辘轳井,一种提取井水的起重装置,也是从杠杆演变来的汲水工具。
井上竖立井架,上装可用手柄摇转的轴,轴上绕绳索辘轳,绳索一端系水桶。摇转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提取井水。据《物原》记载:”史佚始作辘轳”。史佚是周代初期的史官。早在公元前一千一百多年前中国已经发明了辘轳。到春秋时期,辘轳就已经流行。辘轳的制造和应用,在古代是和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的,它广泛地应用在农业灌溉上。
辘轳井,早已离开了孩子们的视线,大部分城市的孩子都没有听说过辘轳井,更不用说见过了。但这种辘轳井真实展现了中国人民的聪明材质,因此,结合幼儿的兴趣需要,我利用废旧材料亲自为幼儿自制了一个可以供幼儿实验的辘轳井。力求让幼儿通过实验来了解什么是滚轴杠杆,杠杆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辘轳井打水灌溉的作用等。
通过下面的实验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应用辘轳取井水的原理吧!
准备制作材料
材料类:纸盒、塑料桶、彩笔管、胶棒管(滚轴)、铁丝、线、铁块、KT板、塑料泡沫、假花、海绵、吸管等等
工具类:胶枪、胶带等
第一步:小水桶
塑料瓶剪下底部,外面装饰冰棍棒,做出小木桶造型。(注意里面一定是有塑料瓶,确保从井中打上水浇花时不漏水)
第二步:井台、花坛
用砖文的即时贴装饰纸箱做井台,用一个大的塑料桶做“井”,在“井”下面三分之二处打孔,用吸管与花坛底部相连,缝隙用胶枪粘牢。花坛为塑料方形小盒,底部放上海绵,上面布置假花。(确保从井中打水浇花后,水会顺着花坛底部的海绵、吸管再次流回到“井”里,体验水的循环)
第三步:滚轴
利用胶棒管和彩笔管、铁丝、线、小塑料盒等制作两个不同粗细的滚轴、摇把、圆柱桶和立板、,引导幼儿体验不同滚轴在打水时所绕圈数的区别。制作好后,可以固定在“井”的井架上,井架上挖两个凹槽,方便幼儿能够来回更好不同粗细滚轴进行实验操作。
第四部:记录表
制作实验记录表,鼓励幼儿尝试实验。
做好辘轳井及支撑架
制作并装饰花坛
固定好花坛和下面的连接水管
转动滚轴将水打上来
用水浇花
用不同的滚轴做实验并记录
小结
丰富有趣的操作材料是幼儿“玩中学的保证”。尤其是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好玩的实验操作材料能够有效引发孩子探索的欲望与好奇。幼儿在玩玩试试中习得新知识的同时,思考也是接踵而至的。他们的学习反馈拓展了教师教玩具的制作思路。幼儿运用自身多种感官进行探究,寻找答案,体验成功的快乐。科学教玩具的操作活动是幼儿“玩中发现”的基础,材料的能动性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关系到孩子的发展速度和方向。
自制玩教育通常包含一定的学习任务,它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幼儿通过操作来学习和理解抽象的概念。 并且自制玩教具与买来的玩具有着很大的区别。首先,它弥补了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进行了针对教育目标的有效补充。其次,它一般利用废旧物品,节约幼儿园资源,低能环保。再次,能够培养教师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发展。
最后,这些玩具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各种感知觉刺激和可操作的、具体形象的“概念框架”,为幼儿动手动脑主动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玩具的具体形象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喜爱的原因,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当看到孩子们对制作的玩教具爱不释手,反复操作,从中习得科学道理,探索新的问题,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成就感倍增。这些也是一些买来的玩具无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