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美术馆
在自然美育中绽放童年
青·课程 2022级6班 班本课程
每一朵花都是大自然的艺术杰作。当孩子们透过童真的眼睛观察花瓣的脉络,用稚嫩的小手触摸春天的温度,这场花卉探索之旅,将让幼儿在科学认知与艺术创造的交织中,建立对生命的美好认知。
课程脉络
课程目标
01
科学探索与生命认知
1.通过亲身实践(种植盲盒种子、解剖花朵、制作花谱等),感知植物的生命过程(生长、结构、变化),发现花卉的季节性特征与多样性。
2.感悟植物生命与自然环境(阳光、水、土壤、季节)的紧密联结,初步萌发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3.体验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观察、记录、实验如“变色花”“冰雪魔法花”),对自然现象(如酸碱反应、盐结晶)产生好奇与兴趣。
02
艺术表达与审美创造
1.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花朵的形态、色彩、肌理之美(观察、触摸、闻香),建立对自然美的敏感度与喜爱。
2.尝试运用多元艺术媒介与形式(绘画写生、橡皮泥塑形、拓印纹理、冰雪盐画、光影创作、手工制作如花包/花钟/警示牌),大胆表现对花卉的观察、想象与情感,体验创造的乐趣与成就感。
3.在艺术创作中体验美、创造美,发展个性化的审美表达和动手能力。
03
语言表达与文学想象
1.能够运用清晰、完整的语言描述花卉的特征、生长过程及自己的发现、感受与想象。
2.乐于分享探索经历和创作成果,尝试仿编或创作简单的与花、自然相关的童谣、诗歌或小故事,丰富语言表达,享受语言创造的愉悦。
3.在小组合作活动(如制作花谱、光影墙、花时钟)中,学习倾听、交流与协商,体验合作的氛围。
04
社会情感与合作责任
1.体验照顾生命的责任感与关爱之情(护芽小卫士、花朵医院),学习尊重与珍视生命(植物)。
2.在合作完成任务(如亲子制作稻草人、小组拓印、共同绘制花谱、合作光影墙/花钟制作)中,培养初步的团队协作意识、沟通能力和责任感,感受集体力量的温暖。
3.通过参与公共事务的微观实践(设计制作花朵警示牌、进行“护花”行动),萌发初步的“小公民”意识,理解个人行为对幼儿园的影响,并愿意付诸行动保护身边的美好,体会参与和贡献的价值感。
05
生活联结与文化感知
1.体验花卉与生活的联系(制作鲜花饼、泡花茶),感受自然馈赠的美好,萌生对自然的感恩之情。
2.在食育活动中,享受劳动的乐趣与成果分享的愉悦,感知饮食文化中蕴含的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暖。
06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对自然万物(尤其是花卉植物)的好奇心、探索欲与亲近感。
2.培养在自然探索与艺术创造中获得的喜悦感、惊奇感与审美愉悦。
3.建立对生命(从种子到花朵)的关爱之心、敬畏之情与责任感。
4.体验通过自己劳动(种植、照顾、创作、制作)带来的成就感与自信心。
5.萌发对自然之美、生命之奇以及人类智慧(利用自然进行创造)的感恩与珍惜之情。
建立联结—生命觉醒者
盲盒种子
一颗神秘种子,承载着无限期待;一段成长之旅,记录着奇妙蜕变。在这场充满惊喜与温情的实践活动中,孩子们认领神秘种子,以细心、耐心与爱心,开启了一段难忘的植物观察之旅。
护芽小卫士
种子在小朋友们每天浇水、晒太阳的照顾下,终于探出了嫩绿的小脑袋!看着幼芽宝宝这么可爱,大家都想当“守护超人”!回家后,小朋友们拉着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变做成了威风凛凛的“护芽小卫士”稻草人!
变色的花
小朋友们变身科学小侦探啦!他们拿着小刷子,轻轻把碱水刷在叶子上,又用白醋给花朵“洗澡”。晾干后,大家用紫甘蓝汁调制出的天然魔法水,小心翼翼地涂在画好的花朵上。哇!原本普通的简笔画突然变魔术般开出了蓝色小花!
那一双双肉肉的小手,蘸着神秘的汁液,像给白纸施展魔法咒语。这些充满好奇的小探索家,正用最纯真的方式,敲开科学世界的大门呢!
教师思考:在“生命觉醒者”的探索中,盲盒种子的未知性如同一粒哲学的种子,播下对生命不确定性的敬畏;护芽稻草人的亲子共创,让教育从幼儿园延伸至家庭,构建起“生命共同体”的认知雏形;变色花实验则以酸碱反应为引,在童真视角下揭示自然现象的诗意逻辑。此阶段我们看见,科学启蒙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触摸—守护—发现”的三重维度,让儿童在与自然的对话中,建立对生命从孕育到变化的完整感知,如同埋下一颗柔软的种子,终将在未来长成对世界的温柔理解。
深度探究—自然的破译者
花朵结构大揭秘
他们小心翼翼地分离花瓣、花丝与雌蕊,就像一名严谨的小小科学家,用放大镜细致观察每一处微观结构,在实践中解锁植物生长的奥秘。
孩子们将科学知识与艺术创意碰撞融合,以五彩橡皮泥重塑花朵内部构造,创作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立体解剖图。
花草纹理画册
当叶脉的脉络遇见白布,当花瓣的纹路邂逅颜料,孩子们化身"纹理收藏家",精心挑选形态各异的花朵与叶片,轻轻刷上颜料,再用拓印的方式将它们独特的肌理复刻在纸上。最终,这些饱含自然温度的拓印作品被装订成册,成为独一无二的纹理珍藏册。
幼儿园花谱
在幼儿园的角角落落,他们仔细观察每一朵遇见的花儿,认真标注名字、生长位置,记录绚丽色彩与花瓣数量。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将发现的花朵信息精心整理,制作成专属花谱。
教师思考:“自然的破译者”系列活动,是将植物学解构为可触摸的艺术媒介。花朵解剖与橡皮泥建模的结合,让抽象的植物结构转化为具象的空间认知;花草拓印的肌理探索,实则是在宣纸纤维间完成自然美学的转译;而“幼儿园花谱”的绘制,更是将观察、记录、分类等科学方法,转化为儿童视角的视觉叙事。我们在此阶段深刻体会到,当科学认知与艺术表达如花瓣般层叠展开,儿童不仅习得植物学知识,更在跨学科的实践中,构建起对自然现象的多元解读能力,这正是未来创新思维的原初萌芽。
创意表达—美的创作者
空心纸筒户外写生
孩子们用空心纸筒定格眼前盛放的花朵,巧妙取景构图,将花蕊的细腻、花瓣的层次一一描绘。微风拂过花枝轻摇,他们专注观察、认真勾勒,把春日的绚丽色彩和生机活力,永久留在画纸上,每一幅作品都藏着童真视角下独特的自然之美。
冰雪魔法花
清水晕染的颜料在宣纸上肆意流淌,孩子们轻轻撒下盐粒,一场神奇的自然魔法悄然上演!随着水分快速蒸发,盐粒结晶如同冬日冰晶,在颜料间蔓延出丝丝缕缕的裂纹,瞬间勾勒出形态各异的"冰花"。深浅交织的色彩与晶莹纹路相互碰撞,每一幅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奇迹,让孩子们在指尖创作中,见证科学与美学共舞的浪漫瞬间。
光影故事墙
当稚嫩的笔触遇见光影魔法,奇妙故事就此上演。小朋友们在透明膜上尽情勾勒心中的花朵,用缤纷色彩赋予花瓣生命。随着灯光亮起,一幅幅花朵画作被投影在墙面,瞬间绽放出梦幻光芒。光影流转间,透明膜上的花朵仿佛跃动起来,串联成一面会"讲故事"的创意墙,点亮了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世界!
花时钟
纸板剪裁、画笔勾勒,小朋友们化身创意小能手,用奇思妙想编织时间与自然的童话。他们将不同开放时间的花朵绘于表盘,用指针串联起植物与时间的奇妙关联。
当"花时钟"诞生,每一刻转动的不仅是时间刻度,更是孩子们对自然节律的探索与热爱,这面独特的时钟,也成为班级里最灵动的自然科普画卷!
自制花包
拿起安全小剪刀,咔嚓咔嚓剪下香香的小花朵,再把它们轻轻放进花花布兜里,最后用彩色小绳子转呀转,打个可爱的蝴蝶结!这样超漂亮的花包就做好啦~
教师思考:在“美的创作者”的实践里,户外写生的纸筒取景框,是儿童重构视觉秩序的符号工具;冰雪魔法花的盐粒结晶,让化学现象成为美学创造的合作者;光影故事墙的透明膜绘画,则打破平面与立体的界限,让想象在光的维度中生长。尤为动人的是“花时钟”将植物节律与时间刻度的同构,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认知,更是将抽象时间转化为生命韵律的诗意表达。此阶段让我们确信:当艺术创作扎根于自然观察,儿童的指尖便不再是简单的描摹,而是以自然为师,书写属于童年的生态美学宣言。
创意表达—美的创作者
花的警示牌
小剪刀裁剪出可爱造型,彩笔描绘出缤纷图案,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变身环保小卫士,制作出一个个花朵警示牌,用创意传递对花朵的温柔守护。
这些充满童趣的警示牌,不仅是花园的守护者,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爱护自然、尊重生命的种子。
花朵医院
小朋友们化身爱心小医生,当发现蔫头耷脑的花朵,他们用输液瓶小心翼翼地为其"输液"——将清水注入瓶中,用软管连接花朵根茎,认真记录"治疗"过程。
教师思考:“花的守护者”系列活动,将植物保护升华为社会责任的微观实践。警示牌的符号设计,是儿童用视觉语言参与公共事务的初次尝试;花朵医院的“输液”疗法,以角色扮演解构生命救护的严肃命题,在游戏中孕育同理心;而树枝修复的双面胶“绷带”,更以稚拙的方式诠释对生命形态的尊重。这些实践如同散落的种子,在儿童心中播下“万物有灵”的生态伦理观,让环保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通过具体可感的行动,完成从“自然观察者”到“生命守护者”的身份认同跨越。
食育活动—美的享受者
鲜花饼
先把软软的面团揉成小圆球,再用木棍轻轻压扁,像给面团“变扁扁魔术”!接着挖一勺香香的鲜花馅料放在面团中间,把边边捏起来包成小包子,最后轻轻压一压,变成圆圆的饼。再把它放入锅中,一份美味的鲜花饼就成功了。
花茶
先轻轻拿起小茶勺,舀出一小勺干花放进透明的小杯子里,再请老师帮忙倒上热乎乎的水,哇!花瓣在水里跳起了舞!等水慢慢变成香香的淡黄色、淡白色,菊花茶和茉莉花茶就泡好啦!小心吹一吹,和小伙伴碰一碰杯子,一起“咕嘟咕嘟”喝下去,甜甜的,喉咙里都是花香,感觉自己变成了会魔法的小茶师!
教师思考:鲜花饼与花茶的制作,是自然教育向生活世界的温柔延伸。揉面团时的触觉感知,是对食物本真的初次致敬;观察花瓣在热水中的舒展,实则是在解构“可食用花卉”的生物学密码;而分享茶点时的碰杯仪式,更将个体的创造转化为集体的味觉记忆。在此过程中,我们看见食育不仅是味觉的启蒙,更是一场联结自然、文化与社交的多元对话——当儿童用双手将花瓣转化为食物,他们同时也在学习敬畏自然的馈赠,理解“盘中餐”背后的生命循环,这正是可持续发展理念最本真的童年注脚。
课程反思:让教育像花一样生长
整个课程如同一部流动的自然绘本,每个活动都是儿童与花朵共同书写的诗行。当我们放下“预设目标”的执念,转而倾听孩子说“断茎小花是戴盔甲的战士”,便忽然懂得:教育的本质不是修剪枝叶,而是提供如春雨般的润泽,让每个生命在与自然的互动中自主生长。
从种子发芽到花包留香,从科学实验到光影魔法,儿童始终是探索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这场自然叙事的“助产士”——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在时光里埋下好奇的种子,然后静待每一朵“思考之花”,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绽放独特的光芒。这或许就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不是塑造,而是唤醒;不是灌输,而是同频生长。
END
投稿班级|大六班
编辑|毛成相 杨迦棋
初审|孟婧妍
二审|中铁一幼审核组
终审|王 娜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