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班
— 城东街道中心幼儿园 —
嗨,衣服
最美城幼
学前儿童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不仅影响当下的生活,更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本期推出习惯养成课程之一《嗨,衣服》。
《3~6岁儿童教育与发展指南》中提出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要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的正确方法等。
01
活动目标
1.了解衣服的材质、结构,对自己穿的衣服感兴趣。
2.学会正确穿衣,逐步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能够整理自己的物品。
4.乐意参与游戏活动,感受活动的快乐。
02
主题脉络
03
活动缘起
随着天气的转冷,小朋友们穿的衣服也越来越厚了,午后,他们为穿起自己逐渐增厚的衣服,开始了一番”战斗”。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于是,围绕着孩子们自主穿衣的问题和需要我们决定探究孩子们不会穿衣服的真正原因。那如何深入了解呢?又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让我们一起直击现场,瞧瞧吧!
04
穿衣小调查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与孩子们谈话、询问和午休穿脱衣服,发现孩子们能穿衣服,但不能正确穿,分不清正反面、前后、左右。于是,我们进行了探讨,弄清楚为什么会有穿反、套不进去的原因。
绘本推荐
丁丁自己穿衣服贴近实际,锻炼宝宝的动手能力,培养宝宝的自理性。穿衣服里面都是日常的拉链扣子等,上厕所里面很多的是机关,拉一拉翻一翻。让孩子在玩中学习。
05
认识衣服
不同种类的衣服
我们带着幼儿一起看了一些图片和小视频,简单了解了衣服分为很多种类:大小、不同职业的服装、不同季节、不同颜色、不同用途、不同款式。
“不同职业的服装”可以让幼儿了解到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大多会有不同的工作服,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能够借助工作服来分辨不同的工作。穿白衣服戴高高的帽子的是厨师、穿白大褂的是医生、穿橙色消防服的是消防员,穿蓝色警服的是警察。
“不同季节”让幼儿了解季节变化,气温也会随着变化,知道适时增减衣服。
衣服的结构
在探索衣服结构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发现衣服上的正反面之分可以通过拉链、花纹、标签来区分的,正面有图案、拉链、颜色也很漂亮,反面有标签,还有一些线。
穿衣的方法
我们和小朋友一起探索了穿衣服的方法。孩子们在实践中积极探讨,怎样才能快速学会穿衣小技巧呢?针对不同样式的衣服,要让孩子们知道正确穿衣服的方法,我们找几个有趣的方法,这样孩子们就边玩边学啦!
穿衣小儿歌
朗朗上口的儿歌,能帮助小朋友们提升更多穿衣小技巧。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衣服会穿,但是扣纽扣你或者拉链并不是很熟料。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学习了好玩、正确的穿衣小儿歌!儿歌朗朗上口,合辙押韵,能够提炼“穿外套”的操作要点,加深孩子们对于“穿外套”步骤、方式的记忆。在念儿歌的同时动手操作,也使得抽象的言语提示进一步形象化,加速幼儿对于内容的理解。
06
穿衣大行动
其实穿衣服也是有小窍门的,我们来听听小伙伴们的好办法。
“有拉链的衣服,需要把拉链对齐,拉起来衣服就不会张开了。”
“有扣子的衣服需要从下向上一个一个的扣,就不会扣错。
穿卫衣就先把头套进去,找到上面的洞就可以啦!”
扫描以上二维码观看穿衣视频哦~
我是小小设计师
在了解了衣服的基础结构后,孩子们开始设计衣服啦!
“衣”起游戏
孩子们学会了穿衣小技巧,和同伴们举办了一场穿衣大比拼。随着老师响亮口哨声的响起,宝贝们带着点势不可挡的气势,我们班的小宝贝都特别能干,纷纷拿起桌子上的外套开始了。
瞧,小宝贝们一个个穿衣的样子多认真,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可能在你不注意的瞬间,他们长大了!
课程总结
小小的衣服,大大的学问。本次课程活动基于中班幼儿生活中的问题开展的真实活动。我们从孩子们午睡起床时的问题出发,深入了解题产生的原因,共同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一起将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付诸实践。在活动中孩子对不同衣服的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知,同时在亲自体验练习中提升了他们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增强了自信心,增进了亲子感情,又萌发了他们克服困难和挑战困难的信心和耐心。
《指南》中指出:”要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的动作灵活和协调。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和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幼儿期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加,凡事喜欢说”我能”、”我自己来”,喜欢自己去尝试体验。我们会不断抓住这个孩子们的关键期,鼓励引导孩子做更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叠被子、系鞋带、整理玩具等。不断促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遇见最美的自己 畅享愉悦的童年
— 最美城幼 —
编辑|徐海霞
初审|于燕 曹晴
终审|赵磊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