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92万,死亡病例95人,在丙类传染病报告中发病、死亡人数是最高的。4月9日,国家卫生康委透露:预计今年手足口病整体流行的强度将高于去年,也就是说2018年是高峰年。
其实,只要家长足够了解手足口病的预防、护理及免疫知识,对付这个专门喜欢“欺负”孩子的传染病,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手足口到底是个什么鬼?
手足口是家长们“谈手病色变”的病毒性传染疾病,以其发病急、传播快、难以痊愈的特点成为宝宝传染类疾病的“头号劲敌”。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
2.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
3.饮用污染的水和食物。
4.透过受患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而传播。
急性起病
发热或不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部分病例仅表现出单纯口腔疱疹或单纯皮疹。
伴或不伴的症状
咳嗽、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泻、呕吐,但都不严重。
但是特别要注意的是,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会迅速加重,除了口腔和皮肤以外的症状,还有脑部、肺、心脏等器官受累的症状,甚至可以导致死亡,存活者可遗留后遗症。这种类型的手足口病多由EV71导致。
1.持续高热不退或发热超高3天;
2.精神差、嗜睡或烦躁、易惊、呕吐、肢体抖动、无力;
3.呼吸浅促、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咳嗽;
4.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出冷 ;
5.高血压、高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
6.EV71感染导致;
7.年龄小。
宝宝身边,病毒无处不在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口、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碰到病人用过的毛巾、玩具、牙杯、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就有可能感染。
-
孩子爱玩的海洋球池和摇摇车就是传播病毒的帮凶。
-
海洋球池好玩,却很不卫生。球池中有大量宝宝的口水汗液甚至尿液,而且不好清洗。
-
宝宝最爱的摇摇车遍布小区周边,可摇摇车几乎没人维护,估计一年到头都很少消毒。
-
这些“你玩我玩大家玩”的游乐设施,上面很可能有手足口病毒。
第一步:勤洗手
手足口特别容易侵袭5岁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通过勤洗手可以有效的预防手足病,在手足口病的流行期,成人也可以感染导致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只是一般不发病,为避免将病毒带回家,也要养成一回家就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第二步:重隔离
一旦孩子确诊手足口病,一定要在家里隔离2周后才能上学,家有两个孩子最好分房间隔离,如果条件不允许至少要隔离3米家里,要保持通风。
第三步:打疫苗
目前的手足口疫苗能预防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减少重症的发生,但不能预防柯萨奇病毒A16型。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宿舍等保持通风良好;
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清洗消毒;
3.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擦试消毒;
4.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5.清扫和消毒人员要戴手套,结束后及时洗手;
6.每日晨检,发现可疑患儿,及时送诊或居家休息,对患儿所用物品及时消毒;
7.患儿增多,及时上报,采取疫情控制措施。
孩子患有手足口病,从医院归家后,家长可以这样护理:
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定期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特别是有二孩的家庭,对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疾病虽然来的迅猛,但请各位老师家长不要着急也不要迷信偏方。弱小的孩子很容易被病毒侵袭,但父母和家长就是孩子的盔甲。
延伸阅读: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文字由