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生成:
在孩子们参观游览过明城墙后,就一直在谈论着。班级的建构区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有关明城墙和周围建筑的图片,以帮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明城墙。
在建构区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欣赏着明城墙的图片,一言一语地讨论起来。有的说:“我知道,这是明城墙,我爸爸带我去过”;有的说:“非常高,还很长呢!”;有的说:“我有一次跟爸爸去玩,走在城墙上,可高了,下面的人人都一点点小。”;还有的说:“是的,妈妈说它是中国第一大城墙。”;“看,它弯弯曲曲的,像蛇一样。”“这么长的城墙是怎么造出来的?”……
通过孩子们之间激烈地谈论,我们发现他们对明城墙十分感兴趣,何不借助建构区的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搭建“明城墙”呢?于是,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生成了《明城墙》这一建构游戏。
游戏准备:
物质准备:清水积木、插管玩具、编织玩具、自制花瓶和梅花等。
经验准备:丰富有关明城墙的经验:参观、游览、图片欣赏等多种方式,欣赏明城墙,观察外形、了解内部结构等。
启示:游戏材料的投放,我们采取了开放式的方法,只做一个大致的规划,不需要对材料的具体玩法进行设计,幼儿自主尝试游戏,玩法会因幼儿的个体差异而多种多样。多元化材料的投放,给孩子的游戏带来很大的创造空间。
*观察篇
幼儿围绕游戏讨论:
明城墙的蜿蜒、雄伟都吸引着孩子,我们开始和孩子们一起观察明城墙,从整体观察入手,“明城墙像什么?”“像蛇”,“像火车”,“像长长的龙”等,在这些整体欣赏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细节地观察,如:城门,飞檐等,这些观察有效地帮助幼儿把握建构物的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再进行建构。
*建构游戏篇
创作是游戏,是快乐的事情,是探索,是创作,是幼儿内心的愿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步入创作阶段是游戏意图的自然结果。孩子们快乐地活动。
*尝试构建主体,用架空的方法,建构主体。
*构建城楼的—飞檐,归纳基本形状,像大鸟的翅膀,小船,月亮等,来进行表达。
*建构蜿蜒的城墙。
*用各种材料来构建周围的场景等。
*反思篇:
教师不断地帮助幼儿思考围绕自己和同伴的所见、所做和所感。反思意味着感知、思考、分享、评价每一步的建构活动。反思是儿童认识自己完成的、巩固自己学习的,并准备向更高层次的创造表现前进。比如:飞檐造型方面,孩子用手枪型来表达,孩子反思,又尝试,还可以运用了半圆形、拱形积木倒置来搭建。
总之,透过传统的建筑,通过建构游戏,可以看到这里面蕴含着思维、空间、社会交往、美术欣赏、语言、意志力(耐挫)等,正是这些给了我们动力,让我们静下心来,去和孩子一起游戏,在传承中,和孩子一起琢磨,和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