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收
“纳”么美
李家园区 中班 习惯养成课程
学前儿童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行为习惯养成不仅影响当下的生活,更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本期推出习惯养成课程之一《这么收 “纳”么美》。
课程缘起
游戏结束后,我们经常发现游戏材料乱放,无人收拾的情况。“老师,他没有收拾玩具就离开了。”“老师,他的材料没有放到储物箱里面。”“老师,这里的图书没有摆放整齐。”这样的声音常常传来。
尽管从小班起,老师一直将“收纳整理”作为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内容,但孩子们的“收纳整理”行为很多时候取决于“老师在不在现场看着”或“老师有没有要求整理”。所以,为激发孩子内在潜力,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开展了此次课程活动。
课程脉络
课程实录
寻,根源
思考:物品柜为什么会出现凌乱的现象呢?
有时候我玩完玩具会忘记放回玩具柜里。
我也是,我看过图书下次想再看的时候也会找不到。
发现了问题所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大家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并制定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规则。
玩具从哪里拿的就要放回到哪里去。
我们可以把一样的物品放到一起。
图书应该分类摆放。
经过讨论,小朋友们一致认为整理很重要,可以方便我们拿取物品,也可以让我们的环境变得舒适,还不会造成安全隐患。
储物箱整理小妙招
孩子们都知道了整理的好处,纷纷开始行动起来,我们决定先来整理自己的储物箱,来展示自己的整理能力。
彩纸放在下面,彩笔放在上面,胶棒放在边上,再把储物箱整齐的摆放好,看到整整齐齐的环境小朋友们感到非常欣喜,为自己的本领感到自豪。
区域整理有妙招
经过一段时间个人物品的整理习惯培养,孩子们的整理意识和整理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也渐渐喜欢上整理,习惯了整理,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物品管理地井井有条。但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老师,他们没有把玩具送回玩具宝宝的家里!“
“勾线笔的笔盖很多都没有盖上,笔都干了,用不了了。”
原来,孩子们管理好自己的物品,却疏忽了班级物品的收纳与整理。为了让孩子们明白整理物品的重要性,绘本《整理小姐》为孩子们的整理之旅提供了新思路。
启,探讨
孩子们想出了很多收纳小妙招。为了更好的引导幼儿按照物品的特征进行收纳整理,我首先选择了一种玩具与孩子们进行讨论,思考怎样收纳更整齐。
通过讨论,我们将玩具按照长短、颜色进行了分类。看到玩具整齐的样子,孩子们不仅拍手称赞。
这样摆放,真漂亮啊!
这样我们用的时候就会很方便啦。
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了各种方法的好处和弊端,最后总结出了三条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进行实践。
1.从小到大摆放。
2.分门别类摆放。
3.借助工具
这样的摆放方式,受到了小朋友们的欢迎。小朋友们也纷纷行动起来。
教师思考:我们发现孩子们并不是不会整理,而是缺乏了精细化收纳的意识。通过本次活动,对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和收纳的习惯十分有着重要意义。
显,伸手
孩子们受到启发以后,进行了自由分组,商量物品整理的方法。
制作标识
为了后期更好的整理和收纳,孩子们决定用绘画的方式将各个区域的物品画下来,进行粘贴和分类。瞧,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整理计划忙碌着。
享,成长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自己叠衣服,整理被褥,收拾玩具,处处都有孩子们忙碌的身影。
通过本次活动孩子们的整理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们的自理能力和收纳能力正在逐步提升。每位宝贝都能够将玩具、衣服、储物箱整理得干干净净!
课程反思
整理事小,习惯事大。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幼儿在主动整理中,不仅能够学会规划、整合、收纳的技能,也能够知道自己需要承担的义务,凡是不能依赖别人,而是要自己尝试独立完成,不断提高幼儿的独立意识。
遇见最美的自己 畅享愉悦的童年
最美城幼
编辑|李梦梦
初审|于燕 曹晴晴
终审|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