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
建
构
课
程
古韵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游戏活动主要指他们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合作能力,促进幼儿情感、个性健康发展。
课程缘起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多年的泱泱华夏,留下了许多建筑瑰宝,带领孩子们思考搭建什么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园本课程,建构时搭建的巍峨长城。
于是我们开启了古建筑的探索之旅,在一系列的探索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视觉上的享受,感受中国古建筑那种曼妙多姿、巧夺天工、艺术神韵之美,更萌发了幼儿想要探索中国文化的欲望,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询问孩子们的意见后,给他们播放了很多古建筑的视频,图片,最后选择了几个耳熟能详的进行投票,最终我们决定围绕:
古老的民居——四合院;
古老的宫殿——天坛;
古老的防御——长城。
开展“寻味古韵”建构课程。
课程脉络
古老的民居—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在中国的诸多建筑形式中,四合院具有显著的北方特色,从整体布局到建筑结构不同的院落、地理位置都有一定的讲究。
在前期的搭建中,孩子们依据四合院的“院”为中心进行了搭建,但是其对四合院本身的历史和建筑形制并不了解,于是对四合院建筑的调查、了解成为后续修改区域建筑的一个重点。
四合院小调查
为了首次四合院主题顺利开展,我们在建构前一天,邀请家长陪伴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四合院”调查问卷,初步让孩子们了解四合院的构造!
设计四合院
建构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带领孩子观看了一条介绍四合院的视频,请他们讲一讲自己的看法,并绘制了设计图。
看完视频以后,孩子们发现原来四合院不仅仅是个院子,他还有着与其他建筑物不同的地方,有着自己的建筑特点。
教师思考
1.幼儿对于四合院的前期经验较为欠缺,他们不了解四合院的定义以及建筑形式。因此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与幼儿共同查阅资料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四合院的建筑形制以及建筑特点。
2.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和查询资料的形式,自行总结了四合院的相关特征。这体现了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幼儿通过观看视频可以理解四合院建筑中“正房”、“厢房”、“耳房”之间房高不同,体现了幼儿对于科学领域中高度概念的认知,说明了本班幼儿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成熟化和具象化的发展水平。
搭建四合院
建构活动开始之前,我们带领孩子观看了一条介绍四合院的视频,请他们讲一讲自己的看法,并绘制了设计图。
看完视频以后,孩子们发现原来四合院不仅仅是个院子,他还有着与其他建筑物不同的地方,有着自己的建筑特点。
结合我们了解的四合院特征,以及对照设计图,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一些小问题:
1. 四合院的四个方向都有房子,我们没有搭建房子。
2. 四合院的正房是最高的,我们的正房不够高。
但是机智的孩子们很快就想出了解决的办法!
孩子们用纸杯把四合院的四间房子都搭建出来了,但是从外形看不太美观,所以我们建议用积木细节的搭建四面的房子,孩子们先在建筑活动的时候单独搭了一下。
在下一次的搭建四合院的过程中,他们结合自己平时设计搭建的四合院里的房子,融入到了新的一次搭建四合院中,效果呈现不错。
四合院
在户外搭建区,孩子们自发进行了主题为四合院的建构,他们已经能熟练的运用多种技巧,用不同的材料来搭建四合院了!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绘本推荐
本绘本,从四合院的历史说起,然后层层递进到四合院的布局和特色,建筑庭院,装饰以及文化。
小朋友读这本书的时候,不仅可以了解到四合院的历史,而且可以了解到四合院的建造过程,然后它是如何被人们使用的,同时也会了解到北京这座城市的故事和文化。
教师思考
在本次主题搭建活动中,幼儿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分析、观察同伴等方式全面的发展了幼儿的学习能力。
幼儿通过与同伴相互合作进行搭建,发展了其社会领域中与同伴交往的能力,也提升了幼儿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发展了其思维的创造性。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升了观察、陪伴、记录幼儿自主学习过程的能力,丰富了支持、引导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策略。深入转变儿童视角,与幼儿一起感受建构游戏的魅力、传统的特色,从孩子的角度参与游戏,才能发现每个孩子在游戏中的闪光点。
古老的宫殿—天坛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长廊、双环万寿亭等,还有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等名胜古迹。
天坛小调查
天坛位于我国首都——北京。
北京实在是太远了,大家都对天坛充满了好奇,想知道天坛到底是怎样的。
于是我们利用多种工具、多种方式搜集和天坛有关的资料和信息,在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云游天坛。
你好天坛
延续寻味古韵主题,我们班的建构区开展了搭建中国古建筑——天坛,圆圆的造型吸引孩子们的喜爱,激发了孩子们搭建的兴趣。
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进行了“云”游天坛的活动,通过大家共同收集到的照片、视频等进行资源共享,一起“云游”天坛景区。
教师思考
小朋友们在初始经验与二次经验链接的基础上,愿意通过问题式探究、利用信息化工具或网络平台,对本次兴趣中心点——天坛有持续性的探索。
在搜集资料、寻找答案后,他们也愿意和同伴们分享自己寻找到的相关信息,并且在信息分享中,师幼共同整理、概括大家探究的成果,体验合作探究、共寻答案的乐趣。
设计天坛
“搜证”的体验延续了班级幼儿对天坛的兴趣,而信息共享与思维碰撞更加明确了幼儿的主要兴趣点——祈年殿,诱发了班级幼儿对祈年殿的建构兴趣。
云游天坛,孩子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定义了天坛的构造,分别是楼梯(底座)——祈年殿(中心)——宝顶(最高点)。
搭建天坛
我的问题
解决问题
教师思考
在第一次建构前,参与建构的小朋友们都欣赏过天坛的图片,孩子们对天坛的形象和结构仅仅只有大致的外观造型认知,对于细节部分——即如何利用单元积木建构“祈年殿”的“技术能力”还有待提升。
第一次尝试搭建过程中,在初次合作过程中已经能够按照形状特点搭建天坛底部的地基造型,由此可见,多数幼儿仅是观察到了最吸引他们眼球的主体建筑的楼层层数,没有观察到地基的形状。教师建议幼儿先将主体垒齐,最后外形修饰。
相比较于第一次的搭建,后几次更加具体形象,从搭建造型来看,幼儿更加关注天坛的细节部分。幼儿能够自发的观察天坛的特征。通过对材料的观察,发现,天坛的楼梯有三层,越往上越来越小。天坛的中心祈年殿的整个建筑呈现的是圆形的,关注到了建筑物的屋檐是圆形的,边上有小尖角等一些细节的部分。能够运用到了第一次的经验分享,掌握了搭建技能——塔式、架空。
幼儿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搭建天坛之旅,他们回顾四合院,自主分成两组,分组进行设计,分区域建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成果!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绘本推荐
绘本中通过介绍18种建造工具,52种建造工艺,带孩子了解斗拱,榫卯,藻井等古代建筑工艺的奥秘。历时三年手工绘制,美学与建筑学的神奇结合,真实再现天坛祈年殿的建造场景,足不出户带孩子领略天坛文化,揭秘古人惊人的智慧。
教师思考
在天坛主题建构活动中,我们追随着孩子们的脚步,一起云参观了解天坛、绘制设计图、攻克建构难题、讨论分工合作、搭建天坛。
每一次探寻,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每一次探索,都运用各种感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他们了解了传统建筑文化的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感受了传统建筑文化深厚的底蕴,探索了传统建筑文化独特的智慧。
在活动中孩子们展现出的好奇心、创造力、专注力、合作能力等都将成为他们优秀的学习品质而受益终身。
古老的防御—长城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的奇迹。它蜿蜒曲折地伸展在崇山峻岭之间,如一条巨龙般屹立于中国的大地上。长城不仅仅是一道防线,更是一道文化的符号,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传承。
长城小调查
孩子们对“长城”的故事充满好奇,为更深入地探讨长城,他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研究,如填写调查表、通过绘本了解长城、与父母共同查阅资料、观看相关视频等,从而全面掌握长城的外观、构造和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你好长城
通过调查和云游长城,孩子们把对长城的了解带到了幼儿园里!
教师思考
孩子们在讨论、了解、分享的过程中,已经对长城的外观和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验。他们不仅对长城的壮丽景色感到惊叹,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自己想要搭建万里长城的决心。
绘本推荐—《长城》
这本《长城》科普绘本,通过精妙的手绘全景插画,绘制出立体的长城知识体系,包括历史、军事、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100多个跨学科知识点,还有1.4米长的大拉页,看尽万里长城全貌。而且除了精美的手绘图之外,还有实拍的长城图,每一张都非常壮美!
去长城之前,先带孩子了解这些长城相关的背景知识,实地看起来才更有感触,也能更了解中华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文明的演进历程~
我眼中的长城
了解长城之后,孩子们产生了对长城的表征和创作愿望。我们追随孩子们的兴趣,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孩子们进行自主表征。
“这么多材料怎么搭呢?”“用什么来搭关城和关口呢?”“需要搭几个敌楼、几个烽火台呢?”
孩子们讨论之后决定先设计自己眼中的长城。
设计完毕后,孩子们以小组形式协同构建,巧妙运用架空、围合、垒高、平铺等搭建技巧,共同塑造出一道城墙。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在游戏中,孩子们按计划分工合作,热情专注地完成材料筹集、运送和搭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万里长城”竣工啦!
分享讨论
“我们在搭建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针对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我们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吗”?
教师思考
万里长城工程的开工激发了幼儿搭建的兴趣,初建时孩子们专注且合作,能灵活运用技巧。但搭建略显盲目,缺乏计划性和建构逻辑性。针对问题,我们引导孩子们结合新的经验自主思考,寻找解决办法。
万里长城开工啦
再次开始建构,孩子们根据已有经验,表现得更加熟练和自信。他们迅速地完成了城墙的搭建,但在搭建快结束时遇到了一些问题。
长城是否有起点和终点?老师在分享时提到,长城的起点是山海关,终点是嘉峪关。根据老师所描述的,孩子们还设计了这两个关口的形象。
教师思考
孩子们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不断调整和探索搭建城墙和烽火台的过程,体现出其良好的坚持性。他们知道在搭建前需要观察和计划,搭建时需要计划不同积木的顺序和数量。并在大胆尝试和探究材料的不同用法时,表现出积极主动、敢于尝试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长城竣工啦
在游戏中,孩子们按计划分工合作,热情专注地完成材料筹集、运送和搭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万里长城”竣工啦!
萌娃讲解 文明游览
宝贝们化身小导游,带领小朋友们参观搭建的“长城”,认真讲述着长城故事。大家还为长城设计了保护标志,提醒其他参观者注意保护。
教师思考
游戏中,孩子们以探究长城的结构和作用为出发点,通过亲子调查和师幼交流等方式逐步深入探究。在搭建过程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提升。通过搭建“长城”,孩子们了解到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通过本次建构游戏,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让他们从小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工程师,心中都有属于他们的工匠梦,借积木搭建铸就梦想,或许他们的作品并不完美,或许他们需要帮助和支持,但这就是师幼共成长的意义所在,让我们一起携手共进,陪伴成长!
遇见最美的自己 畅享愉悦的童年
最美城幼
文字|徐海霞
编辑|徐海霞
初审|于燕 曹晴
终审|赵磊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