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点轻漪漾碧绸,
摇金曳玉水中柔。
小小生灵初探首,
生命序曲此间游。
阳光下尾巴闪耀,姿态轻柔,初次露面,充满好奇,生命的奇妙旅程在此开始……
课
程
介
绍
课程缘起
孩子们听完故事《十二生肖之蛇的传说》,对故事里青蛙如何长出四条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联想到熟悉的《小蝌蚪找妈妈》,他们知道青蛙是由蝌蚪变来的,但从未亲眼见过这个神奇的过程。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着他们,渴望能亲眼看看身边青蛙的腿究竟是怎么来的。于是,有小朋友兴奋地提议:“老师,我们养几只青蛙吧,和乌龟一起养,这样就能看到它们的腿是怎么长出来的啦!”
课程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满足幼儿了解蝌蚪的好奇心。
2.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探究小蝌蚪的特征与习性,并用多种方式表现其探究结果,从而萌发幼儿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程目标
教师反思
幼儿是天生的科学家、探索者,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好奇心表现也不同。《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小蝌蚪到蛙相关的一些知识,我在班上开展了决定开展《蝌蚪遇见“蛙”》为主题的生命生长课程活动。
蝌蚪遇见蛙
嗨
小
蝌
蚪
对于孩子来说,小蝌蚪小巧可爱的外形,深受他们的喜爱。借此机会,我们追随孩子的兴趣,以小蝌蚪为主线,为孩子创造探究的条件,让孩子运用各种感官进行探究,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体验发现的乐趣。
“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带着疑问,孩子们通过绘本《小蝌蚪找妈妈》和水墨动画,踏上了寻亲之旅。
虾公公说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有大眼睛,但是这是大鱼,不是小蝌蚪的妈妈。
小蝌蚪的妈妈还有白肚皮。
大眼睛的金鱼、白肚皮的螃蟹……
孩子们在讨论中逐渐拼凑出青蛙妈妈的特征。当小蝌蚪终于找到妈妈时,教室里响起了欢呼声:“哇,这就是小蝌蚪的妈妈呀!”
孩子们带着问题与好奇心进行了小蝌蚪大调查,孩子们和家人一起探索关于小蝌蚪的秘密!
教师思考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注重家园合作,形成家园教育合力,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不仅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了小蝌蚪的秘密,也让孩子们对小蝌蚪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蝌蚪遇见蛙
解
密
蝌
蚪
小蝌蚪生活在什么地方?
我知道,在小河边,我妈妈带我去椒园小公园的小河边去捞过。
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但为什么长得完全不一样呢?
小蝌蚪长成青蛙要多久?……
通过观察,小朋友们发现小蝌蚪全身乌黑,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像一粒粒小圆球。哇,好可爱。小蝌蚪可爱的外形,深受他们的喜爱。可爱的小蝌蚪激发了孩子们去直接感知、自主探索和饲养的欲望,于是我们把蝌蚪集中到班里的植物角饲养。
为了帮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并感受小蝌蚪变青蛙的全过程,老师开展了语言《蝌蚪成长记》集中活动。
1
2
3
6
5
原来小蝌蚪从一颗小小的卵,成长为黑色的小蝌蚪,然后长出后腿、前腿,慢慢尾巴消失,最后成长为一只青蛙。
小蝌蚪喜欢生活在水塘、小水沟和农田里,同时它也很喜欢钻进泥巴或水草中藏起来。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大自然以无比宽广和慈爱的胸怀,无时无刻不在向幼儿献出妙趣横生的礼物。所以,我们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小蝌蚪,在寻找过程中孩子们发现小蝌蚪生长的环境是在小溪边、小池塘等地。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小蝌蚪爱吃什么,我们分别准备了鱼食、青菜和馒头,对比发现,青菜和鱼食它们吃得更快更干净,这两种食物便成了最佳选择。
教师思考
亲近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动植物是大自然中最具有生命气息的部分,这是一个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幼儿的蝌蚪探究之旅始于一些小小的问题,当幼儿对事物有了一系列的疑惑,憧憬和探究欲望时,教师应该做一个支持者,带着幼儿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蝌蚪遇见蛙
照
顾
蝌
蚪
我们给小蝌蚪安个家吧!
那我们把小蝌蚪的家放在哪里合适呢?
我觉得放在外面的走廊上可以通风。
植物角那里太冷了,放到我们教室有太阳的地方吧,小乌龟也在,他们正好可以作伴。
小蝌蚪们顺利安家了!
在这期间小朋友们也记录下了蝌蚪每天吃的东西和每天的成长变化。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与记录他们不仅知道了蝌蚪的生长过程、还对蝌蚪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小蝌蚪可爱的外形,深受他们的喜爱。可爱的小蝌蚪激发了孩子们去直接感知、自主探索和饲养的欲望,孩子们坚持每天进行观察和记录。
给蝌蚪喂食
喂喂小蝌蚪
给蝌蚪换水
给小蝌蚪换水
记录蝌蚪的变化
孩子们每天一入园就开始观察他们的小蝌蚪,这天早上,梓舒发现了小蝌蚪们 的异样……“老师,小蝌蚪翻肚皮一动不动了!”
孩子们的N种猜想……
“可能是我们没有及时给它们换水,水太脏了。”
食物喂的太多了,它被撑死了。”
“屋里有点冷,冻死了。”
针对小蝌蚪出现的异常情况,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积极地寻找原因,通过查阅资料,我们了解到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短暂的相识、相知、相处,孩子们已经把蝌蚪当成自己的同伴、朋友,感知到爱和给予。小蝌蚪的死亡虽有遗憾,但更能激发我们对身边小蝌蚪的珍惜和爱护。
恰逢去淄博柳泉幼儿园跟岗学习活动,在中班观摩时,他们植物角的小蝌蚪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征得柳泉幼儿园小朋友同意后,我将这份来自淄博的“礼物”带回来,供孩子们观察。
因为上次小蝌蚪的死亡,班内的小朋友在周末的时间,去小溪边寻找蝌蚪并带来幼儿园。
孩子们对于这份“礼物”特别喜欢,这时候观察孩子们发现了问题:
老师,我发现这是两种不一样的蝌蚪。
对啊,跟我们班里的不一样。
我们的蝌蚪大大的,这些小蝌蚪是黑色的,小小的。
一种是黑色,一种是灰色。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为了解答孩子们的疑虑,老师向孩子们讲解蝌蚪的种类。
蟾蜍
青蛙
/播/图/集
通过观察和讨论,孩子们豁然开朗,但对他们来说小蝌蚪身上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一天早晨,依辰来园就马上去观看小蝌蚪,她兴奋地大叫起来:“老师,我看到有几只小蝌蚪长出腿啦!”孩子们听到有小蝌蚪长出了腿,纷纷围过去观看。过了几天,有些蝌蚪还长出了前腿,有些蝌蚪小尾巴也不见了,已经快变成了幼蛙。
长出后腿
尾巴变短
长出前腿
变成幼蛙
这期间小朋友们记录下了蝌蚪每每天的成长变化。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与记录他们不仅知道了蝌蚪的生长过程、还对蝌蚪的生活习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随着幸存的蝌蚪长出后肢、前肢,尾巴逐渐变短,孩子们画下了“成长日记”:
从蝌蚪长出前腿到尾巴变短最后消失不见,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孩子们已经能自主自发的进行观察,并已经升级到细节性观察了,原来小蝌蚪的尾巴不是一下子消失的,而是先变短一半,再变短一点,最后尾巴消失成为幼蛙,通过孩子们的记录,我们能清楚的看到从蝌蚪到青蛙的成长过程。
天气转暖,小蝌蚪搬进了植物角的新家。午餐后散步时,这里就成了孩子们的“打卡点”,大家都津津有味地观察着小蝌蚪的变化,满心期待它们变成青蛙的那一天!
“大家快来看呐!我们的小幼蛙跳出来啦!”小朋友们一下子全部围了过来,小小的植物角再也装不下它们蹦蹦跳跳的身影。
孩子们知道小青蛙是抓害虫的小能手,也知道大自然才是最适合小青蛙的家。经过孩子们的一致同意将可爱的小幼蛙送回了大自然。
教师思考
从零距离地观察蝌蚪,再到亲自照顾,看着小蝌蚪一天天长大,亲身的体验让孩子们对小蝌蚪一直保持着高涨的热情,他们关注小蝌蚪的身体细节和生长变化,关心小蝌蚪的生活环境,愿意为小蝌蚪付出自已的感情和精力。慢慢地,他们发现饲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付出很多的耐心,这是一个不可中断的小任务。本次课程暂告一段落,最后孩子们共同决定将小蝌蚪送回大自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来了一场特别的生命教育!
蝌蚪遇见蛙
蛙
趣
蝌
蚪
纪念幼蛙
小幼蛙被放回了大自然,但孩子们还是经常会想起它们。“我好想念它们!”“我也是,不知道它们过的好不好?”“现在它们会在哪里呢?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于是,大家用画画的方式记录下可爱的幼蛙们!
小蝌蚪水墨画
孩子们在画水墨小蝌蚪呢!用毛笔蘸着黑黑的墨汁,在纸上轻轻一点——哇,小蝌蚪的脑袋圆溜溜!再拖着笔尖画一条小尾巴,弯弯扭扭的,真像在水里游!
记录
纸上这些深深浅浅、自由自在的墨点,和孩子们认真又兴奋的小脸,构成了一幅最生动的童趣水墨图。
小青蛙跳跳跳
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青蛙是怎么跳的么? 让我们一起来学小青蛙跳一跳吧。
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让小朋友再次了解了小青蛙跳跃的方式,还锻炼了孩子跳跃的技能和身体协调的发展。
影子青蛙
孩子们自发玩着有趣的影子变青蛙游戏!蹲在地上,“嘿!”地一声向前跳去,地上的影子也跟着蹦跶起来,活像一只只跳跃的青蛙。三五成群,让影子变成“青蛙合唱团”。阳光下,蹦跳的影子、清脆的“呱呱”声和欢乐的笑声汇成一片,孩子们在光影的魔法世界里,快乐地体验着小青蛙的奇妙生活。
搭建——小蝌蚪的家
在搭建区,孩子们用纸盒围成“小池塘”,点缀上“水草”。接着用积木在池边搭起小石屋、桥洞等。最后用小块积木拼出可爱的“小蝌蚪”,轻轻放入池中,并开心地邀请:“小蝌蚪,快住进你的新家吧!”童趣与关爱,洋溢在每一个搭建的角落。
搭建
爱蛙宣传
怎么保护青蛙?
“不要捉青蛙”
“告诉大家也不要吃青蛙。”
“保护庄稼的小帮手,让农民伯伯也来保护它们”
爱蛙宣传
孩子们勇敢地说出“请保护青蛙”“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等宣传口号,呼吁更多的人参与护蛙行动。我们追随幼儿的脚步,充分尊重、支持幼儿的想法,让幼儿在最真实的体验和实践中,萌发对自然的热爱和生命的尊重。
课程反思
在《“蝌蚪”遇见“蛙”》的课程活动中,孩子们自发参与、自主学习、自由表达,获得了自身的发展,积累了许多有意义的经验。课程从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蝌蚪入手,通过展示蝌蚪到青蛙的蜕变视频,瞬间抓住了他们的注意力。这种直观且贴近生活的引入方式,让孩子们意识到自然界的变化就在我们身边,激发了他们探索未知的热情。
课程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不仅学会了蝌蚪成长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开始主动提问、积极探索,这种主动学习的态度是我们教育最宝贵的成果。此外,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不仅是一次科学探索的旅程,更是孩子们心灵成长的见证。通过这次课程,我们不仅教会了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无限好奇和热爱。让我们继续携手,为孩子们创造更多这样充满乐趣与意义的学习体验,让他们在探索中成长,在成长中绽放。
蝌蚪遇见蛙
注:本公众号幼儿肖像均获书面授权,严禁各平台擅自使用。
–最美城幼–
遇见最美的自己 畅享愉悦的童年
编辑|王舒 赵秋华
初审|于燕 曹晴晴
终审|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