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草尖凝翠色,
一瓣花影舞轻纱,
一锤一印间,
草木灵魂跃然布上,
自然诗篇悄然成章。
植/物/敲/染
01
课程源起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幼儿园的花花草草也展现了勃勃生机。散步时我时常看到孩子们采摘花花草草,有的小朋友还会发出感叹:花朵这么漂亮,如果能留住它就好了。
小宝:可以让老师用手机拍下来,我们想看的时候给我们看看就好了。
嘟嘟:我要把花插到花盆里,每天浇水,它可以继续开花。
小石:可以把植物做成标本呀!
除了这些方法,老师还知道一个方法,叫做植物敲染,你们想试一试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支持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究与分享交流。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通过讨论,引导幼儿想说、敢说,尊重幼儿的想法,让幼儿积极去探究和寻找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各种偶发的教育契机,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及时给予有效支持。借此契机,立足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利用自然资源,于是我们跟随孩子的想法,开启了一场有趣的植物“敲染”艺术体验之旅!
02
初识敲染
什么是植物敲染?
多米:就是把植物敲一敲
依依:把植物放在纸上,然后敲一敲
海洋:敲染就是画画,叶子在纸上用锤子敲出来颜色。
哲哲:植物敲染就是采一片叶子玩游戏。
沐沐:是把捡来的植物放纸上敲打。
铉馨:还可以用别的打一打。
在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下,孩子们和老师对植物敲染进行了一番大探秘。通过图片、视频向幼儿讲解什么是“植物敲染”。
孩子们知道了,原来敲染,就是将我们大自然中的植物,比如它们的叶子、花朵,直接放在棉布或其他布料上,然后用工具轻轻地敲打,让植物的汁液渗入到布料里,这样植物的形状、色彩和纹理就会留在布上了。
孩子们了解了敲染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将敲染加入区角活动中。游戏开始前我们去搜集了幼儿园的花花草草。
“敲染”/进行时
3-1开始敲染啦
一切准备就绪,根据孩子们的设想,我们开始了第一次的敲染活动。孩子们把采摘的树叶、花瓣平放在白纸上,用他们选好的工具开始敲打。
3-2敲染中的问题
第一次尝试:我们用锤子将花瓣砸在白布上,发现并不能留下花瓣的印记,并且脏脏的,于是我们展开了思考。
朔晗:我的树叶都被锤烂了。
裕阳:我敲的时候叶子总是动来动去。
奕可:那我们怎么才能把它固定住呢?
孩子们寻找到固体胶、双面胶、透明胶,进行了试验。
孩子们发现问题是敲打的时候花瓣会移位,于是我们开始寻找可以固定的东西,双面胶、胶棒、透明胶带等。孩子们得出结论:用透明胶固定叶子,叶片能被均匀的敲击,不移位,不损伤叶子。听完小朋友们的感受,再进行作品对比,最终我们选择了透明胶带为最好用的固定材料。
第二次尝试:解决完固定的问题后,孩子们发现有一些植物可以表完整的保存,但有一些植物无论使多大的力气都不能很好的保存。
笛诺:是不是力气太小了。
杜宇:我感觉这个叶子太干了。
珞琳:比较硬的叶子就没有汁液。
听完孩子们的经验交流后,我们决定把每一种叶子的情况记录下来。经过对比发现:花朵比树叶要更好保存,花朵的水分多,容易留下印记,而树叶汁液少,较难留下印记。
第三次尝试:班级的白布消耗太快,随之面临材料缺少问题。于是我和孩子一起讨论,用什么来代替白布,孩子们认为A4纸的形状、颜色和白布相似,最终敲定用A4打印纸代替。
虽然A4纸比较像白布,但我们发现用纸敲染出的作品并不能很好的保存植物的形态,于是我们展开了思考。
子怡:我的纸吸不了叶子的水呢,都流出来了!
杜宇:我的纸敲不出颜色。
珞琳:我的虽然有点形状,但不明显!
小彬:那用什么来代替比较好呢?
在一次水墨画活动中,孩子们发现宣纸的吸水性很好,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如果用宣纸来代替是不是效果会变好呢,于是我们马上行动了起来。
果然,经过尝试,宣纸也可以较完整的保存植物的形态,并且孩子们还可以根据染出的形状来进行想象,将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不仅如此,利用宣纸敲染还可以解决上学期中用布扎染后孩子们无法进行修剪再利用的难题。
整个过程中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我们将问题抛给孩子,引发孩子的思考,并带领他们在小组实践过程中动手探索、发现、了解敲染的正确方法。在敲染过程中,追随孩子们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自主解决问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经验积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孩子们在一锤一敲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技能,通过这一系列的敲染活动,孩子们在期间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寻求原因—积极讨论—同伴间经验共享与提升等多个阶段,在这些阶段里,孩子的表达、社会交往、合作、自我意识的更新等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发展。
敲染创意汇
4 -1端午节—花草蛋
植物除了可以印在布上还可以在哪里留下印记呢?
4-2芒种—泥染
泥染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染色工艺,源于中国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年历史。泥染也是彝族印染技术中的重要一项,尤其在四川省凉山州的彝族地区广为流传。
4 -3端午节—父爱如“衫”
小艺术家们用缤纷颜料浸染纯白T恤。折叠捆扎间创意满满,每件都是独一无二的爱意拼图。斑驳色彩里流淌童真祝福,把暖暖的“爸爸我爱你”藏进夏日衣衫,化作最甜蜜的节日惊喜!
4-4夏至—草木扎染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中国人历来喜爱竹子。自古以来不计其数的文人墨客赞咏“竹”,将竹子隐喻为一种虚心、有节、挺拔凌云、不畏霜寒的品格精神。“竹”与“祝”谐音,有美好祝福的寓意。
课程反思
在这次敲染的班本课程中,孩子们展现出了令人惊喜的探索精神与创造力。从最初对留住春天美好的讨论,到积极收集工具、寻找植物,再到不断尝试、解决问题,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他们的热情与专注。面对敲染过程中花瓣乱跑、叶子易碎、图案不清晰等问题,孩子们积极思考、大胆表达,通过合作讨论找到了有效的解决办法,这种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可贵。
在活动中,不仅让孩子们体会到中华民族 传统染色技艺的魅力,加深了他们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优秀 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让我们感受到教师在和孩子们一起参与 的过程中,记录他们的每一次的发问、每一次的党试、每一刻的 成长,就是和孩子们一起的共同学习者。 在敲拓染项目化活动当中师幼合作、幼幼合作、家园共育也成为 该项目化学习成功的源泉。孩子们在活动中乐于探索、积极解决 问题将成为他们的一种好习惯和良好的品质。而能和幼儿一起学 习,共同成长的教师也是未来教师发展的新路径。
撰稿:李倩倩
编辑:王玉
初审:姜湉湉
再审:王雪梅
终审:栾清雅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岛市李沧区广水路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