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游戏回顾环节没细节、没深度、没含金量,这四个支架帮你重构幼儿游戏回顾环节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游戏回顾环节没细节、没深度、没含金量,这四个支架帮你重构幼儿游戏回顾环节-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游戏回顾,为何效果不佳?


在深入探讨如何优化游戏回顾环节之前,我们有必要先剖析一下当前游戏回顾环节效果不佳的原因,以便 “对症下药”。

1、引导方式缺乏深度
很多教师在游戏回顾时,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提问上,比如 “你今天玩了什么?”“开心吗?” 这些问题过于宽泛和表面,无法引导幼儿深入思考游戏过程中的细节、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幼儿可能只是简单地回答一个词语或一句话,难以真正梳理和提升游戏经验。
例如在搭建游戏后,若教师只是问 “你们搭了什么”,幼儿回答 “城堡” 就结束了对话,而没有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搭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积木总是倒塌,是如何解决的等问题 ,就错过了很多教育契机。
2、分享行为局限
在回顾环节中,幼儿的分享行为往往局限于个体,缺乏互动和交流。幼儿各自讲述自己的游戏经历,很少对同伴的分享做出回应或进行讨论。这样一来,无法形成思想的碰撞,也不能让幼儿从同伴的经验中学习。就像在角色扮演游戏回顾时,幼儿只是分别说自己扮演了什么角色,而没有交流在游戏中与同伴是如何互动、合作的,导致回顾环节的价值大打折扣。
3、资源不平等
这里的资源不平等指的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的材料、空间等资源不同,以及在回顾环节中发言机会不平等。有的幼儿可能因为占据了更多的游戏材料,有更丰富的游戏体验,而有的幼儿则因材料不足,游戏受到限制。
在回顾时,一些性格活泼、积极举手的幼儿会获得较多的发言机会,而那些内向、胆小的幼儿则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这就使得回顾环节不能全面反映所有幼儿的游戏情况。
4、激励机制缺失
教师在游戏回顾环节中,往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幼儿的分享,没有给予足够的肯定和鼓励,或者奖励方式单一,无法激发幼儿参与回顾的积极性。比如,只是简单地口头表扬 “说得不错”,没有具体指出幼儿分享的优点和价值,幼儿感受不到自己的分享被重视,下次参与回顾的热情就会降低。

因材施教:不同年龄段回顾重点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认知、语言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游戏回顾的重点也应有所差异。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游戏回顾环节更贴合幼儿的发展需求。

  • 小班:聚焦记忆与表达
    小班幼儿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通常只能回忆起刚刚经历的事情。在游戏回顾时,教师应通过提示帮助孩子回忆更多游戏内容,只关注最近的经历。
    比如在玩了建构游戏后,教师可以拿着一块积木问:“宝贝,今天搭积木的时候,你用这块积木搭了什么呀?” 引导幼儿回忆细节。同时,要识别和总结游戏中出现的冲突,并讨论解决的经验,如 “刚才小明想拿你搭城堡的积木,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还可以鼓励幼儿学习他人在游戏中的新玩法,拓宽他们的游戏思路。
  • 中班:逻辑与分析并重
    中班幼儿对于经历的回忆能力较强,能够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事情的发展过程。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分析,探索游戏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
    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后,问 “你们在扮演医生和病人的游戏里,遇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 提问孩子对新玩法的想法,启发他们更进一步的创意,“下次玩这个游戏,你们还想增加什么有趣的情节呢?” 强调合作,询问孩子们在团队游戏中如何分工和协作,让幼儿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如 “在搭积木的团队游戏里,你们每个人都负责搭什么部分呀?”
  • 大班:强调分享与总结
    大班幼儿不仅能够总结反思自己的游戏经历,还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孩子的表现,来吸取经验和教训。回顾时,要鼓励孩子们进行互动与讨论,分享彼此的游戏体验,如 “谁来分享一下今天玩游戏时最开心的事情?” 通过集体讨论,培养孩子的社区意识和合作能力,支持他们自主总结游戏经验,
    比如在科学实验游戏后,让幼儿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和发现。提高提问的深度,鼓励孩子们提出对他人的见解和建议,“你觉得小红在搭建高塔时的方法怎么样?你有更好的建议吗?”

四个支架,重构深度回顾


了解了问题所在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回顾重点后,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四个实用的方法,帮助教师们让游戏分享环节更深入、更有价值。

(一)创设开放氛围,激发表达欲

轻松、无压力的分享环境是幼儿敢于表达的前提。教师可以在回顾时,选择一个舒适、温馨的空间,比如铺上柔软的地垫,摆放可爱的抱枕,让幼儿围坐在一起 ,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在提问时,多运用开放性问题,如 “今天的游戏里,最让你觉得有趣的是什么?” 避免封闭式问题让幼儿只能用 “是” 或 “不是” 回答。

当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反馈,用眼神、微笑和点头表示关注,及时肯定幼儿的分享,如 “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个发现很特别!” 即使幼儿的想法有些幼稚或不合理,也不要急于否定,而是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可以和老师说说吗?”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表达是被尊重和重视的,从而更愿意分享游戏中的经历和想法。

(二)巧用多样形式,匹配分享主题

分享形式的选择对于回顾环节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常见的分享形式有集体分享、小组讨论、一对一倾听、绘画表征等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集体分享适合用于总结游戏中的共性问题或展示优秀案例,让全体幼儿都能从中学习;

小组讨论则能增加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比如在角色扮演游戏后,组织小组讨论 “在游戏中,你觉得谁的表现最棒?为什么?” 一对一倾听能给予每个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尤其适合那些性格内向、在集体中不敢发言的幼儿,教师可以在游戏结束后,单独与这些幼儿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

绘画表征能让幼儿通过图画表达自己的游戏体验,对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分享方式,教师可以在游戏后,让幼儿画一幅自己在游戏中的场景,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分享主题和幼儿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分享形式,以达到最佳的回顾效果。

(三)深挖生成资源,拓展游戏空间

游戏分享环节不仅是对游戏过程的回顾,更是挖掘生成性教育资源、推动游戏再发展的重要契机。教师要善于捕捉幼儿在分享中提出的问题、想法和创意,将其转化为新的游戏内容或活动。比如,在一次户外游戏中,幼儿们玩了拔河比赛,在分享时,有幼儿提出 “为什么有的队总是赢,有的队总是输呢?是不是有什么技巧?” 教师抓住这个问题,引导幼儿一起讨论拔河比赛的技巧和规则,如如何站位、如何用力等。然后,组织幼儿再次进行拔河比赛,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解决了幼儿的疑惑,还丰富了游戏的内涵,拓展了育人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发展。

(四)引导深度反思,促进经验重构

引导幼儿在分享中反思游戏过程,是提升游戏回顾质量的关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帮助幼儿梳理游戏中的行为和决策,思考哪些做得好,哪些还需要改进。例如在积木搭建游戏后,问幼儿 “在搭建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如果下次再搭建,你会怎么做?” 鼓励幼儿从他人的分享中学习,建立同理心,理解不同的观点和做法。当幼儿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或冲突时,不要急于介入解决,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协商、沟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幼儿在反思中不断重构自己的游戏经验,提升认知水平。


常见回顾误区案例解析


在实际的游戏回顾环节中,教师们还可能会陷入一些误区,导致回顾效果不佳。下面结合具体案例,为大家分析这些误区及改进建议。

(一)时间安排不合理

有的教师将游戏回顾环节安排在游戏结束后的固定时间,不管游戏过程中是否出现了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也不管幼儿的兴趣和情绪状态如何 。比如,在一次建构游戏中,幼儿们正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如何搭建一座更坚固的城堡,可教师却按照既定时间,强行结束游戏,进入回顾环节。这时幼儿的思维还停留在游戏中,无法集中精力参与回顾,导致回顾效果大打折扣。

改进建议:教师应根据游戏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回顾时间。如果游戏中出现了突发事件或幼儿有强烈的讨论欲望,可以适时延长游戏时间,让幼儿先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再进行回顾;如果游戏过程比较顺利,没有突出的问题或亮点,也可以适当缩短回顾时间,避免幼儿感到枯燥乏味。

(二)教师主导性过强

在回顾环节中,有些教师过于主导,提问和引导的方向完全由自己掌控,幼儿只能被动地回答问题,缺乏自主思考和表达的空间。例如在一次角色扮演游戏后,教师问幼儿:“你们在游戏里有没有遵守规则呀?” 幼儿只能简单地回答 “有” 或 “没有”,而不能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独特体验和想法。

改进建议:教师要转变角色,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倾听者。多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幼儿主动分享游戏中的经历、感受和困惑,让幼儿成为回顾环节的主角。比如在上述角色扮演游戏后,教师可以问:“在今天的游戏里,你觉得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你在扮演角色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吗?是怎么解决的呢?” 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三)分享内容缺乏共鸣

教师在选择分享内容时,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兴趣和经验,导致分享内容与幼儿的实际游戏体验脱节,无法引起幼儿的共鸣。比如在一次科学实验游戏后,教师选择分享的内容是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而幼儿更感兴趣的是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有趣现象,如颜色的变化、物体的沉浮等。这样的分享内容让幼儿觉得无聊,参与度不高。

改进建议:在选择分享内容时,教师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点和疑惑点。可以在游戏过程中,通过观察和与幼儿交流,了解他们最想分享和讨论的内容,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分享主题。比如在科学实验游戏后,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实验中提出的问题,如 “为什么这个物体在水里会浮起来,那个物体却沉下去了呢?” 来组织分享和讨论,让幼儿在解决自己疑惑的过程中,提升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游戏回顾环节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深入剖析问题、关注年龄差异、运用有效方法以及避免常见误区,教师们能够让游戏回顾环节真正成为幼儿梳理经验、提升认知、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希望各位幼儿教师能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让每一次游戏回顾都能绽放出独特的教育光芒,助力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END
游戏回顾环节没细节、没深度、没含金量,这四个支架帮你重构幼儿游戏回顾环节-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游戏回顾环节没细节、没深度、没含金量,这四个支架帮你重构幼儿游戏回顾环节-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游戏回顾环节没细节、没深度、没含金量,这四个支架帮你重构幼儿游戏回顾环节-幼师课件网第4张图片
游戏回顾环节没细节、没深度、没含金量,这四个支架帮你重构幼儿游戏回顾环节-幼师课件网第5张图片
游戏回顾环节没细节、没深度、没含金量,这四个支架帮你重构幼儿游戏回顾环节-幼师课件网第6张图片
游戏回顾环节没细节、没深度、没含金量,这四个支架帮你重构幼儿游戏回顾环节-幼师课件网第7张图片



推荐阅读

徐则民:如何组织游戏后的交流与分享?
应彩云:幼儿园墙面环境这点事
虞永平:什么样的学前教育才是有质量的?
王春燕等:幼儿园项目活动的特征、误区与建议
华爱华:活动区材料如何投放才能促进幼儿发展?
王海英:儿童海报——基于儿童立场的主题墙变革
朱家雄:观察、记录是为了解读儿童,而非读懂儿童

游戏回顾环节没细节、没深度、没含金量,这四个支架帮你重构幼儿游戏回顾环节-幼师课件网第8张图片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编辑:刘诗诗
美术:黄  琳
终审:刘  菁


   电子邮箱:327792652@qq.com

    联系主编:优师教研(微信同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游戏回顾环节没细节、没深度、没含金量,这四个支架帮你重构幼儿游戏回顾环节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