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
水宝宝
一、遇见水宝宝
课程缘起
01
有一天,孩子们正在安静地玩耍时,忽然传来了小朋友的叫喊声:
“老师,有小朋友在卫生间玩水呢”
谢可欣:老师为什么水可以洗干净所有东西呢
罗润早:老师为什么水没有颜色,但是大海是蓝色的?
张一凡:老师,水从哪里来呢?它很重要么?
水,对于孩子们来说有着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它时而灵动时而凝固、时而平静,千变万化的水激发着孩子的好奇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探究过程,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于孩子们对水充满了好奇,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于是一场关于“水”的奥秘旅行就这样开始了!
有趣的水宝宝脉络图
02
水的调查表
03
水到底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了?又有什么用途呢?带着种种疑问……小朋友们通过观察、发挥想象,用亲子调查的方式记录水的作用,知道水的重要性。
寻找水宝宝
04
自来水管里就有许多水。
老师,我发现了,鱼儿有水才能活下去。
老师你看,我们洗手的水。
植物也需要水,
不然植物不能长大的。
孩子的发现与成长:对水有了初步的认知后,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了关于水的调查,知道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水,并对节约用水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师的反思与支持: 为了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我们通过与孩子交流、节水小卫士大调查等多个调查活动,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了解幼儿的未知经验。幼儿不仅成功的归纳了自己原有的经验,还通过与他人的分享,获取了新的经验,使学习在交流、碰撞中产生。
在寻水过程中,孩子们知道了大自然、生活中还有我们身体上有很多水,他们的生活经验不断丰富,也更加关注起自己的生活环境。
二、探索水宝宝
01
水的特征
水有什么秘密呢?
我们可以用眼睛仔细观察,
用鼻子去感受它的气味,
用手去触摸它的质感,
还可以用嘴巴尝一尝,
看看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小朋友们通过看,尝,闻,摸等方式,发现了水的特征,水是透明无色的,几乎没有味道,摸起来滑滑的,而且具有流动性。
02
水的溶解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水的“秘密”,我们为孩子准备好材料,教师先引起孩子的兴趣:将白糖放入水里,进行搅拌,孩子们仔细观察变化。白糖跑到水里面去了,我们称这种现象叫做“溶解”。
孩子的发现与成长: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将白糖、盐、石头、沙子分别放到装有水的塑料杯中,充分搅拌。通过实验、交流、分享孩子们逐步了解了水的溶解现象,知道有的物体在水里可以溶解,有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溶解。
教师的反思与支持: 在科学活动中,先让幼儿大胆猜测,深度猜想,让幼儿带着自己的想法去做实验,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活动后让幼儿充分交流、分享,依据客观事实得出结论,再与事先的猜想进行对比,形成新的经验,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
03
沉与浮
哪些物品在水中会沉下去?哪些物品在水中可以浮起来?接下来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启了沉与浮的探索。
孩子们在有趣的小实验中发现:比较重的物品放入水中会沉,如:石头。塑料等较轻的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了解了物体在水中沉浮与自身材料密度相关的科学原理。
三、玩转水宝宝
1
自制泡泡水
准备好材料,我们的泡泡制作开始啦!
2
水碗敲击乐
听说碗里装上水,
就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
就让我们一边演奏,一边歌唱吧!
通过敲击装水的碗,孩子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碗中的水越多,敲击时发出的音调越低;水越少,音调越高。这是因为水的多少影响了碗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了声音的高低。孩子们通过动手尝试,不仅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还了解声音的科学原理。
3
有趣的吹画
通过滴流颜料,用吹一吹的方法让色彩流动,形成自然的形态,结合运用图形的变化创造出奇异的怪兽形象。
在材料体验上,丰富了孩子手眼脑的协调能力,通过运用丰富的材料表现出新的怪兽形象,激发了小朋友的创作兴趣,提高动手制作的能力。
四、相约水宝宝
1
讨论:假如没有水?
水是生命之源, 万物之本。
植物要喝水,动物也要喝水。
人类也离不开水,没有水,
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熙熙:土地会变得很干裂。
李方池:大树和小花都会枯萎,小动物都会渴死。
杜语航:我们人类也无法生存下去。
2
孩子们用绘画
形式进行了表征
3
节约用水
原来没有水,人们无法生活。
大地也不在美丽,而变得伤痕累累。
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孩子们积极行动起来,
为节约水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活动感悟
水作为生命之源,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此次活动从幼儿的生活中引发,围绕“生活美育”的课程理念,追随幼儿的兴趣,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了解水的特点和重要性,初步树立了节约用水的环保意识。
在这次探索“水”世界的旅途中,我们直接感受、亲身体验、动手操作、共同探索,感受了水的特性….水真是个既神奇又好玩的东西呢!想必它还有许多奥秘在等着我们,让我们今后继续去探索与发现吧!
END
图文:段智锐
初审:徐巧玲
复审:王家军
终审:江成尧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滁州市第六中学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