
那姜老师的小宝宝会长什么样子呢?会不会和姜老师长得像呢?于是孩子们开始了自己的猜想并绘画下来。
和宝宝的第一次相遇
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怀孕5个月的姜老师给小朋友们看了四维图,哇!原来从四维照片里能更清楚的看到宝宝的模样呀,小宝宝在老师的肚子里睡觉呢。
是弟弟还是妹妹呢?
看到宝宝在姜老师肚子里的样子,对于宝宝的性别又引发孩子们新的讨论。那姜老师肚子里的宝宝是弟弟还是妹妹呢?孩子们大胆猜测并进行投票。大部分的孩子都认为是“妹妹”呢!
教师思考:
在探究过程中,孩子们认识了B超单、子宫、羊水,幼儿对此感到非常的神奇。并且对于小宝宝是男生还是女生,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也不知道肚子里到底是弟弟还是妹妹,等着拆盲盒呢!但讨论的过程扩展了孩子的认知,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只要小宝宝平平安安的,都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06.爱的体验
测量“宝宝”有多大
随着时间的变化,姜老师的肚子,好像一天比一天大了,我用绳子来比一比姜老师现在的肚子有多大吧!
我是“孕妈妈”
“姜老师经常揉腰、捏腿,感觉怀宝宝好累呀!”
“我也想知道怀孕是什么感觉。”
于是一场体验“孕妈妈”的活动在中一班紧锣密鼓地开始啦,孩子们用气球当宝宝,体验孕妈妈的半日生活。
“孕妈妈”们带着宝宝整理物品、打扫卫生等。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时刻注意自己的肚子,就怕压到“宝宝”、摔着“宝宝”,让“宝宝”受伤。
教师思考:
半日的“孕妈”体验活动,孩子们深刻体会到当“孕妈妈”的不易,平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小心翼翼保护好自己的“宝宝”,明白了原来妈妈平日里也是这么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让我们茁壮成长。
07.爱的礼物
送妈妈的礼物
母亲节来临之际,老师问小朋友们准备给妈妈们准备什么特别的礼物送给妈妈。有小朋友提出:给妈妈画一张B超单送给她,让妈妈再看一看自己在肚子里的样子。这一提议受到了所有小朋友的肯定,于是,小朋友们把“最温暖的房子”礼物安排了起来。
照顾姜老师
通过“孕妈妈”的体验更加感受到姜老师的辛苦,孩子们的内心升起了强烈的保护欲和责任感,大家自发开始关心姜老师,想要更多的照顾姜老师。孩子们有太多让老师感动的瞬间,他们用最稚嫩的行动表达着对老师的关心和呵护。
给宝宝的礼物
我们天天和姜老师的宝宝在一起,虽然宝宝还没出生,但是已经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等到宝宝出生后,我们就是大哥哥大姐姐了,为了迎接宝宝,我们准备给宝宝准备一份礼物,等宝宝出生后送给ta!
教师思考:
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妈妈的爱。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宝贝们在努力表达着对妈妈的感谢。
随着自身的体验,也加深了他们对老师的爱与理解,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对老师的爱。
08.课程总结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的归宿。自从“姜老师的大肚子”这件事成为孩子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开始,孩子们便一直在生活中进行着主动的探索与学习。从阅读绘本了解孕育的奇妙过程,到体验“孕妈妈”的半日时光,孩子们在活动中逐渐意识到关爱、理解父母与老师,萌发爱与责任心。他们在对小宝宝成长过程的好奇、探索、揭秘中自然进行有关生命的深度体验,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建构着新的经验。
作为教育者、引导者,我们应当尊重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在生活中不断激发孩子们热爱生命的情感,让孩子们感知妈妈怀孕十个月的艰辛和爱,从而懂得感恩妈妈,也知道生命的难能可贵,进一步萌发孩子们的爱与责任心。
编辑丨姜诗意
初审丨任增玲
复审丨王俊霞
终审丨董学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