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
同
凡
想
博兴县城东街道中心幼儿园中班班本课程
在孩子眼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大自然里,孩子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石头、树叶、沙池…..到处都是孩子们挥洒创意的载体。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家,她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感受、表达和创造,当我们满怀期待时,惊喜和创意就会如约而至。
课程缘起
开学了,有几个小女孩穿了漂亮的裙子来上幼儿园,好朋友见面后,互相讨论起了自己的新衣服。
伴随着孩子们的好奇心,在同孩子们商议后,我们将与孩子们一起进入“布”的世界,展开一段关于“布”的旅行……
课程脉络
课程目标
1.幼儿初步了解布的来源,产生对布的制作、加工的探索兴趣,欣赏不同布的颜色、质地、花样、感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
2.大胆表达自己对“布艺品”的喜爱,乐意参与制作及开展的相关活动,感受布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
3.多种感官感知布的质地、色彩、图案和纹样等方面的特性,发现蕴含在其中的美,感受布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气息。
寻布行动
活动一:《布的大调查》
孩子们带着好奇心在家长的帮助下展开了寻布大行动,他们通过搜集填写了调查表,并且把搜集到的布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们分享自己的发现。
瑞希说:“我找到了家里的窗帘是布做的,摸上去硬硬的没有弹性。”
宸宇说:“妈妈说家里的床单是老粗布做的,它是我们博兴的特产。”
渠僖说:“我带来的是棉布,摸上去软软的,还有好看的花纹。”
孩子们通过触摸、查看和听大人介绍发现布宝宝有着不同的质感、声音和花纹,并产生了许多问题。
我们的收获:从汇总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幼儿见过棉布、麻布,丝绸等,知道一些常见的布的种类,并对它们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
活动二:《布的种类》
原来常见的布可分为棉布、麻布、丝绸布、防水布等。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一起把孩子们搜集来的布进行了分类。
子轩说:“我知道了!老师手里的围巾是丝绸做的,摸上去滑滑的。”
宸宇:“妈妈说我的棉袄是防水布做的,它不会被水淋湿。”
睿琰说:“看,我们储物柜上的布,应该是麻布吧!看上去好粗糙。”
老师说:“你们可真是些爱探索的孩子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棉布是软软的,丝绸是滑滑的,而麻布比较粗糙,关于布的知识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继续前行!”
教师的支持策略:
在活动中,教师捕捉恰当的教育契机,在幼儿感兴趣的基础上和幼儿一起搜集资料,进一步丰富幼儿对布的认识,推动了课程的进展,让幼儿的已有经验又一次得到了提升。
活动三:《传统的织布过程》
在和孩子们的互动中发现,孩子们对做衣服的布料是怎么来的?是谁织出来的布产了疑问。
佳妮:“布是工人叔叔用机器做出来的。”
睿琰:“布是棉花变出来的。”
米娜:“布是用线缝出来的。”
舒畅:“布是纱做出来的。”
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开展了社会活动《传统的织布过程》。通过一段视频帮助孩子们解开了心中之谜。
我们的收获:
活动四:生成活动《漂亮的蝴蝶结》
每当孩子们走在走廊里喝水、外出等活动的时候,总有几个孩子在我们的班本课程展示区停留片刻,他们对老师用蝴蝶结装饰的班本区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天几个孩子出去喝水好长时间没有回来,我出去一看他们正在讨论着什么。
佳妮:“你看老师做的蝴蝶结真漂亮。”
米娜:“我也想做一个。”
他们正好看到我出去就跑过来跟我说:“老师你做的蝴蝶结太漂亮了,我们也想做一个。”征求大家的意见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开展来《漂亮的蝴蝶结》手工活动。
看似简单的蝴蝶结,对孩子们来说可真不简单呢?就在这个捆扎环节,几个孩子就被难住了。
宸宇说:“老师我不会。”接着好几个孩子都说:“太难了,我不会。”这时梓歌说:“我会,看把皮筋套在折好的布中间再缠一个圈套过去,这样反复几次,扎紧就好了。”身边的几个孩子开始学着梓歌的样子套皮筋,功夫不负有心人,过了一段时间后,真的有几个孩子做好了,他们开心的捧着自己做的蝴蝶结给老师看。
我们的收获: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幼儿在活动中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手部肌肉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前期的生活经验也为本次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幼儿通过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有了很好的提升。
教师的支持与指导策略:
《指南》中指出:教育内容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关注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为幼儿提供选择和创造的机会,才能更好的支持幼儿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抓住契机,开展活动,有效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老师,我们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为幼儿创设适宜的环境,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同时我们还要家园共育,充分发挥家长资源,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幼儿的已有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做准备。
探布之谜
活动五:《布的吸水性》
作为教师我们应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帮助幼儿充分感知布的特性,主动地在操作中自主构建对布的认识和理解跟随孩子的兴趣,孩子们通过,设计实验表选择布料、浸水、观察记录等步骤知道了原来不同材质的布,它的吸水性是不一样的。
实验结果:棉布的吸水性最大,其次是丝绸,吸水性最小的的是麻布。
活动六:《布的牢固性》
小小一块布,是那么薄,那么轻飘飘,看起来不太牢固,可它到底牢不牢固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我们用孩子们带来的布尝试做起了实验。睿琰和渠僖选择了一块棉布,他们把布拧起来当绳子拉,两人你拽过我来,我拽过你去,浩智说这不是拔河吗?老师既然布这么牢固,你带我们出去拔河比赛吧!大家也都纷纷表示愿意到户外拔河见证布的牢固性。于是我们找来一块比较长的布,进行了拔河游戏。
我们的收获: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提到:“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与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因此,通过以上两个小实验幼儿的动手能力、专注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教师的支持与指导策略:
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可操作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中班幼儿在实验中可以做简单的表征,因此我们应该丰富幼儿记录、表征的经验,让幼儿对自己的发现不仅可以说出来还可以记录下来,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收获。
绣布之美
孩子们在生活中所见的布大都是成品布有不同的色彩和纹路在了解了一些关于布的知识后我们开始和孩子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布——扎染活动。
活动七:《扎染花布》
孩子们带来的布里有很多白色的布子,我们和孩子们讨论,怎么才能让白布变成花布呢?
梓桐说:“我们可以用笔画上花纹。”
暖暖说:“我们可以再布上滴上好看的颜料。”
老师说:“想知道大人们是怎样在白布上印染图案的吗?”大家都异口同声说:“想”,于是我们的扎染活动就此展开了。扎染的步骤看似并不复杂,但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要想达到不错的效果,扎染出色彩均匀、纹路清晰的花布,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认真仔细地操作,过硬地叠布、熟练地捆扎都需要反复练习。
认真的孩子最可爱!
孩子们满心欢喜,把亲手染好的布夹在绳子上晾干,眼里藏不住的开心和满足,从最开始困难重重到顺利完成扎染,孩子们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新经验,这样参与式的经历,是他们需要的更是他们喜欢的。
活动中,教师要珍惜幼儿好玩的情感体验,讲究启发兴趣的方法。让孩子先从染纸等比较容易掌握的技巧开始探索,从不同角度体验摸索,逐步上升到布的扎染。
染好的花布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
活动八:《我设计的花手绢》
活动九:《布艺拼贴画》
活动十:《可爱的布老虎》
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工艺品,它又是很好的儿童玩具、室内摆。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为此我们开展开此次活动,帮助幼儿探索布的同时丰富幼儿的爱国情感。
我们的收获:
通过一系列艺术活动的开展,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平台。丰富了幼儿热爱美的事物的情感。在扎染活动中,锻炼了幼儿的操作能力;创意布贴画活动,无论是剪贴还是拼接无处不存在教育契机,锻炼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了和手部动作的发展;设计花手绢活动,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艺术活动的开展让幼儿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一种因自我肯定而产生的愉悦感。
教师的支持与指导策略:
《指南》中指出,要为幼儿创设美的环境,让幼儿感受美、欣赏美,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为幼儿创设美的环境,提供富有层次的艺术材料,让幼儿感受到生活中的美;给予适宜而有针对性地指导,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从而感受美、创造美。
乐趣无穷
布不仅在生活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它还是孩子们游戏中极好的玩伴,一起来看看我们都和布做了哪些好玩的游戏吧!
课程收获:
基于幼儿的生活、兴趣、需要、能力,我们在探索布的旅程中,孩子用他们明亮的眼睛去寻找、发现身边各种各样的布的图案和颜色;用他们敏锐的触觉去感知、体验布的质感;用无限的灵感去想象、创造“布”的艺术。幼儿在游戏和操作中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等方面获得进一步发展。孩子们与“布”成为了好朋友,收获了“布”同凡想的美好,课程中的点点滴滴都是他们探索成长的足迹。
对于孩子来说,布是一幅画,呈现一个五彩的世界;是一个故事,传递着心灵深处的情感;是一个空间,打开了艺术思维的通道,释放了无限想象。布的研究课程,在孩子的世界里增添了与众不同的色彩!给孩子们的童年带来了不一样的精彩!
最美城幼
遇见最美的自己
畅享愉悦的童年
图文|王响
编辑|田丽华
初审|于燕 曹晴晴
终审|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