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日为国际母语日(International Mother Language Day)。纪念国际母语日,旨在促进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多语种化。
语言是保存和发展人类有形和无形遗产的最有力的工具。各种促进母语传播的运动,都不仅有助于语言的多样化和多语种的教育,而且能够提高对全世界各语言和文化传统的认识,以此在理解、容忍和对话的基础上,促成世界人民的团结。
国际母语日的诞生
1947年,根据《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成为独立国家,以孟加拉河为界,分为东巴和西巴两部分,共使用5种语言。在统一官方语言时,使用了乌尔都语,引起了以孟加拉语为主的东巴强烈不满,民众发起了捍卫语言权力的运动,最终5名示威者被杀,但换来了巴基斯坦两种国语的肯定。国际社会称他们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为语言牺牲的语文烈士”。孟加拉独立后,建立“语文烈士”纪念碑,自1953年起,每年2月21日都是孟加拉英雄纪念日。1999年,联合国以此确立了“国际母语日”。
语言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法国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说到,母语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一个民族的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教育是人类的希望。” 一个民族有无文化思想作为基础,决定他在世界民族之林的地位和尊严。只有热爱及发展自己文化的民族,才是有尊严、有灵魂的民族。
华文价值与国际地位与日俱增
中国的语言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华文是世界最多人讲和用的语文。早在1987年英国《新科技杂志》报导:“一个有形、音、意结合的方块字(汉字),集中了大量的信息,而且音节清晰,易于辨别,这就是汉字成为21世纪的第一语言。”如今中国经济、工业、科技、贸易迅速发展,汉语开始走向更宽广的舞台,世界各国的学生在中国学习华文已超过30万人。
幼儿阶段是学习语言的黄金期
6岁以前,幼儿都处于语言发展的重要敏感期。1岁以前,他们常会咿咿呀呀发出声音;到了1.5-2.5岁左右,进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和超强的学习能力,喜欢模仿各种声音,重复别人的话等;到了3岁左右,幼儿词汇量可以达到800-1000字,4岁左右上升到1600-2000字,5岁能达到2200-3000字;而书写敏感期大约在4.5-5.5岁左右。
由于年龄较小,幼儿的认知能力、注意力及记忆都有限,通常要历经很长的过程才能将母语学好。好的母语发展能力,会让幼儿理解人类的语言机构及使用规则,具备一定的语言常识基础,再加上通过母语,促进读写能力的发展,从而有助于孩子更快地学习其他语。因此,幼儿阶段的母语学习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
幼儿园作为孩子的启蒙教育机构,母语文化也是不可忽视的。2月21日“国际母语节”即将到来,世界各国都在关注、保护自己的母语文化。保护我们的多民族文化,将多彩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文字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