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要求,落实2021年3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有效推进本市幼小衔接工作,营造“走近彼此-达成共识-实现变革”的良好教育生态,开启学段之间“无缝衔接”的探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组织了题为“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跨学段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办,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协办,上海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承办。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华爱华,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工作党委二级调研员刘政,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院长沈伟,上海大学基础教育集团领导等,以及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小学综合和学科教研员、幼教教研员,上海市幼儿园幼小衔接中心组成员,上海市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研究项目立项小学的40名校长等130余人参加研讨。活动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特教部主任徐则民主持。
徐则民主持活动
与会者冒雨观察幼儿的户外游戏活动
活动当天尽管下着小雨,但与会者近距离感受了游戏中幼儿的释放与快乐,发现了游戏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游戏结束后,上海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大四班教师俞晓艳根据自己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捕捉到的教育契机,和孩子们共同讨论了积木排列的问题,引发幼儿各种思考与解释性语言,帮助幼儿将数学与生活建立起联系,积累后续学习需要的、丰富的感性经验。这一环节,充分呈现了幼儿园在基于幼儿已有发展表现和水平上推动幼儿主动学习的尝试。
沈伟充分肯定了上大附幼近三年来在游戏活动探索与实践中取得的成效,以及宝山区“幼小衔接”工作所做的努力和积淀,并从游戏活动对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价值角度,指出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危害,提出教师应提炼和梳理游戏中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教育契机。
徐则民作“科学做好幼小衔接——幼儿园入学准备的思与行”专题报告,提出要从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这四个方面扎实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上海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保教主任许翠单作“基于儿童的幼小衔接”专题汇报,从“生活中渗透”和“游戏中生成”两个角度介绍了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方面的多种做法。
在提问和互动环节,多位小学教师和教研员就小学课程如何更好地与幼儿园对接展开了讨论。小学艺术学科教研员感到幼儿在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艺术欣赏和表达的机会,关心什么才是在幼儿原有基础上的艺术教育的关键。体育教研员发现幼儿园的运动富有挑战,引发了他在小学体育器材配备和使用上的思考。小学自然学科教研员发现幼儿园有很多科学和自然元素的学习,但幼儿园更注重实践感知,而不是专业知识的灌输,坚持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会后,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还组织了部分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的小型座谈会,更深入了解双方的关注点。
华爱华教授指出,幼小衔接是“双向衔接”,小学要在低年段多给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放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改变教学方式等多条建议。
谭轶斌强调了要做科学、双向、有效的幼小衔接,幼儿园和小学都要做到“三个全”:全方位而不是单方面;全程性而非一时兴起;全员参与而不是少数派作为,并鼓励小学继续转变儿童观、环境观、教学方式,为儿童的未来学习奠基。
本次研讨活动让小学校长和教研员了解了幼儿的学习方式和表现、幼儿园在幼小衔接上的努力尝试,加强了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沟通意愿,推动了幼儿园与小学共同关注衔接中的“双向、科学、有效”。
■ 供稿
上海大学附属实验幼儿园 杨冬青 许翠单
■ 审校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贺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