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儿童本位教育理念是指以儿童的发展和需求为中心,根据儿童的兴 趣、能力和特点来进行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追随儿童本位理念中,我班种植课程结合时令、本土资源、幼儿年龄特点,围绕幼儿对种植的兴趣和需要组织实施,关注幼儿在课程实践中的情感体验,珍视幼儿在种植过程中生发的问题,挖掘教育价值,积极引导,为幼儿搭建促进学习的支架,引导他们在与大自然的互动和探索中拓展认知,积累有益学习经验.
关键词:儿童本位;种植课程;实践
陈鹤琴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的.”在种植 园地探讨活动中,小朋友们积极交流讨论,结合时令适宜和对家中菜地的观察,商议种植计划.开展了 “我们和豌豆的故事”种植课程.
回归自然,激发幼儿种植探索兴趣
种植活动是幼儿园常见的教育形式之一,是幼儿接触自然,亲近自然,拓宽幼儿 视野的良好教育手段.在抛出 “小菜园种什么?”这个话题后,引发了幼儿七嘴八舌的讨论.
幼儿纷纷表示:“可以种西红柿,因为我们小班的时候种过,吃起来很甜”; “可以种西瓜,现在天气很热,吃西瓜最好啦”;“可以种青菜,因为我奶奶菜地里就是种的青菜”.幼儿的想法很多,但是他们对秋季时令适宜种植什么农作物缺乏认识.
因出身于乡镇家庭,大部分幼儿家中都有菜地,幼儿对农作物种植有一定的接触,借助家庭的力量,我们进行了亲子种植调查,鼓励幼儿观察家中菜地种植了什么蔬菜, 和家长讨论当季适宜种植的蔬菜品种、种植方法以及需要的工具和养料.再来商议我们的小菜地种什么.利用本土资源,幼儿初步了解了农家秋季适宜种植的蔬菜,从探 讨这些果实的食用价值、食用方法入手,通过投票的形式选择了幼儿园小菜地的种植 品种.从观察家庭菜地中,幼儿学会留心身边事物,与长辈请教,对自己感兴趣的种植内容自主进行探索学习,懂得了种植作物关乎季节的变化.再用幼儿喜欢的方式进行讨论:“可以怎么吃呢?”以此激发幼儿的种植欲望,鼓励幼儿积极讨论,尊重幼儿的探讨结果,实施种植课程.
建构支架,支持幼儿课程实践探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 作者、引导者.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是教育的主导力量.为了达成种植课程目标,教 师需要提前审议种植课程的价值,把控方向,有意识的筛选有益于幼儿发展水平、能力、生活经验积累等方面的课程内容,建构适宜幼儿年龄段特点的课程支架,支持幼儿在课程中实践探究.
在确定种植内容后,小朋友们便开始整理菜地,准备种植豌豆.利用家长资源, 在播种前,引导幼儿通过集体讨论确定种植方式———松土、挖沟、撒种、盖土、浇水.在种植劳动过程中,小朋友们自主参与讨论,积极动手进行播种,幼儿在亲身体 验、实际操作中积累了豌豆种植的相关经验,感受到种植的复杂,在劳动的辛苦之余体验了种植的快乐.
他们用画笔描绘下自己的种植经历,和同伴交流各自的种植感受,教师在一对一倾听中感受到幼儿对种植活动的欢喜,也听到了幼儿在种植过程的其他发现,如:“我在挖土时看到一个西瓜虫,它卷起来真的就像一个小西瓜一样”; “我们的小菜地种了7行豌豆”.在种植活动中,幼儿贴近大自然,因为发现小生物而 惊喜,从而有真切的观察体验.幼儿能自发地迁移经验,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对大自然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
种植课程中,豌豆苗的发芽是幼儿很期待的.当小豌豆芽破土而出,长出了嫩绿的叶瓣.小朋友们通过持续的观察和记录,用敏锐的小眼睛发现了小豌豆苗每天都有 着变化,他们对小豌豆的长高产生了兴趣.为了追随幼儿的探索兴趣,助推幼儿关于测量的认识学习,教师利用一日活动过渡环节,带领幼儿回顾他们的发现,引发讨论,鼓励幼儿尝试借助不同工具来进行测量、记录和比较豌豆苗每天高度的变化.在 持续测量豌豆苗高度的几天中,我们对鸣鸣借助不同工具来测量进行了倾听分析和策略支持,以便拓展幼儿的测量经验,增强幼儿的科学实践意识.为了延伸幼儿的测量经验,我们鼓励幼儿搜集生活中的测量工具,通过观察、测量、记录来比较身边常见事物的长短、高矮,了解数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种植活动对幼儿的科学素养有重要作用.通过种植,幼儿既可以学习运用自然科学知识,也可以了解植物生长过程.在实践中,幼儿可以通过多种活动和工具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掌握一定 的种植基础知识,增强科学实践意识.
关注问题生发,提升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种植课程实施过程中,遵循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原则,关注和追随幼儿在课程探 究中生发的问题来进行下一环节的课程活动.中班幼儿处于好学好问的年龄段,幼儿在融入探究情境中时,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会自发提问.自主提问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的表现,基于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主动提出问题,是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的原动力.
在筛选种子环节,幼儿发现豌豆种子的品种有所不同,对皱巴巴的种子产生了质疑.“这样的豌豆种子是好种子吗?”围绕这一问题,幼儿对 “好种子”展开了探究: 好种子应该是什么样? 豌豆的种子有哪些品种? 皱巴巴的种子是好种子吗? 在家园的支持下,幼儿和家长、老师共同搜集资料开始验证.
在验证过程中,幼儿还搜集到了其他种子的相关信息,在集体交流中积累了对种子的了解.借助幼儿对种子探索的兴趣,我们开展了科学活动 “有趣的籽宝宝”,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比一比,了解各种蔬果的籽宝宝是什么样的,它们有什么作用,拓展幼儿对种子的认识.在给豌豆种子盖土时,幼儿提问:“为什么要给小豌豆种子盖上土呢? 盖上土, 种子会不会被压坏?”有幼儿回答:“我奶奶说不盖上土的话,种子会被小鸟吃掉的.” 幼儿回答:“给豌豆地盖上土,小鸟不就吃不到了.”幼儿在自发提问、积极回应中, 相互交流经验,引发主动学习兴趣.
他们在种植活动中生发的问题,蕴含了宝贵的学习价值.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幼儿更加有要去解决、验证的积极性.我们在追随幼儿在种植参与中提出的问题可以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是自发学习的过程体现,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决定了他们能学习到什么.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程探索中提出的问题,巧妙利用多方资源,最大限度支持和满足幼儿的探索需求,助推课程的实施,引 导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独立思考、敢于探究等良好学习品质.
重视“收获”,实现课程价值
种植活动是有头有尾的活动,开展种植课程是为了 “收获”.此处的 “收获”有 两层含义:一是幼儿在劳动后种植成果的收获;二是幼儿在课程中学习经验和综合能力的收获.这也是种植课程的价值所在.
在小朋友们每天的照料和期待中,豌豆苗终于长高了,到了可以采摘的时候.小 朋友们兴高采烈地拿来小剪刀和筐子进行剪摘,收获了满满两筐子豌豆苗,幼儿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快乐.“这么多豌豆苗我们怎么吃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幼儿再一次的论.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商议了几种豌豆苗食用的方法.结合豌豆苗一轮又一 轮的收获,我们开展了小厨房活动:美味的豌豆饼、清炒豌豆、自助火锅宴会等活动.我们给幼儿自主决定的机会,按照他们的想法,带领幼儿将豌豆苗制作成各种美味的食物,引导幼儿在美味食物的食用中感受到劳动收获的成功和喜悦.
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蕴含着许多让幼儿可以自主探索和观察发现的机会.在 “我 们和豌豆的故事”种植课程中,幼儿通过交流讨论、经验分享、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同伴合作等形式亲近大自然,积累了种植经验,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课程整合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领域学习资源,从情感态度、语言表达、人际交往、思维发展、科学素养等方面,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种植课程的开展, 为幼儿提供了认识植物和贴近自然的机会.
综上,幼儿园种植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应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遵循儿童本 位,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鼓励幼儿从自主探索中学会从发现问题、尝试验证, 到解决问题,在持续的探究中建构知识框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逐步习得新经验, 收获劳动的果实,体验成功的快乐.
本文源自《学前教育论坛》2024年7月,作者:戴德香(仪征市大仪镇中心幼儿园 ),投稿邮箱:xqjylt02@163.com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