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于2022年12月组织开展了教育部《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专题学习。
学习活动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强化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为指引,围绕新时代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建设,抓住“评价改革”这一高质量发展关键要素,依托现有经验,聚焦现实问题,力求以评促建、以评促改。
我们分两期刊发上海学前教育领域深入学习、透彻领悟《评估指南》精神实质,细致描绘、精准把握未来改革发展方向的阶段学习成果。
通过重点内容、关键指标、典型学校、核心案例的学习分享,以期强化导向引领,推动本市学前教育确立教育评价改革新格局,落实优质办学新举措,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评估指南》给您带来的最深体会是什么?
谭轶斌: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幼有所育”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要举措。为此,上海学前教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 坚持社会主义办园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幼儿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牢固树立科学的保教质量观,完善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估体系,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质量,充分发挥质量评估的引领、诊断、改进和激励作用,全面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学习贯彻教育部《评估指南》是上海学前教育持续提升内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落有善育,促进全市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必须承诺;是园所提升办园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有园上”的需求到满足“每一个幼儿享有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必修课程;是树立儿童立场、促进教师及管理者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贺蓉:回顾从 201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到 2020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再到教育部2022 年颁布《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可以充分感受到中国学前教育事业进入普及、有质量的发展阶段。《评估指南》是贯彻上述两个文件精神的具体表现,清晰指明了加快建设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着力点,也为上海学前教育持续整体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供了科学的实施指南和明确的行动依据。
王菁:以幼儿发展为本,是上海学前教育多年的行动遵循。经多年实践,本市学前教育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和上海特点的课程样式,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已经深入教师人心并成为教师的行动信念,各级各类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评估指南》明确“相信每一个幼儿都是积极主动、有能力的学习者”,进一步促进教师要将今日的幼儿视为国家的未来,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学习与发展机会,让教育资源全程伴随每个人,让教育成果平等面向每个人,让教育过程全面发展每个人。
丁春燕: 近期在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充分意识到要从民族复兴的高度和大教育的视角来看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在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进程中,要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这也是学前教育工作者要深刻理解、潜心思考并付诸行动去解决的。《评估指南》的“品德启蒙”带领着园所和教师深入思考,如何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保育教育全过程,将培养幼儿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切实贯穿在一日生活中,真正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和责任。
顾春华:《评估指南》明确“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是自信、从容的,能放心大胆地表达真实情绪和不同观点”,这是幸福童年的样态,也是最美好的教育应有的特征。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进一步去除成人权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欣赏和关爱每一个幼儿,让班级每一个孩子感受到浓浓的师爱,让爱成为一种神奇的力量,成就“最柔软的群体”幸福、健康成长。园所和教师要站在最有利于幼儿生命成长的立场上,最大限度地为幼儿提供表现表达和自主发展的机会,不断反思幼儿的每一天是否放松和自由,由此提升幼儿在园所的生活品质。
胡春燕:学习《评估指南》帮助园所进一步建立底线思维。牢记并深刻领会“不片面追求某一些方面的学习和发展”“不搞不切实际的特色课程”“幼儿园不得使用幼儿教材和境外课程,防止存在意识形态和宗教等渗透的图画书进入幼儿园”等话语的实质内涵,对全市园所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宗旨,确保幼儿发展规律优先、个体发展需求优先、可持续发展优先具有积极意义。
徐则民:众所周知,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长期以来,我们缺乏全面科学的保教质量观,园所和教师对自身是质量评价和提升的主体也缺乏认知,往往处于任务驱动、被动待评、突击整改的状态,难以体验职业幸福。《评估指南》本质上带来评价观的转变,从关注结果的评价走向关注过程的评价,并将长期以来习惯站在成人视角寻找幼儿发展中的不足,转向基于儿童表现行为、站在儿童立场上反思教育行为、促进诊断改进的发生。评价终将成为园所和教师实现自我诊断、自觉反思、自主优化的催化剂,更为健全本市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奠基。
《评估指南》将促进上海学前教育发生哪些转变?
谭轶斌:学习并把握《评估指南》精神实质,上海学前教育需要实现从重“硬”到重“软”,从重结果到重过程的转变。过去,我们曾着力为幼儿打造安全、丰富、充满乐趣的空间场域,这是事业发展的必经阶段。本次《评估指南》 特别指出“除了综合活动室外,不追求设置专门的功能室,避免奢华和形式主义”“尽可能减少幼儿使用电子设备”“提供必要的遮阳遮雨设施设备”等要点也警醒我们要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保障硬件建设、空间与材料创建、信息化技术运用能满足幼儿学习与发展、促进保教工作的实施。另外,《评估指南》的“活动组织”“师幼互动”坚定我们继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做实每日 2 小时户外活动,在柔活四类活动的时间和边界、丰富幼儿成长经历中以尊重幼儿独特的学习方式作为行动的首要依据,探索针对性教育支持,助力幼儿一日生活中的主动学习,并在持续优化协商性家园互动模式中引导家长建立对幼儿的合理期望,提升家庭教育的胜任力,这是上海学前教育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
贺蓉:《评估指南》的颁布推动上海学前教育复盘多年研究与实践,明确进一步以提升课程领导力为追求,推进园所形成持续提升保教质量的机制,以促进园本教研实施质量为抓手,切实解决课程实践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上海还要不断推动家长、卫生保健人员、保育员、社区人员等多方人员参与到园所发展与幼儿成长的信息收集、过程评估中,将共同关注幼儿、深入研究幼儿作为提升保教质量的切入点,主动分析幼儿在真实生活、学习情境中的表现和实际发展水平,并以此作为开展活动设计、师幼互动以及家园沟通的重要依据,在不断满足幼儿生命成长的张力与诉求中提升科学保教水平。
何洁:《评估指南》强调品德启蒙,再一次让教师重温立德树人的意义。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我们需要真切思考孩子如何学习生活,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如何承担民族复兴和国家未来的工作。作为园长,需要进一步培育教职员工坚定的政治信仰,不断加强师德建设,通过有效措施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按照“四有”好教师标准履行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们更需要思考如何在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周边和城市资源,激发家乡情、孕育民族魂、根植中国心,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有效性,让品德启蒙润物无声地落实在日常的教育中。
顾春华:早期儿童的保育与教育会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而高质量的早期教育能促进儿童的发展走向全面、走向未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十年,见证了各地学前教育的发展态势。未来十年,我们从“关注园所数量、入园率等数据提升”向“注重高质量保教过程”转变。《评估指南》的颁布进一步明晰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一环节都渗透保育和教育过程,也推动园所和教师再一次审视耳熟能详的“保教结合”,深入思考如何进一步扭转“重教轻保”“保教分离”的现实状况,在不断提升教职员工保育教育实践能力的同时,让“保教结合”这一教育方式自然渗透在每一日的工作中,成为幼儿园质量最直接、最明显的体现。
汪瑾:2020 年上海颁布的《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首次提供支持园所开展自我评估的框架体系,方便园所明确质量发展的“阶梯”。而《评估指南》则更进一步强调园所开展基于证据的诊断与改进。 我园鼓励教师立足一日生活,观察记录幼儿的各种表现行为,进一步了解幼儿的经历、获得以及需求,从而评估各类活动中幼儿的发展状况。我们加大班级层面“三位一体”实时对话,并将“追踪解析幼儿”作为班级教师改进工作的依据,促进教师分析保教过程对幼儿发展产生的影响,主动提升教育活动、家园互动的适宜性与有效性,成为具有课程领导力的反思性实践者。
陆晔:《评估指南》特别提到“一对一倾听”,让我们想起上海市第一位学前教育特级教师赵赫老师曾经说:“带班的每一天,我规定自己一定要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和班级中的每一个幼儿有单独对话的时间。其实,和幼儿聊天的时间可长可短,内容也可以不着边际、海阔天空。关键,我希望我的陪伴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她)的重视,我也是每天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更走近、了解他们。”很显然,“一对一倾听”呈现出对幼儿的呵护,这是教师走近儿童、更清晰准确了解儿童的重要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教师因各种揣摩猜测所带来的“南辕北辙”。一对一倾听, 更是高质量师幼互动的基础,为教师设计并实施针对性教育活动奠定良好基础。一对一倾听, 还为幼儿提供了叙述的机会,有助于幼儿说明性语言、叙事性语言的发展,更让幼儿获得被尊重的体验。
徐则民:《评估指南》强调要通过不少于半日的连续自然观察,了解教师与幼儿互动情 况,准确判断教师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所做的努力与支持,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和质量,这对各级评估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培育一支尊重学前教育规律、熟悉幼儿园保育教育实践、 事业心责任感强的评估队伍,尤其是进一步提升教研员的评估能力已迫在眉睫。另外,我们还要思考,当所有教师、园长都将成为自评者或参与他评时,营造有利于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成就园所和教师以“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尊重幼儿个体差异”为己任,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将是上海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整体、持续提升的关键。
(未完待续)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成就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