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好书
线上分享
一本书,一个世界
好书如画,阅读如歌
打开一扇阅读的门
开启阅读的旅途
一场以阅读为友
以学习为伴的读书分享会
在这里如约而至
有一种花开,是因智慧交流的莞尔一笑;有一种出发, 是带上书本为教育远行。为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修养,提升教育内涵品质,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教育者”,2023年6月17日,博兴县城东街道中心幼儿园开展了《自主游戏 成就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第五期教师读书分享活动。
本次读书活动由王响老师主持。
各位教师结合自身的读书见解,从不同的角度畅谈了自己读书收获、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心得体会中既有实践问题的探索发现,又有理论深度的分享;既有基于日常工作的深度思考,又有方法经验的创新提高。
为了更好的深入学习、研讨,王响、霍露萍、李玉婷三名教师结合自己对本书的理解和平时的游戏活动开展情况,以语音的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分享自己的见解。
本周老师们学习的《苏小妹说中国字》:静、养。
“静”是一个形声字,始建于西周金文,金文中由“青”“争”组合而成,本义为,在丹青等不同颜色间,沉着思考,辩识所需,引申义为,安宁,洁净,平和等,提到“静”字中国人呢,可能会想起诗经中的静言思之,莫不静好会想起,《道德经》里的清静为天下正,会想到《大学》里的,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也会想到《诫子书》里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古人认为做人要有一颗“虚静之心”,“虚静之心”,就像清静之水与明亮之境一样,能够真实的映照出万物本来的面目,只有始终保有虚静之心,人才能与天地万物沟通无碍。
“养”是会意字,他的甲骨文字形左边表示羊,右边表示拿着枝条的手组合起来,是指手拿鞭子来放牧羊群,小篆的“养”字,省去了右半部分在“羊”的下面加了一个“食物”的“食”,成了形声字,表示牧羊是为了提供食物,在到后来随着字义的演变,“养”字的“牧羊”本义逐渐消失了,引申出了我们今天所熟悉的各种含义,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当中,“养”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从孝养父母到教养子女,从修养身心到爱民养民再到涵养天地万物,“养”几乎是无所不在,无物不需的,正所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
活动最后,王响老师做了本次阅读分享的总结。
生活是场消耗,唯有读书是补给每个人,我们都应该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进行深度阅读,不断地潜心思考,把读书与工作、生活结合起来,更容易找到职业的幸福和生活的快乐。感谢老师们的参与,本次线上读书分享活动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
遇见最美的自己 畅享愉悦的童年
最美城幼
扫码关注我们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文字|李玉婷
编辑|徐海霞
初审|于燕 曹晴
终审|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